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贤应

作品数:55 被引量:280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磁共振
  • 23篇成像
  • 21篇磁共振成像
  • 7篇影像
  • 7篇肿瘤
  • 7篇细胞
  • 7篇MRI
  • 6篇胆管
  • 6篇MRI诊断
  • 5篇胰腺
  • 5篇造影
  • 5篇克罗恩
  • 5篇克罗恩病
  • 4篇胆道
  • 4篇小肠
  • 4篇颅脑
  • 4篇肠道
  • 3篇单发
  • 3篇胆道疾病
  • 3篇胆管成像

机构

  • 53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三明市第一医...

作者

  • 53篇郑贤应
  • 41篇曹代荣
  • 23篇李银官
  • 21篇倪希和
  • 19篇方哲明
  • 17篇游瑞雄
  • 11篇林钊
  • 6篇慕容慎行
  • 5篇陈金姐
  • 5篇陈潭辉
  • 4篇邢振
  • 4篇林雪花
  • 4篇王承党
  • 4篇江飞
  • 3篇李玉萍
  • 3篇李秀梅
  • 3篇佘德君
  • 3篇王密
  • 3篇吴建满
  • 3篇郑义浩

传媒

  • 9篇临床放射学杂...
  • 6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外医用放射...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炎性肠病...
  • 1篇第二届放射青...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CT平扫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急诊CT平扫对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确诊的24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平扫表现。结果2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CT平扫均示肠系膜上静脉管径增宽,管壁毛糙,其中19例肠系膜上静脉密度增高,20例见肠系膜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15例见小肠管壁增厚、密度改变,3例见肠壁积气,15例见腹腔积液。结论 CT平扫对于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具有重要价值。
郑婉静曹代荣郑贤应游瑞雄陈潭辉江飞郑义浩
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血栓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颅脑单发转移癌的MRI诊断
颅脑转移癌大部分为多发性,诊断相对比较容易,但颅脑也常发生单个的转移,此时诊断比较困难,常需要与胶质瘤及脑脓肿鉴别。笔者旨在分析颅脑单个转移癌的MRJ表现,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郑贤应李银官倪希和曹代荣方哲明
文献传递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CT与MRI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的CT与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证实的EG患者的CT、MRI的影像资料。结果黏膜型6例,混合型8例,浆膜型2例,无单纯肌层型EG患者。食管壁肿胀增厚者5例;胃窦壁肿胀增厚者9例,胃黏膜增粗6例;十二指肠黏膜增粗者9例;空肠黏膜增粗者12例,4例合并肠壁增厚;回肠黏膜增粗者8例,4例合并肠壁增厚;结、直肠增厚者2例;肠系膜渗出8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者6例;腹腔积液7例。结论 EG的影像表现主要为食管、胃窦部肿胀增厚、胃与小肠黏膜弥漫性增粗、肠壁分层状增厚,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郑贤应曹代荣游瑞雄陈潭辉李秀梅江飞陈金姐江红玲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
颅脑单发转移癌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颅脑单发囊样转移癌的影像特征。方法: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颅脑转移癌患者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囊样转移癌10例,壁厚薄不均8例,囊壁均匀者2例;囊实性转移癌8例,以实性为主者6例,以囊性为主者2例。...
郑贤应李银官倪希和曹代荣方哲明
关键词:脑肿瘤磁共振成像
文献传递
肝硬化背景胆管细胞癌的MSCT影像诊断及实验室检查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硬化背景下ICC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特征,以期提高对ICC的诊断水平。方法:将49例经病理证实的ICC患者进行分组:①非肝硬化组(N组)40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组(C组)9例,对两组MSCT征象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比较;②乙肝阳性组(HbsAg+)24例,乙肝阴性组(HbsAg-)25例,对AFP、Ca-199、肝内胆管结石3指标进行比较。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检验水准ɑ=0.05。结果:N、C两组ICC的MSCT影像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之间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HbsAg+组ICC 1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HbsAg-组9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HbsAg+组10例AFP指标阳性,HbsAg-组3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9);HbsAg+组7例Ca-199指标阳性、HbsAg-组15例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硬化下ICC与非肝硬化下ICC在MSCT影像表现上无特殊,乙肝相关性肝硬化下ICC常可有血清AFP的升高。只有熟悉ICC的影像表现,才能减少肝硬化背景ICC的误诊。
吴建满李银官郑贤应曹代荣胡建平
关键词:肝硬化肝内胆管细胞癌
脑裂畸形的MR影像征象分析(附32例报告)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脑裂畸形的MR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2例脑裂畸形的MR表现。结果 :本组 3 2例 ,共42侧裂隙 ,融合型 2 9侧 ,分离型 13侧。其MR影像表现为横贯一侧或双侧大脑半球并衬有灰质的裂隙 ,裂隙外侧端脑表面常见楔形缺损 (3 6/4 2 ) ,其位置大多数在大脑半球凸面中部三分之一 (2 9/4 2 ) ,裂隙内侧端脑室缘呈幕状突起 (19/4 2 )或突向脑室腔的灰质块 (15 /4 2 )。裂隙常与侧裂池相连 (2 6/4 2 ) ,二者位置关系呈直线型、直角型及锐角型三种类型 ,直角型最常见。绝大多数病例侧脑室扩大 (2 9/3 2 ) ,其中 17例对称性扩大 ,12例病灶侧脑室扩大更明显。合并透明隔缺如 2 8例 ,灰质异位 11例 ,多微小脑回 7例。结论 :脑裂畸形的MR影像征象具有特征性 。
曹代荣李银官倪希和林钊方哲明郑贤应
关键词:脑裂畸形磁共振成像
MRI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探讨MRI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可能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3例临床怀疑有小肠疾病的患者及3名志愿者进行了小肠MR平扫及对比增强T1WI,并对肠管显示质量进行评分。将31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患者的MR影像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相比较,评价MR/诊断的敏感性与准确性;对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肠壁的平均厚度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对两者的肠系膜肿大淋巴结、肠壁周围浸润及肠腔狭窄情况分别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66例小肠MR检查均获得成功,图像质量达2分和3分者共62例,占93.9%(62/66)。MR发现病变的敏感性为100%(31/31),诊断的准确率为77.4%(24/31)。31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患者中,肿瘤性病变10例,非肿瘤性病变21例,两者病变肠壁的平均厚度分别为23.0mm(7.0~65.0mm)及5.0mm(2.0~35.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9,P〈0.01);周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分别为7及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腔狭窄均为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周围的浸润性病变分别为5及1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MR检查安全可靠,能清楚地显示小肠病变的部位与范围,对病变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诊断小肠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郑贤应李银官邹莹曹代荣倪希和游瑞雄方哲明
关键词:小肠磁共振成像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对颅脑出血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8年7月期间46例行颅脑磁共振增强扫描并发现T1WI上有高信号出血灶的患者,利用西门子3.0T MRI磁共振后处理工作站对增强前后的GRE T1WI序列进行减影处理。对15例减影后出血灶有强化的病例进行分析,测量增强及减影序列的横断位GRE T1WI序列上出血区和正常脑白质区的信号强度,并计算出血病灶相对信号强度(RSI)。结果共纳入46例病例,其中肿瘤合并出血15例,高血压脑出血5例,海绵状血管瘤出血26例。对常规组与减影组出血病灶强化情况进行Fisher精确检验,χ2=27.83,P<0.001,两者差异统计学意义。15例减影后出血病灶有强化的病例中,增强序列出血病灶RSI均值为(0.29±0.29),减影序列出血病灶RSI均值为(7.49±8.93),两者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t=-3.04,P=0.008,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对于颅脑出血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翁强郑贤应张宇阳曹代荣苏泉荣陈金姐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减影技术脑出血
正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原理的技术及表现
2001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的正常表现及其对影像诊断的指导作用。材料和方法:对53例正常人进行MRCP检查,并行回顾性分析。MRCP采用一次激发半傅立叶转换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ASE)、重T2加权、二维(2D)多个平面成像技术、三维(3D)成像及图像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结果:检查的53例中,胆总管全部显影,胆总`上总管及左右肝管均显影者46例,胰管显影30例,正常胆总管管径不超过1.0cm,正常肝总管管径不超过0.9cm,正常左肝管管径不超过0.7cm,正常右肝管管径不超过0.6cm,正常胰管管径不超过0.2cm。结论 :MRCP能显示正常人的胆胰管解剖结构,其正常管径的测量值对胰胆管影像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郑贤应倪希和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胰胆管疾病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研究多发性肌炎 (PM)、皮肌炎 (DM)的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 ,评价MRI在PM及DM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对 5例PM及 4例DM患者行MRI检查 ,选择骨盆、双侧大腿及小腿肌肉 ,采用自旋回波序列 (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FSE)及短时反转恢复序列 (STIR)进行扫描。结果  5例PM及 4例DM患者的受累肌群均表现为斑片状等T1长T2 异常信号 ,2例PM患者尚可见小斑片状短T1长T2 异常信号影 ;6例患者肌筋膜增厚 ,呈长T2 线样高信号改变 ;4例DM患者的表皮及皮下结缔组织尚可见条带状及网格状长T1长T2 异常信号影。受累肌群主要表现为炎症水肿样改变 ,晚期受累肌肉可见少量脂肪替代改变 ;病变双侧不对称 ,以内收肌受累最重 ,股中间肌受累最轻。结论 PM与DM患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MRI能为PM及DM的定位诊断、疗效判断及病情随访提供客观资料 ,并能为临床选取准确的活检部位提供帮助。
郑贤应慕容慎行李银官倪希和曹代荣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免疫功能肌电图病理活检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