邹浩 作品数:24 被引量:49 H指数:5 供职机构: 青岛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一种具有内镜设备保护功能的腹腔镜套管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内镜设备保护功能的腹腔镜套管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一侧设置有底座,所述针体外侧设置有外套管,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针座,所述外套管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外套管内腔设置有防护块,所述防护块两侧均固定... 邹浩 王畅 朱呈瞻文献传递 三维医学重建联合达芬奇机器人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总结CAS三维医学重建联合达芬奇机器人肝切除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2019年3月行CAS三维医学重建联合达芬奇机器人肝切除术10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07例中105例完成机器人下肝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1.9%。平均手术时间(235.3±35.2)min,术中失血量(144.0±18.6)mL,术中输血比例为9.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1%,术后住院时间为(7.5±2.3)d。11例肝胆管结石病病人术中结石清除率为95.5%。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为2~50个月,平均(21.8±13.0)个月,69例恶性肿瘤中18例复发,其中5例死亡,13例带瘤生存,其余51例健康生存,无复发转移;11例肝胆管结石病人均无复发,2例出现胆管炎症状,接受药物治疗后好转。结论针对性地应用CAS三维医学重建技术有助于肝脏外科疾病病人的术前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病灶可切性分析,并可缩短术中决策时间、进行术中指导等,从而降低手术风险。CAS三维医学重建联合达芬奇机器人行肝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具有微创手术的优势。 宋孟锜 李碧露 韩冰 吴泽华 王祖森 邹浩 胡骁 朱呈瞻 徐永政 席跃 孙传东关键词:肝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 达芬奇机器人 复发性肝细胞癌病人RFA治疗后总体生存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影响复发性肝细胞癌(HCC)病人射频消融(RFA)治疗后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5年8月在我院因复发性HCC行RFA治疗7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对可能影响复发性HCC病人RFA治疗后总体生存的消融时及首次肝切除时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并将P<0.05的单因素引入Cox回归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72例病人中位随访时间28.6个月(4.4~76.6个月)。复发性HCC病人RFA后的1、2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6%、78.1%和63.4%。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乙肝病毒(HBV)相关HCC病人未行抗病毒治疗、伴门静脉高压症和首次肝切除至复发时间≤6.0个月是影响复发性HCC病人RFA治疗后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X^2=3.968~11.752,P<0.05);首次HCC肝切除时血清甲胎蛋白>20μg/L、血清C反应蛋白>5 mg/L亦是复发性HCC病人RFA治疗后生存差的影响因素(X^2=4.026、5.403,P<0.05)。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HBV相关HCC病人未行抗病毒治疗是影响复发性HCC病人RFA治疗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R=4.673,P<0.05)。结论 RFA是治疗复发性HCC的有效方式之一,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HBV阳性的复发性HCC病人行RFA治疗后的总体生存状况。 杨振鹏 邹浩 袁廷东 何兵 吴力群关键词:导管消融术 抗病毒药 肝部分切除术后影响肝再生的临床病理学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9年 肝脏再生是肝脏组织损失后剩余肝脏组织恢复肝脏体积和功能的复杂有序的病理生理过程。肝部分切除术后残余肝脏可以通过一系列复杂有序的调控机制迅速再生,恢复肝脏体积。然而,肝硬化、高龄、脂肪性肝病、门静脉高压症、残余肝脏体积大小及黄疸等临床病理学因素均会影响肝部分切除术后肝脏的再生过程。特别是存在各种急、慢性肝损伤的患者,常因肝再生能力不足而在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从而限制了肝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本文就肝部分切除后影响肝脏再生的常见病理学因素及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陈述海 董冰子 冯玉杰 邹浩 康晓亮 张炳远 朱呈瞻关键词:肝再生 肝部分切除术 肝硬化 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预后暨与肝切除术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目的: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具有微创和有效的优势,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综合性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射频消融治疗后的无瘤生... 邹浩关键词: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肝切除术 预后评估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作用与调控β-catenin及C-myc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增殖抑制及促进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为其应用于肝癌的药物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方法:以DHA浓度0μg/mL为阴性对照,设置浓度为15、30、45、60、75μg/mL的实验组.采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DHA对HepG2细胞生长的相对抑制率及凋亡情况,并运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别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分析不同浓度DHA作用前后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及C-myc表达量的变化.结果:CCK-8实验表明DHA在体外能抑制H e p G2细胞生长,在D H A作用浓度为0-45μg/mL,作用时间24 h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生长抑制率最高达90.7%.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作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发现DHA可促进HepG2细胞凋亡,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荧光定量PCR显示DHA可下调HepG2细胞中C-myc基因表达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C-myc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各实验者组之间β-caten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显示DHA可降低HepG2细胞β-catenin、C-myc蛋白质的表达量.结论:DHA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生长增殖抑制及促进凋亡的作用,与其降低β-catenin蛋白质水平进而下调C-myc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李衍彦 范友杰 邹浩 姜海涛 李洁旭 孙良金 曹景玉关键词:肝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一种妇科疾病检查内部用药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妇科疾病检查内部用药装置,涉及妇科疾病技术领域,其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左侧面的前后两侧开设有两个滑槽,且每个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且两个滑块的左侧面分别与两个固定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固定块的... 王畅 邹浩 杨红娟 孙腾文献传递 微创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预后的初步比较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为96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情况(年龄、性别、黄疸、BMI、CA19-9、淋巴结有无肿大、术前合并症)、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相关指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胰瘘、胃瘫、术后出血、死亡等)。根据学习曲线进一步将微创组分为初期组与进步组,比较两亚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胃瘫发生率及Clavien-Dindo分级3/4级并发症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胰瘘发生率优于开放组(P<0.05),但术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两亚组中,进步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初期组(P<0.05)。结论: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可行,不仅可有效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还能减少肺部、切口相关并发症,降低胰瘘发生率。但微创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出血发生率高,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在突破技术节点、跨越较长的学习曲线后,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较好的选择。 陈鹏 周斌 孙传东 邱法波 张炳远 郭卫东 徐永政 谈震 宋孟锜 曹景玉 胡维昱 韩冰 张顺 吴力群 王祖森 胡骁 田蓝天 冯玉杰 邹浩 朱呈瞻 吴泽华 马凯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预后 术前低血小板水平是影响Milan标准内HCC射频消融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8年 目的探讨影响Milan标准内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初次行射频消融治疗的223例符合Milan标准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截止至2017年8月31日或患者死亡时,中位随访时间37.9个月(7.9月~79.1月),至随访截止日期共89例(39.9%)复发,27例(12.1%)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多发和术前血小板(Platelet,PLT)<10~0×10~9/L是影响Milan标准内HCC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后无瘤生存的危险因素;有酗酒史、术前PLT<10~0×10~9/L是影响Milan标准内HCC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后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示术前PLT<10~0×10~9/L是影响射频消融治疗Milan标准内HCC患者无瘤生存和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多发是影响射频消融治疗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LT<10~0×10~9/L组(PLT降低组)与PLT≥10~0×10~9/L(非PLT降低组)相比,前者无瘤生存(P=0.006)及总体生存(P=0.001)均差于后者,两组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68.8%、56.3%、50.0%和89.5%、76.9%、69.9%、68.5%,两组1、2、3、5年OS率分别为10~0%、93.8%、86.3%、77.5%和99.3%、96.5%、94.4%、93.7%。结论术前低水平血小板计数是影响射频消融治疗Milan标准内HCC患者预后的一个简单、直观的血液学指标,对于术前低血小板水平的HCC患者,行RFA治疗后应进行更加严密的随访。 何兵 邹浩 杨振鹏 袁廷东 吴力群关键词:血小板 射频消融 预后 三维重建结合增强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下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20年 达芬奇机器人在肝脏外科领域的应用已被证实是安全可行的,但无法透视肝内重要管道和精准定位肝实质内肿瘤。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可使人体结构立体化、可视化,术前三维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完善的术前规划,增强现实的应用可以实时进行术中指导,从而避免损伤肝内重要管道,减少出血,并保证安全的手术切缘。本文报道了2例达芬奇机器人肝脏手术,在三维重建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指导下进行了精准的肝切除。 邹浩 朱呈瞻 王畅 田广野 张慧芳 孙传东关键词:机器人手术 三维重建 肝切除术 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