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铸
- 作品数:16 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钱江人才计划”项目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剂量的艾司洛尔和苯肾上腺素在全身麻醉中的利尿作用
- 引言: 全身麻醉下手术过程中患者对输注晶体的肾脏清除率明显降低,但在动物实验中表明清醒羊在肾上腺素能平衡的情况下肾脏液体清除率接近正常。 方法: 60名(平均年龄,32岁)接受腹腔镜下妇科手术的女性患者被随机分成三组,对...
- 郑晓铸
- 关键词:全身麻醉艾司洛尔苯肾上腺素利尿剂
- 文献传递
- 老年患者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机体损伤的观察比较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CABG)与非体外循环(OPCABG)冠脉搭桥术对老年患者心、肝、肺和肾损伤的差异,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浙江医院麻醉科收治的284例老年患者,133例接受CPBCABG(CPBCABG组),151例接受OPCABG(OPCABG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并比较2组的肌钙蛋白Ⅰ(c Tn I)、氧合指数(OI)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CK-MB和c Tn I均比基线值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比较CPBCABG组的CK-MB和c Tn I均明显高于OPCABG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OI下降,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PBCABG组降低更为显著,与OPCABG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CABG组和OPCABG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3.53%(16/68)和11.69%(9/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48 h的SCr、BUN、AST、ALT均较基线值明显增高,AST/ALT有所下降,与基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PBCABG组改变更为显著,与OPCAB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BCABG和OPCABG均可对老年患者的心、肺、肾和肝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但OPCABG的损伤要轻,更适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
- 周嘉莉郑晓铸卢星杨溯威罗妙妙夏燕飞
- 关键词:冠脉搭桥术心肌损伤体外循环
- 体外循环术后认知功能改变的老年患者术中血PaCO_2和乳酸水平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体外循环术后出现认知功能改变的老年患者术中血PaCO2和乳酸水平比较,评判其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大于60岁需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血管手术的患者60例,通过术前及术后24小时MMSE评分来评判其认知功能,按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P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N组),并对两组患者术前(T0),体外循环并行后(T1),心肌阻断60分钟(T2),三个时点的血PaCO2及乳酸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有33例出现了认知功能损害(P组);27例未出现认知功能障碍(N组)。P组患者T2时间点的血PaCO2要低于N组患者(P<0.05)。结论老年患者体外循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其体外循环术中血PaCO2水平有关。
- 俞琳夏燕飞郑晓铸罗妙妙黄浩
- 关键词:PACO2体外循环老年乳酸
- 老年患者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被引量:2
- 2011年
- 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日趋增多。合理的体外循环管理能为老年心血管病手术提供成功保证。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我院收治60~83岁老年患者共45例,现将体外循环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 夏燕飞郑晓铸黄浩周嘉莉何仁良祝鑫海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的处理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总结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治疗的麻醉和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11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技术下行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均麻醉顺利,11例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2±22)min,体外循环时间为(159±34)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为(26±12)min。均顺利手术,无住院死亡患者。手术后昏迷1例,且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自动出院;术后出血二次开胸止血2例;意识障碍2例,1周后恢复。结论全身麻醉结合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等技术可以为主动脉弓置换术提供良好保障。
- 周嘉莉郑晓铸夏燕飞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弓置换麻醉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
- 肾上腺素α1受体激动剂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乳酸林格氏液的液体动力学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苯氧肾上腺素)对全身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乳酸林格氏液的液体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苯氧肾上腺素组(P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在30 min内输入20 ml/kg的乳酸林格氏液,P组患者给予0.01μg·kg-1·min-1持续输注3 h,C组以相同速度输注生理盐水。持续监测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并计算累计尿量及尿液生成速率。采用Matlab 4.2软件包,通过血红蛋白计算输入液体后30、60、120及180 min的血浆稀释度,并对患者的液体动力学参数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0.639,P=0.523)。非手术期间,P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C组(Z=-2.491,P=0.020),而手术期间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1.571,P=0.235)。P组患者在非手术期间累积尿量和尿液生成速率均高于C组(Z=-2.456、-2.978,P=0.013、0.002),但是两组患者手术期间的累积尿量和尿液生成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1.143、-1.558,P=0.253、0.127)。在输入液体后180 min,P组患者的血浆稀释度低于C组(Z=-2.691,P=0.007)。与C组比较,P组清除速率常数(k10)明显升高(Z=-2.312,P=0.020),而和中央室到外周室转运速率常数(k12)和外周室到中央室两组转运速率常数(k21)明显降低(Z=-0.870、-2.313,P=0.004、0.020)。结论小剂量苯氧肾上腺素可减缓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乳酸林格氏液体从血浆向组织间液转移,同时又可以促进液体从尿液排泄,因此苯氧肾上腺素既可以提高液体治疗的效率,同时减少对肾功能损伤的风险。
- 单跃郑晓铸茹国美李玉红
- 关键词:乳酸林格氏液液体动力学腹腔镜
- 单泵双管选择性脑灌注在Debakey Ⅰ型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单泵双管选择性脑灌注体外循环技术在DebakeyI型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泵双管深低温停循环下顺行性选择性脑灌注技术治疗的11例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159±3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59±34)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为(26±12)min。均顺利手术,无一例住院死亡。结论单泵双管体外循环方法用于Debakey I主动脉夹层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切实可行,对脑、脊髓及肾脏等有良好保护效果的特点。
- 郑晓铸周嘉莉祝鑫海夏燕飞
- 关键词:体外循环主动脉弓替换术脑保护选择性脑灌注
- 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症羊乳酸林格氏液体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对脓毒症羊输入乳酸林格氏液体(RL)分布和排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将实验羊25只随机分成5组:生理盐水组(Control组)、生理盐水稀释去甲肾上腺素组(Nor组)、苯肾上腺素组(Phe组)、多巴胺组(Dop组)和艾司洛尔组(Esm组),每组5只动物。实验羊全身麻醉和气管切开插管后,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和静脉输注内毒素(LPS)构建羊脓毒症模型。造模成功后,每组分别微泵持续输入生理盐水或相应的血管活性药物,10 min后,输入RL,按20 mL/kg,30min内输毕。利用血红蛋白(Hb)稀释-时间曲线和尿量使用Phoenix软件,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计算液体动力学参数及协变量的影响。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Nor组和Dop组加速RL从血浆到组织间隙的分布速率(k_(12)),而降低从组织间液返回到血浆的速率(k_(21))。α_1-受体激动剂促进,而β_1-受体激动剂减缓RL的分布和排泄。Emax药效动力学模型分析显示RL增加心脏每博量13 mL/次;α_1-受体激动剂和β1-受体激动剂均可增加平均动脉压(MAP),只有α_1-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加心搏量;β_1-受体激动剂可以减少酸中毒的发生。结论:脓毒症羊对RL的分布和排泄减慢,液体在外周组织积聚,苯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促进液体在组织间液积聚,去甲肾上腺素可以降低酸中毒。
- 易声华李玉红郑晓铸安满丽丁倩男茹国美张林
- 关键词:乳酸林格氏液液体动力学苯肾上腺素
- 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中等剂量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 g/kg,维持量0.5 g.kg-1.h-1)对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24例)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24例)。D组开放静脉后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 g/kg(输注时间10 min),随后以0.5 μg.kg-1.h-1维持;C组静脉输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负荷量输注完毕后采用全凭七氟烷吸入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行机械通气,使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预定值并至少稳定15min,开始切皮。呼气末七氟烷预定浓度根据序贯法确定,初始浓度设为2.0%,若体动反应阳性,则下一例患者七氟烷预定浓度增加0.2%;若体动反应阴性,则下一例患者七氟烷预定浓度降低0.2%。将每次切皮时体动反应阴性到阳性的中点定义为一个平衡点,所有平衡点的七氟烷浓度的均数即为MAC,用序贯法公式计算ED50。结果 C组七氟烷MAC为(2.45±0.16)%,ED50为2.43%(95%的可信区间为2.29%~2.57%);D组七氟烷MAC为(2.02±0.14)%,ED50为2.0%(95%的可信区间为1.87%~2.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等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可降低七氟烷MAC。
- 夏燕飞郑晓铸卢星黄浩
- 关键词: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七氟烷用于无肌松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七氟烷吸入诱导对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32例).麻醉诱导前,观察组静脉注射氯胺酮负荷量0.3 mg/kg并以14 μg·kg-1·min-1维持,对照组静脉输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麻醉诱导均采用8%七氟烷潮气量诱导法,气管插管成功后使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并维持在1.8%.气管插管条件评估采用哥本哈根评分(Copenhagen Score),所有评分条件达到优秀或良好被界定为插管满意.监测、记录并比较入手术室后(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1min(T3)、5min(T4)、10min(T5)等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结果 观察组的插管满意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在T2时点较T1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收缩压、舒张压在T2、T3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T5时点的心率均较对照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可改善手术患者七氟烷诱导气管插管的条件,并且使血流动力更稳定.
- 夏燕飞陈瑞海卢星郑晓铸黄浩
- 关键词:氯胺酮气管内插管法七氟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