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宝宿
-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甘肃省政协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发挥“三苦”精神 再创“长治”辉煌
- 1998年
- 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长江上游7省(市)列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简称“长治工程”),我省长江流域的11个县(区)被列入“长治”工程.自1989年工程起步以来,找省广大干部群众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把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群众称“长治”工程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1 治理进展及成效1.1 实施情况“长治”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分期实施,滚动发展,先后有270条流域列入了三期工程,总面积为16391.46km^2.截至1997年底止,“长治”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986.75km^2,占计划任务的102.0%.其中,坡改梯8.05万hm^2,营造水保林19.09万hm^2,发展经济林果10.45万hm^2,种草9.5万hm^2,封禁管育33.14万hm^2,保土耕作9.45万hm^2,修建谷坊、蓄水池、塘坝等水保工程4652座(处),总投工18279.80万个.1.2 治理成果一是坡改梯增加了粮食产量,多数群众基本脱贫,仅坡改梯工程每年可增加粮食9788.52万kg.已竣工验收的“长治”第一、二期工程,人均基本农田由治理前的407m^2增加到773m^2,提高90.2%;公顷产由1080kg增加到2145kg,人均产粮由239kg提高到348kg,增长45.6%;流域内已有90%的农户基本解决了温饱。
- 郑宝宿
- 关键词:水土保持
- 制定好“九五”计划和2010年战略规划 促使甘肃水利持续发展
- 1996年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把水利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的首位,做为“九五”至2010年优先发展的基础产业,强调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开发步伐,并把水利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要求通过水利的发展,增强抵御干旱灾害的整体能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郑宝宿
- 关键词:甘肃水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利规划水利建设水利行业
- 甘肃省雨水资源化利用与旱地农业发展被引量:6
- 1997年
- 甘肃省是一个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特别是其约14万km^2的旱地农业区,缺水问题尤其突出,人畜饮水十分困难.根据80年代以来甘肃省开展雨水集蓄利用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的实践,阐述了甘肃省旱作农业区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总结了雨水利用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提出雨水资源化利用是甘肃省旱地农业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郑宝宿
- 关键词:水土流失雨水资源化旱地农业
- 甘肃水土保持50年成就辉煌被引量:1
- 1999年
- 郑宝宿马劭烈王勇
- 关键词:水土保持
- 辉煌的“长治”十年
- 1999年
- 郑宝宿
- 关键词:水土保持
- 浅谈西部大开发与甘肃水资源开发利用被引量:4
- 2000年
- 郑宝宿
- 关键词:水资源西部大开发战略
- 甘肃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快效益好
- 1991年
- (一) 建国40年来,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发展很快。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持了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指导思想,采取了“四统一、四集中”的工作方法,使我省水土保持工作走上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规模治理的新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截至1990年底。
- 郑宝宿
- 关键词:小流域
- 发扬“三苦”精神 搞好“长治”工程
- 1993年
- 甘肃省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是1988年国家批准列项开始治理的,属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简称“长治”工程。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重点突破,积极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按项目实施。 一、“长治”工程的特点 (一)是国家重点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已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务院国函(1988)
- 郑宝宿
- 关键词: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