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心肌
  • 6篇电图
  • 6篇心电
  • 6篇心电图
  • 5篇心力衰竭
  • 5篇衰竭
  • 4篇心肌梗塞
  • 4篇预后
  • 4篇梗塞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心动图
  • 3篇心血管
  • 3篇后评
  • 3篇冠脉
  • 3篇超声心动图
  • 2篇导管
  • 2篇动态心电图
  • 2篇心电图负荷试...

机构

  • 17篇三明市第一医...
  • 9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宁德师范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肿瘤研...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福建省南平市...
  • 1篇厦门大学附属...
  • 1篇宁波市杭州湾...

作者

  • 26篇郑元琦
  • 10篇邓水泉
  • 7篇王瑞良
  • 7篇涂宣庆
  • 6篇林美明
  • 4篇卞意萍
  • 3篇陈晓曦
  • 2篇郭益红
  • 2篇卢仁荣
  • 2篇吴志坚
  • 2篇余新
  • 2篇苄意萍
  • 2篇黄种文
  • 2篇吴志坚
  • 2篇邓德明
  • 1篇熊尚全
  • 1篇肖迎军
  • 1篇吴志勇
  • 1篇李萍
  • 1篇余爱明

传媒

  • 5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国心血管康...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2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医疗装备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动试验Ptfv1异常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郑元琦邓水泉卞意萍王瑞良
该方法是通过电脑程序控制的运动试验,具有方法简单、分析简便、重复性强、结果可靠,以及技术成熟、安全性能好、费用低廉等特点,目前在我院已开展将近2000例的运动试验,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该技术在各级医院都能广泛推...
关键词:
关键词:PTFV1左室舒张功能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心肌梗塞预后评价研究
邓水泉郑元琦梁玲娥卞意萍王瑞良
心肌梗塞后心脏意外的发生率甚高。该院在省内率先引进美国心电图平板运动系统并对21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运动试验的研究。通过观察分析患者的血压、运动耐量、症状和心电图变化及随访结果证实平板运动试验对心肌梗塞预后的评价、治疗的...
关键词: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
心脏三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对扩张型心肌病伴随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三腔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2006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三腔起搏器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他们治疗前后心脏功能各指标之间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2例患者的LVEDD、LVESD和MR等心脏超声指标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LVEF和LVFS等指标显著上升;同时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等级、QRS波段的宽度和NT-Pro BNP的水平均显著下降。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脏三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疗效,可以实现左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的同步收缩,提高心脏功能和左心室的收缩率,改善和提高他们生活质量。
郑元琦涂宣庆林美明卢仁荣余新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布情况的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布情况。方法:选取三明市第一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3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集患者的资料,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布情况。结果:男性的肥腻饮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合并血脂代谢异常、吸烟、平均体质量指数,明显比女性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平均年龄、缺乏运动、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明显比男性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5岁的患者,肥腻饮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合并血脂代谢异常、吸烟、平均体质量指数、男性比例,比>55岁患者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5岁患者在缺乏运动、糖尿病方面、合并高血压,比≤55岁患者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无任何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患者有8.22%。结论:不同年龄、性别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差异明显,部分心血管危险因素可以控制,大约80%的患者有不良生活方式,超过一半的患者有高血压、超重/肥胖、吸烟史,大部分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可干预。
邓德明林美明郑元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危险因素
降压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降压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降压组(A组,32例)及常规降压组(B例,30例)两组。阿托伐他汀用量每天10-20 mg,晚餐时顿服,时间1年。分别观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TC、TG、HDL-C、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颈动脉TMI值缩小,血中TC、TG、LDL-C浓度下降,HDL-C浓度上升, hsCRP水平降低(P均<0.01),B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 0.01)。结论:常规降压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具有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郑元琦陈晓曦邓水泉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颈动脉高脂血症C反应蛋白质
运动试验Ptfv_1异常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 :探讨运动试验诱发心电图 V1导联终末电势 (Ptfv1)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 Ptfv1<- 0 .0 3mm· s及超声心动图 E/ A<1为异常标准 ,对 2 0 5例运动试验 Ptfv1与 E/ A异常发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在运动试验诱发 Ptfv1异常合并 ST异常组 (n=30 )及单纯 Ptfv1异常组 (n=4 2 )中 ,E/ A异常者高达 90 .0 %及 85.7% ,显著高于运动试验正常组 (n=75) (P<0 .0 0 5)及单纯 ST异常组(n=58) (P<0 .0 0 5)。结论 :运动试验 Ptfv1异常与 E/ A异常 (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有关 ,可作为反映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心电图指标。
郑元琦邓水泉卞意萍王瑞良
关键词:PTFV1心电图左室舒张功能V1导联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慢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检测意义
目的为探讨慢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及其机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60例慢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及无心房颤动的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的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
邓水泉郑元琦周建耀林暖
文献传递
不同种类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治疗的6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与试验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洛伐他汀治疗,试验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分级情况、心功能相关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6 min步行距离、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分级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LDL-C和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心功能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DL-C均低于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长于治疗前,且试验组LDL-C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洛伐他汀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更优,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的改善,且降脂效果更好。
吴志坚涂宣庆郑元琦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塞后心电图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监测对预后评价的比较
1998年
邓水泉郑元琦卞意萍王瑞良
关键词:心电图运动试验24小时动态心电图预后评价DCG
基于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的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流行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基于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分析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流行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2-8月建立的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17948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基线调查时自我报告的有无肿瘤和/或心血管疾病将其分为4组,即无肿瘤无心血管疾病组、心血管疾病单患组、肿瘤单患组和肿瘤心血管疾病共患组。收集并比较4组受试者在人口学特征与生理指标、日常生活习惯(吸烟、饮茶、饮用咖啡、饮用碳酸饮料、饮酒、久坐时长、体力活动水平、睡眠质量)、既往疾病史、心理状况(抑郁、焦虑)、膳食达标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对象中,有60.1%的肿瘤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4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教育水平、退休前职业、腰围、臀围和体质量指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无肿瘤无心血管疾病组相比,心血管疾病单患组、肿瘤单患组、肿瘤心血管疾病共患组患者在吸烟、高体力活动水平的比例较低(均P<0.05),久坐时长>4 h/d、睡眠质量差的比例较高(均P<0.05);心血管疾病单患组、肿瘤心血管疾病共患组患者合并高脂血症、外周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比例较高(均P<0.05),抑郁、焦虑比例亦较高(均P<0.05)。同时,与无肿瘤无心血管疾病组相比,心血管疾病单患组患者在禽肉类、鱼类、水果和液态奶的达标率较低(均P<0.05)。4组中仅蔬菜摄入量的达标率均超过了50%,禽肉类、鱼类、水果、液态奶、薯类的达标率均低于20%。结论·上海社区老年人群中,超过一半的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以及肿瘤心血管疾病共患的人群普遍存在不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社区老年人群多种食物的摄入量未达《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水平。
李萍李萍叶梦月王雅玉陈潇雨袁安彩袁安彩戴慧敏戴慧敏闫小响闫小响郑元琦郑元琦张薇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队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