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友兰

作品数:164 被引量:1,024H指数:17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1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5篇医药卫生
  • 34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2篇人参
  • 27篇洋参
  • 27篇西洋参
  • 22篇学成
  • 22篇化学成分
  • 16篇色谱
  • 15篇丁香
  • 13篇多糖
  • 13篇皂甙
  • 13篇相色谱
  • 13篇活性
  • 13篇刺五加
  • 12篇皂苷
  • 12篇制剂
  • 11篇挥发油
  • 10篇丁香苷
  • 10篇液相色谱
  • 10篇紫丁香苷
  • 10篇高效液相
  • 9篇药理

机构

  • 164篇吉林农业大学
  • 25篇山东大学
  • 18篇吉林大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吉林省中医药...
  • 3篇黑龙江省药品...
  • 3篇长春市中医院
  • 2篇贵阳中医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威海市立医院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安康学院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绥化学院

作者

  • 164篇郑友兰
  • 88篇张崇禧
  • 47篇李向高
  • 40篇蔡恩博
  • 17篇张连学
  • 16篇丛登立
  • 13篇鲍建才
  • 12篇刘刚
  • 9篇许传莲
  • 9篇鞠会艳
  • 9篇王艳红
  • 8篇韩佳宏
  • 7篇张春红
  • 7篇徐蕊
  • 7篇鲍建材
  • 6篇雷冰
  • 6篇田阳
  • 6篇那微
  • 6篇关键
  • 5篇吴晓民

传媒

  • 46篇人参研究
  • 2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2篇中成药
  • 9篇中国药学杂志
  • 9篇资源开发与市...
  • 5篇食品科学
  • 4篇包装与食品机...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吉林农业(学...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华西药学杂志
  • 2篇中草药
  • 2篇中药材
  • 2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16篇2011
  • 32篇2010
  • 16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12篇2006
  • 11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6篇2001
  • 1篇1996
  • 3篇1995
  • 8篇1994
  • 9篇1993
  • 3篇1992
1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活性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活性的中药制剂,本发明所属保健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以人参、生姜、竹茹、山楂、大枣等为原料制备的一种能提高S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活力,降低MDA(丙...
郑友兰蔡恩博李延军张连学
文献传递
HPLC分析暴马丁香不同部位的紫丁香苷含量被引量:6
2010年
分析研究了暴马丁香不同部位中的紫丁香苷含量,为可持续合理利用和保护暴马丁香资源提供依据。利用Alltech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暴马丁香不同部位中的紫丁香苷含量进行了测定,色谱柱为ODS-C18(4.6mm×250mm,5um),测定紫丁香苷的流动相为乙腈∶水(12∶88),体积流量1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65nm。结果表明,紫丁香苷在0.1—7.0μg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紫丁香苷含量为韧皮部3.593%>枝皮1.174%>干皮1.166%>木栓层0.568%>枝条0.509%>根0.421%>木质部0.104%。该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暴马丁香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
张崇禧李瑛丽蔡恩博丛登立鞠会艳郑友兰
关键词:高效液相暴马丁香紫丁香苷
介绍一种分析人参皂甙的新方法——增量法
1993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分析人参皂甙的新方法——增量法。用增量法作定量分析。除被测成分的含量不同外。试样的其它成份都相同。因此。其它成份对测定的影响都能互相抵消,而不会干扰吸光度的测定。增量法可以弥补校正曲线法的不足。
郑友兰张崇禧李向高郭若薇许传莲
关键词:人参皂甙增量法西洋参
不同产地朝鲜淫羊藿多糖含量测定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朝鲜淫羊藿多糖含量;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以葡萄糖作为为对照品,在6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分别测定可溶性多糖和粗多糖的含量;结果:在0.042mg^1.05mg范围内,葡萄糖mg数与吸光度A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32%,RSD=2.73%,R2=0.9991。不同产地朝鲜淫羊藿总多糖含量分别为:敦化基地(茎:10.18%,叶:11.69%,地上部分11.13%)、敦化野生(茎:10.62%,叶:13.68%,地上部分11.17%)、临江野生(茎:9.20%,叶:9.37%,地上部分:9.54%)、北朝鲜野生(茎:9.62%,叶:11.44%,地上部分:10.18%)。不同产地朝鲜淫羊藿多糖含量差异较大,敦化基地的含量最高,依次是敦化野生、北朝鲜野生、临江野生。同一产地的朝鲜淫羊藿不同部位多糖含量也有很大差异;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易行,适合淫羊藿多糖的含量测定,以控制其质量。
王斌程昆木李国明郑友兰
关键词:朝鲜淫羊藿多糖
不同方法提取人参总皂苷工艺的优化研究被引量:50
2003年
比较人参皂苷多种提取方法 ,如传统水煎法、温浸法、乙醇回流法、微波提取法和超声波法 ,对其皂苷含量进行考察 ,优选人参皂苷提取工艺。结果表明 :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法 ,快速、安全、简便、成本低 ,得到的人参皂苷纯度高 。
张崇禧郑友兰张春红罗维莹鲍建材刘刚
关键词:人参总皂苷超声波法
柞树树皮中紫杉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建立紫杉烷类化学成分液相色谱分析条件,初步分析柞树树皮中可能含有7-木糖基-10-去乙酰紫杉醇,10-去乙酰基紫杉醇,7-表-10-去乙酰基紫杉醇。为拓宽合成紫杉醇原料来源提供了参考依据;方法:以PFP柱为固定相,以甲醇-乙腈-水(体积比为10:42:4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7nm,柱温25℃,流速1.0ml/min,采用内加法和标准谱图保留时间对照法进行定性;结果标准曲线:y=9.991*103x+1.443,R=1.0000;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柞树树皮中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检定.
李金刚郑友兰张佳刘育辰赵锐任忠义
关键词:液相色谱紫杉醇柞树
肉桂在防治老年病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4
2011年
肉桂是常用的中药和调味剂,药理作用广泛。临床应用情况与对机体多系统疾病的研究结果表明,肉桂在老年病方面具有防治作用,结合老年病的现状探讨其在老年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陈伟蔡飞郑友兰孙连娜
关键词:肉桂老年病
平贝母无公害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通化基地
田义新杨子清尹春梅秦佳梅郑友兰刘兴权陈铁柱王艳红高洁韩凤军袁金田杨静韩辉刘新全赵苹李文龙李毅明于永平
针对现有平贝母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散种植,技术不统一、不规范,新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生产出的药材质量不安全、不稳定、不可控,提出了这一研究课题。将平贝母各项先进的栽培技术进行筛选、研究、完善,然后组装配套、实施,对...
关键词:
关键词:平贝母
鲜人参 生晒参 红参的比较研究——人参加工原理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1989年
人参系五加科(Ara liaceae)植物Panaxginseng C.A.Meyer.其新鲜根被称为鲜人参或水参;鲜人参经干燥加工成的生干参叫生晒参;日本和朝鲜将鲜人参除去周皮和须根的称为白干参(又分为曲参或直参):鲜人参经沸水烫后,干燥的人参称为汤参或汤通参;鲜参经沸水烫后扎孔,灌入糖汁干燥后称为糖参,以上各类商品人参统称为白参类。另一方面,鲜人参经蒸制后,干燥加工而成的商品参被称谓红参。不管那一类加工方法,其目的在于清洁药材,防止人参的虫蛀和霉烂变质,利于贮藏与运输。抑制人参中酶的活性。
李向高郑毅男郑友兰贾继红
关键词:生晒参蒸制丙二酸五加科
中药刺桐抗氧化成分的分离与活性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95%乙醇对刺桐中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提取,采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作为溶剂对9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提取,获得4个不同极性的提取部位。以抗坏血酸(VC)做为阳性对照,利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法对4个不同极性的组分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刺桐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中,乙酸乙酯部位(EVE)抗氧化能力最强,为此,我们利用硅胶柱色谱对乙酸乙酯部位(EVE)进行了进一步分离,共获得10个组分。采用上述活性评价的方法对所获得的乙酸乙酯10个组分进行了抗氧化活性评价,发现EVE-B组分抗氧化活性最高,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IC50=8.42μg·L-1)强于阳性对照VC(IC50=9.51μg·L-1),总抗氧化能力远远高于VC。
孙孟琪齐瑶宋凤瑞郑友兰刘志强
关键词:DPPHFRAP抗氧化活性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