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建文

作品数:128 被引量:1,143H指数:19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0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2篇中风
  • 42篇急性
  • 38篇缺血
  • 33篇中医
  • 19篇血性
  • 18篇出血
  • 16篇缺血中风
  • 15篇脑出血
  • 13篇动脉
  • 13篇证候
  • 13篇缺血性中风
  • 11篇血管
  • 11篇急性脑出血
  • 10篇中医药
  • 10篇细胞
  • 8篇时间窗
  • 8篇中医综合
  • 8篇中医综合治疗
  • 8篇急性缺血性
  • 7篇急性缺血性中...

机构

  • 108篇广东省中医院
  • 25篇广州中医药大...
  • 12篇成都中医药大...
  • 9篇上海中医药大...
  • 8篇同济大学
  • 7篇成都中医药大...
  • 5篇杭州市中医院
  • 4篇江西省中医院
  • 3篇四川省人民医...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南通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南通市中医院
  • 3篇南通市良春中...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2篇聊城市人民医...
  • 2篇临沂市中医医...
  • 2篇浙江省中医院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27篇郭建文
  • 47篇黄燕
  • 34篇蔡业峰
  • 15篇黄培新
  • 14篇梁伟雄
  • 13篇尤劲松
  • 12篇欧爱华
  • 12篇李贵福
  • 10篇陈绍宏
  • 9篇马朝晖
  • 9篇潘峰
  • 9篇罗望池
  • 8篇李伟峰
  • 8篇裴建
  • 8篇李铁林
  • 7篇刘茂才
  • 7篇朱吉祥
  • 7篇黎奔
  • 6篇张燕婷
  • 6篇文龙龙

传媒

  • 7篇中医杂志
  • 6篇广东医学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新中医
  • 5篇中国中医基础...
  • 5篇中西医结合学...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河南中医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上海中医药杂...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中药材
  • 2篇天津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15篇2011
  • 17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13篇2005
  • 1篇2004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时间窗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脑血管病。在美国,每年有37万人罹患ICH,其中35%~52%的病倒在1个月内死亡。在设计脑出血的临床试验时,研究人员通常遇到的...
郭建文兰万成陈绍宏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治疗时间窗
文献传递
从古代名家医案探析中风病的辨治思路被引量:1
2012年
列举古代医家治疗中风先兆、中风急症、中风后遗症、中风闭证、中风脱证验案6则,分析其中的辨治思路和经验;认为从元气虚论治是其重要的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潘峰朱建华郭建文朱良春
关键词:中风名家医案辨治思路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阴阳类证分型细胞因子变化规律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高血压脑出血(ICH)及卒中相关肺炎(SA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规律。方法 共纳入ICH患者60例,根据证型分为阴类证组19例(伴SAP 6例,不伴SAP 13例)及阳类证组41例(伴SAP 37例,不伴SAP 4例)。进行患者病情评分比较;采用液体芯片和ELISA检测ICH发病后0~3(T1)、4~7(T2)、8~14(T3)、15~25天(T4)四个时点炎性细胞因子的血清浓度。结果 与阴类证组比较,阳类证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肺炎严重程度评分系统(PSI)、脑出血临床分级评分(ICH-S)、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升高(P<0.05,P<0.01),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降低(P<0.01)。ICH患者中至少有一个时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细胞因子有:白细胞介素(IL)-88、IL-1受体拮抗剂(IL-1RA)、巨噬细胞炎症因子1(MIP-1)β、IL-18、IL-5、趋化因子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IL-7、IL-12p7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1α、IL-2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α(P<0.05)。阳类证患者在T1、T2大量促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升高,包括MIP-1α、MIP-β、IL-18、IL-17A、IL-31;早期升高的抗炎细胞因子包括IL-10、IL-4、IL-8;上述细胞因子在阴类证组的T1时点则水平降低。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ANTES)的血清浓度不论是否合并SAP,在阴阳类证中均表现为T1升高,T2时点降低,最终T4低于基线状态的浓度。ICH合并SAP患者中至少有一个时点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细胞因子有:IP-10、IL-1RA、MIP-1β、IL-18(P<0.05)。ICH合并SAP阳类证患者促炎细胞因子在T1、T2浓度升高,包括:IP-10、MCP-1、IL-8、IL-17A、MIP-1α、MIP-1β、IL-31、干扰素γ(IFN-γ)、IL-1α、IL-21、IL-22。结论 ICH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在阴阳类证分型下呈现动态变化规律,促炎反应是阳类证的基础。
赵海宁郑雁文罗杰莲崔菀真郭建文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血清细胞因子中西医结合
Beagle犬含药脑脊液干预皮层神经元出血损伤细胞凋亡时间窗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DSQ-03Beagle犬含药脑脊液对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凝血酶合并缺血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时间窗,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脑脊液药理学和原代神经细胞培养的方法,用 ...
郭建文何迎春陈绍宏张晓云
文献传递
中西医结合方案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案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围手术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ovasospasm,DCV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63例aSAH住院患者分为试验组31例(介入治疗24例,开颅7例)和对照组32例(介入治疗26例,开颅6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尼莫地平治疗,试验组加服中药脑脉解痉汤1号和2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80天DCVS、再出血、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死率;入院第1、3、7、14天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脉冲指数(PI)、脑血管痉挛指数(linde-gard指数);入院第1、14、180天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所卒中量表(NIHSS)及修正的Rankin量表评分。结果试验组DCVS发生率及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0%vs53.1%,3.2%vs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6.4%vs9.4%)及脑积水发生率(29.0%vs2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入院第7天Vm、PI和linde-gard指数以及第14天Vm和linde-gard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入院第14、180天时中医证候评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降低aSAH患者DCVS的发生率、中医证候评分以及NIHSS评分,改善临床症状。
李贵福马朝晖罗望池钟经馨郭建文李铁林黄燕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
支架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远期疗效对比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支架植入与药物治疗症状性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远期随访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对199例症状性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经支架植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有效性及近、远期获益差异。结果 Apollo、Wingspan、Solitaire支架植入成功率分别为100%、97.4%、98.5%,即刻残余狭窄分别由术前(70.20±12.02)%、(78.61±12.15)%、(78.44±11.82)%下降至术后(18.00±6.33)%、(23.65±10.71)%、(17.21±8.02)%。支架植入组9例(8.5%)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术中栓子脱落、穿支闭塞4例,急性血栓形成1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例,再灌注脑出血1例,术后第5天动脉-动脉栓塞事件1例。支架植入组与药物治疗组患者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和累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24,P=0.867)。结论 Solitaire支架和Wingspan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有效性,远期获益与药物治疗相比无显著差异。
陈茹张念军赵敏郭建文张迎光马朝晖陈发军罗望池尤劲松李贵福蔡业峰黄燕
关键词: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药物
路志正教授从脾胃论治哮喘经验简介被引量:2
2011年
中国中医科学院路志正教授为首届国医大师,擅长通过调理脾胃治疗各种慢性及疑难杂症,并提出“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作为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核心。笔者作为同济大学“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项目”的学员,有幸在北京跟随路老侍诊学习,期间见路老从调理脾胃入手辨治支气管哮喘,疗效颇佳,今试将其经验简介如下,以飨同道。
兰智慧路洁郭建文陈煜辉
关键词:哮喘辨证论治从脾胃论治名医经验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CM-Dil标记的脑内示踪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并探讨采用氯甲基苯甲酰胺(CM-Dil)对BMSCs进行体外标记和体内示踪的可行性。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取BMSCs,收集第3代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44和CD29的表达率。加入CM-Dil对BMSCs进行体外标记,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24h、21d和30d时的标记情况,通过描绘生长曲线明确CM-Dil对体外培养BMSCs生长特性的影响。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CM-Dil标记的BMSCs立体定向移植至大脑纹状体区,于移植后7、14、21d取脑组织制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细胞在脑内的存活及分布情况。结果 BMSCs贴壁培养至第3代后呈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均一、排列有序,CD34、CD44和CD29表达率分别为1.71%、80.32%和84.89%。体外CM-Dil标记24h的BMSCs发出红色荧光,标记率为100%;21d后,经传代培养的BMSCs荧光强度与24h时点相近,但30d后荧光有所淬灭。标记后细胞的生长、增殖特性未受影响,形态无改变。脑组织冰冻切片发现移植的BMSCs在7、14、21d时主要位于针道附近,并向周围扩散,数量逐渐减少,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结论通过贴壁培养可以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出较纯的BMSCs。CM-Dil染色简单、有效、无细胞毒性,体外标记BMSCs的最长时限为21d,可作为BMSCs脑内定向移植的体内示踪方法 。
陈朝黎奔郭建文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荧光染料
岭南地区万人自然人队列的三年回顾性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在岭南地区拟建万人自然队列,了解万人队列基本特征并分析岭南湿性体质对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正式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某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人群进行数据采集,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定义2018年为基线,统计分析该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情况,同时分析该人群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湿性体质与代谢综合征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情况。【结果】(1)纳入统计人群共41817例,平均年龄为(46.6±12.9)岁,男性占65.41%,女性占34.59%;慢性疾病患病率分别为恶性肿瘤0.24%、冠心病1.03%、高血压病28.80%、高脂血症68.94%、糖尿病6.85%和代谢综合征11.05%。(2)基线人群中医体质调查共2830例,其中男性1184例(41.84%),女性1646例(58.16%),湿性体质(包括湿热质和痰湿质)占42.76%(1210/2830)。统计结果发现,与非湿性体质(湿热质和痰湿质以外的7种体质相加)人群相比,湿性体质人群的肥胖、腹型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湿性体质、痰湿体质与代谢综合征呈正相关关系,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岭南地区自然人群的慢性疾病患病率、湿性体质人群的分布比重均有别于其他地区,且分析发现湿性体质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有密切关联,但具体的因果关系有待后续建前瞻性队列进行探索研究。
陈延佳龚宝莹黄鹂原嘉民欧爱华翁衡梁咏竹罗翠文郝艺照郭建文孟琳杨志敏
关键词:回顾性队列研究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PU-184调节'脑中血海'法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缺血脑组织血管再生的影响
郭建文李俊雅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