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2篇药物
  • 2篇用药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合理用药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注射液
  • 1篇氮杂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抑制
  • 1篇杜冷丁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患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盐酸
  • 1篇盐酸利多卡因

机构

  • 11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11篇邹顺
  • 7篇李雪松
  • 4篇李小军
  • 3篇杜艳
  • 3篇普苹
  • 3篇李晓燕
  • 3篇缪应雷
  • 3篇段丽平
  • 2篇晏远智
  • 2篇陆斌
  • 2篇杨龙
  • 1篇钱斌
  • 1篇施莹
  • 1篇梁红敏
  • 1篇欧阳钦
  • 1篇晏远志

传媒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云南医药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药业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将常规处理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mg·kg-1·d-1辅助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水肿消退时间、尿量和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缩短(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清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和尿红细胞排泄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有助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恢复,且不良反应少。
李雪松杨龙邹顺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急性肾小球肾炎儿童
内镜、病理学及PCR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缪应雷甘华田段丽平杜艳施丕华李晓燕梁红敏欧阳钦普苹邹顺钱忠义
本课题针对回顾性复习经手术证实的克罗恩病和肠结核各30例资料,对其临床、内镜表现、手术记录等进行分析,并重新审读病理切片;再对38例肠结核和30例CD 活检组织进行抗酸染色镜检和PCR 技术检测结核杆菌DNA,扩增的DN...
关键词:
关键词:肠结核克罗恩病内镜病理学PCRSOUTHERN杂交
双氯芬酸盐酸利多卡因和杜冷丁治疗肾输尿管绞痛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双氯芬酸利多卡因(CDL)对肾输尿管绞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52例肾输尿管绞痛患者随机分为CDL组(n=76)和杜冷丁组(n=76)。CDL组肌肉注射双氯芬酸75mg和利多卡因20mg镇痛;杜冷丁组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采用四点口述分级法和数字疼痛分级法分析镇痛效果,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CDL组镇痛起效时(14.7±6.8)min与杜冷丁组(15.6±5.3)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后4h内间两组镇痛效果N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4h后CDL组的得分逐渐低于杜冷丁组,至6~8h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缓解持续时间CDL组(5.12±1.3h)长于杜冷丁组(3.8±1.7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总频次CDL组(27)少于杜冷丁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L治疗肾输尿管绞痛镇痛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发生频次少于杜冷丁。
邹顺李雪松李小军
关键词:杜冷丁肾输尿管绞痛
门诊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口服药联用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了解我院心血管病老年患者口服药物联合使用情况,并分析其相互作用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抽取2010年我院门诊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60岁)处方(包含慢性病处方)5000张进行分析,统计患者基本情况及口服药应用种类,分析处方中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结果:超过30%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同时口服5种或以上药物,775张处方有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结论:该院门诊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具的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处方多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其口服药种类过多可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机率大大增加,部份处方存在可导致患者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联合应用,应加强对处方的审查和评价。
晏远智李雪松邹顺
关键词:门诊老年患者口服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两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两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慢性乙肝(CBV)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口服恩替卡韦,另一组口服阿德福韦,观察治疗4、12、24和48周时肝肾功能、HBV DNA水平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应答效果及血液分析的变化。结果对于HBeAg阳性患者,恩替卡韦组4、12、24和、48周HBV DNA转阴率较同期阿德福韦组的HBV DNA转阴率要高,统计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恩替卡韦组HBV DNA转阴率(33%)要明显由于阿德福韦组(0)(P<0.01),而两组在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方面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于HBeAg阴性患者,在HBV DNA转阴率方面恩替卡韦组优于阿德福韦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CBV在病毒学应答方面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活性,尤其在早期明显由于阿德福韦。在生物化学应答及免疫学应答方面要高于阿德福韦,统计分析提示差异无显著性。
邹顺李雪松李小军
关键词: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安全性
我院肿瘤住院患者医嘱用药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我院肿瘤住院患者用药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146例肿瘤住院患者的电子医嘱6132条,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在6132条患者医嘱中,有153条问题医嘱,占总医嘱的2.50%,其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给药剂量、药物相互作用及注射剂配伍禁忌几个方面。结论:我院肿瘤住院患者在医嘱用药方面总体上是合理的,但个别用药方案有待改进。
晏远智李雪松邹顺
关键词:医嘱合理用药药学服务
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对实验性大鼠结肠炎的作用研究
缪应雷段丽平杜艳施丕华李晓燕陆斌邹顺普苹
采用TNBS二次灌肠后对照组肠道肉眼可见肠壁充血、水肿及溃疡形成;光镜下可见肠壁炎症,以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粘膜及粘膜下层有溃疡形成。肠道损伤积分为6.83±1.53;MPO的OD值为0.48...
关键词:
关键词: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二氮杂菲结肠炎
用药时间的合理选择被引量:2
2008年
医学技术的发展,使临床的药物治疗跨入了一个新的里程,也对合理用药有了全新的概念和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机体和大自然中大多数生物一样存在着昼夜节律,而用药时辰的最佳选择与机体的生物节律就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应充分强调用药规律与机体生物节律的同步化。过去一直认为相同剂量的药物应该产生相同的效应,但大量临床事实证明,有些药物尽管剂量相同,若在不同时辰用药,可以产生出差异很大的效应,有时甚至是有害的。笔者试图从机体节律与用药时辰的联系,对常用药物的最佳用药时间作一阐述以供临床参考。
邹顺施莹
关键词:用药时间合理用药
胶原酶1、明胶酶A和基质溶素1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的表达
缪应雷段丽平杜艳施丕华李晓燕陆斌邹顺普苹
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粘膜的表达,为明确MMPs在UC发病机制的作用奠定基础。  肠镜下取25例UC患者的病变肠粘膜及20例正常对照肠粘膜,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
关键词: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明胶酶胶原酶
夫西地酸在含果糖氯化钠溶液中的配伍稳定性考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考察夫西地酸在含果糖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观察夫西地酸与果糖在氯化钠溶液中配伍后室温放置6h内的外观并测定p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配伍液室温放置6h内夫西地酸的含量变化。结果与配伍0h比较,配伍液放置6h内的外观、色泽均无明显变化,pH略有变化;配伍液中夫西地酸含量无明显变化,均保持在95%以上,配伍6h内无新物质产生。结论夫西地酸与果糖在氯化钠溶液中配伍后室温放置6h内夫西地酸性质基本稳定。
李雪松钱斌杨龙李小军晏远志邹顺
关键词:夫西地酸果糖配伍稳定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