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郗希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生态
  • 3篇生态公益林
  • 3篇农户
  • 3篇公益林
  • 2篇生态足迹
  • 2篇小康
  • 2篇经济增长
  • 1篇代理
  • 1篇代理模型
  • 1篇贷款
  • 1篇贷款业务
  • 1篇道德风险
  • 1篇抵押
  • 1篇抵押贷款
  • 1篇抵押贷款业务
  • 1篇定居
  • 1篇都市
  • 1篇都市化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差异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
  • 4篇西安财经学院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郗希
  • 6篇李超
  • 3篇王克西
  • 3篇孟庆国
  • 3篇李超
  • 2篇郭沛
  • 1篇乔元波
  • 1篇武康平

传媒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金融理论与实...
  • 1篇统计与信息论...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西安邮电学院...
  • 1篇农村金融研究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安财经学院...
  • 1篇农林经济管理...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评价与基层治理满意度——基于贫困、一般、小康、富裕四类农户的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运用2 889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考察农户对基层治理的满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的基层治理满意度受公共物品供给评价、是否村干部和家庭收入阶层的影响。"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对基层治理的满意程度和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地方政府和村干部应该首先满足大部分农户都关注的重大问题;其次,注意将公共物品多向贫困农户倾斜,提高扶贫政策的力度;再次,提升乡村教育建设问题,改变一般农户对教育的轻视态度;最后,提高农户对乡村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让村庄环境成为衡量乡村治理的重要方面。
李超孟庆国郗希
关键词:满意度公共物品供给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城镇化与都市化抉择——基于国际生态足迹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被引量:24
2015年
在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中国,都市化与中小城镇化何种城市化模式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存在争议。通过对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巴西、印度、墨西哥、南非等发达国家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城镇人口比重等宏观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揭示城市化客观规律,并与中国实际结合。研究表明:其一,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的都市化更符合生态资源的可持续性。其显著降低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环境压力,并倾向于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如此促进生态资源的供给,削减生态资源的人均需求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其二,百万以下人口城市的中小城镇化显著增加生态足迹与生态环境压力。其布局结构松散,倾向于占用大量生态环境资源,减少生态承载力供给;而低效、分散、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增加生态足迹,总体不利可持续发展。其三,人均固定资本存量、人均储蓄、政府购买都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最后,建议中国推行都市化战略,充分发挥大都市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高生态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适度限制城镇化,避免中小城镇遍地开花对资源环境造成显著危害;学习国际优秀城市化经验及相关配套制度,并与中国结合;注重技术创新,发挥高新科技及资本带来的生产方式改进与效率提升。
郗希乔元波武康平李超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绿色GDP测算被引量:6
2010年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宏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研究已经不能回避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但如何将生态环境压力量化,并纳入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中,尚无定论。文章将总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比值作为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描述生态环境的承压情况。然后,将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看作全社会生产函数的新投入要素,以拓展的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测算出中国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压力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贡献"为18.51%。进而所定义的绿色GDP就是总GDP减去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加大对社会产出的"总贡献"部分。这样,绿色GDP的核算公式说明生态保护非但未减少生产总值,还无形中增加了绿色GDP,并以隐藏的财富蕴含于自然界中。
郗希李超王克西
关键词:绿色GDP经济增长生态足迹
农户定居城镇意愿及其财产性影响因素差异——基于一般、小康、富裕三类农户的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基于全国21省3 753户农户调查数据,以及一般、小康、富裕三类农户的比较分析视角,利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定居城镇的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财产性因素对农户的城镇迁移意愿影响显著,农村住房面积负向影响农户迁移意愿,农户在城镇的财产显著正向影响其迁移意愿,承包土地面积负向显著影响农户的迁移意愿;年龄越小、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兼业、当过村干部的农户、家庭收入等级越高,家庭务工人数越多,越倾向于进入城镇定居;不同收入阶层农户关于迁移意愿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李超孟庆国郗希
关键词:农户迁移意愿LOGISTIC回归
性别差异视角下的金融危机理论研究动态被引量:2
2015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性别差异视角被诸多学者广泛用于金融危机的研究中,他们探讨了金融危机与性别观念结构的相互作用、女性所遭受不平等冲击等问题,并扩展其研究至无偿抚育型经济等非正式经济层面,进而探索有助于社会公平的危机治理政策。这些研究在国际经济学界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本文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供此领域研究参考。
郗希
关键词:金融危机性别差异
集体林权改革后生态公益林的监管与补偿机制探讨被引量:11
2009年
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与承包家庭经济效益存在矛盾,目前针对生态公益林的固定补贴政策不能实现保护生态与提高林农收入的双赢目标。生态公益林个人承包后,政府和林农信息不对称,私自盗伐不易监督,基层管理难度较大,森林风险集中化。通过假设关于经营绩效的线性补偿机制,将违法成本以概率函数期望的形式纳入模型,计算国家单位面积生态公益林的激励性补偿系数的最优值;分析加强基层监管力度对增大违法成本的作用方式,阐明对林农按照每年经营绩效进行线性补偿的方案的理论依据。
郗希李超王克西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LOGISTIC模型
农户房产抵押贷款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论文以安徽肥东和山东莱阳210户参与农村房产抵押贷款意愿调查的农户问卷为样本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农户房产抵押意愿的各种因素。通过分析,得出影响农户房产抵押贷款意愿的最重要因素,以及对农户参与房产抵押贷款意愿有显著正影响和显著负影响的变量。最后建议,政府应加大宣传,提高农户对房屋抵押政策的认知;大力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降低抵押贷款风险;以减税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推广和发展房屋抵押贷款业务。
李超郭沛郗希
关键词:房产抵押贷款农户参与城乡社会保障抵押贷款业务房屋抵押
生态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测算——基于陕西省的实证数据被引量:2
2011年
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耗竭困扰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并未考虑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将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与能耗总量作为生产函数新的投入要素,推出拓展的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并以此模型为框架,选取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出陕西省的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与能耗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资源消耗加大对当前陕西经济增长有较大贡献,但生态环境压力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则是负面的,达到-15.04%之多。这说明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明显制约着陕西经济增长。
王克西郗希李超
关键词:经济增长资源消耗索洛增长模型
自然风险下的生态公益林保护——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探讨被引量:7
2010年
生态公益林在林权制度改革后由国家直接经营变为私人家庭承包。由于生态公益林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因此,国家规定林农对生态公益林不具有自由处置权,林农实际上充当护林员的角色。然而,林农拥有生态公益林的信息量较政府占优,政府对林农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前后的防范与修复工作无从得知,于是就形成了政府与林农在不对称信息下的委托—代理关系。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建立描述突发事件的随机变量,通过委托—代理模型的理论推导,得出了为使生态公益林的社会生态效益达到最大化,而对林农实行的线性激励方式,并对此做出帕累托经济效率分析。该激励方式能促使林农更好地履行保护生态公益林的义务。
郗希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自然风险
乡村建设情况与村民评价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文章利用大样本调查数据,对乡村建设状况、农户对乡村建设的评价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和村组织建设取得较大改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农户对道路交通、生活条件的改善程度、生活购物的便利程度、人居环境满意程度、公共设施完善程度的评价较高,而对农村信息服务、社会文化生活、村里风气、社会治安、自然环境、村民关系建设和村组织做事满意度较低;家庭外出务工人口多、收入较高的农户和年龄较大、当过村干部的农户对乡村建设的综合满意度高,村庄位于东部地区的农户对村庄建设评价低于中西部地区农户,而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农村建设评价影响不显著。
李超孟庆国郗希
关键词:乡村建设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