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亮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种植体
  • 4篇种植体周围炎
  • 3篇植牙
  • 3篇种植牙
  • 2篇义齿
  • 2篇中间普氏菌
  • 2篇龈下
  • 1篇单胞菌
  • 1篇修复后
  • 1篇修复体
  • 1篇学区
  • 1篇牙瓷料
  • 1篇牙列
  • 1篇牙列缺失
  • 1篇牙瘤
  • 1篇牙修复
  • 1篇牙修复体
  • 1篇牙种植
  • 1篇牙种植体
  • 1篇牙周

机构

  • 8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荣军医...

作者

  • 8篇闫亮
  • 7篇焦艳军
  • 7篇王珏
  • 3篇金恩龙
  • 2篇杜晓红
  • 2篇李英
  • 1篇冯云霞
  • 1篇王长贵
  • 1篇刘亚琼
  • 1篇连博
  • 1篇闫文婷

传媒

  • 2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口腔种植...
  • 1篇口腔颌面修复...
  • 1篇中华口腔正畸...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199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美学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随着种植义齿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种植修复的效果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远期的成功率和恢复咀嚼功能,而且希望能够得到更加自然美观的修复效果,尤其在美学区。美学区(the esthetic zone)是在大笑时可以看见的...
焦艳军王珏李英闫亮
关键词:种植义齿临床疗效
IPS e.max铸瓷贴面与VITA VM9烤瓷贴面的比较被引量:9
2018年
背景:瓷贴面是目前良好的牙齿美学微创修复方法,但各种瓷贴面修复效果的差异尚有待于进一步比较。目的:比较IPS e.max铸瓷贴面和VITA VM9烤瓷贴面修复3年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50例行美学微创修复治疗的患者(59颗患牙),其中22例(30颗患牙)进行IPS e.max铸瓷贴面修复,28例(29颗患牙)进行VITA VM9烤瓷贴面修复。瓷贴面粘接完成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价患者满意度;采用改良CDA/Ryge标准评价两种贴面修复治疗3年后的颜色匹配、表面质地、边缘着色和边缘完整性等指标,比较两组临床修复成功率。结果与结论:(1)两种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均具有较好的美学效果,患者对两种瓷贴面的主观满意度无差异[(86.38±7.83),(88.63±6.83)分,P>0.05];(2)修复3年后,IPS e.max铸瓷贴面组1例瓷贴面失败,探针探有间隙,有牙本质暴露;VITA VM9烤瓷贴面组1例瓷贴面失败,大体观察见边缘不足,有基底材料暴露;两组修复成功率比较无差异(97%,97%,P>0.05);(3)结果表明,IPS e.max铸瓷贴面和VITA VM9烤瓷贴面均是良好的修复系统。
金恩龙吴大宏闫亮王珏焦艳军
关键词:牙瓷料牙修复体铸瓷贴面烤瓷贴面
一例尖牙埋伏阻生合并牙瘤的矫治被引量:1
1998年
在临床中,尖牙埋伏阻生并不少见,但尖牙埋伏阻生合并牙瘤却较少见。作者应用方丝弓矫正技术,对一例患者的尖牙腭向埋伏阻生合并牙瘤进行矫治,取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患者女,16岁。主诉上前牙不齐要求矫治。口内检查:3未萌,其腭侧粘膜有一膨隆,触之发硬,为3的...
冯云霞王长贵闫亮
关键词:埋伏阻生牙瘤镍钛丝埋伏牙方丝弓矫治效果
种植牙龈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一年变化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1年内种植牙龈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情况,为种植体的定期维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临床选取32名种植患者的44枚种植体,记录了修复后1、3、6、12个月入选种植牙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龈出血指数(GBI)及探诊深度(PD);采用牙龈卟啉单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对龈下菌斑标本进行了分离培养。结果:分析P.gingivalis均数的变化发现其检出量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检出量在1个月和3个月、3个月和6个月、1个月和6个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6个月和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临床指标和X线片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加强种植修复后0.5年内种植患者的口腔维护,控制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可疑致病菌的数量,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提高种植成功率。
王珏焦艳军闫亮
关键词:牙种植体牙龈卟啉单胞菌种植体周围炎
人工种植牙龈下中间普氏菌1年内数量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人工种植牙龈下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1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为种植体的定期维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对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已完成固定义齿修复的38例患者的46颗人工种植牙进行为期1年的复诊检查,记录修复后1、3、6、12个月4个时段,所有种植牙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龈出血指数(GBI)、探诊深度(PD)以及X线骨吸收情况,并采用Pi的选择性培养基对龈下菌斑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计算每毫升标本原液的菌落形成单位(CFU/mL)。结果随时间延长,种植牙周Pi检出量不断增加,1个月到3个月时增加的趋势最为明显,到6个月左右趋于稳定,其统计值在1个月和3个月、3个月和6个月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6个月和12个月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GI和X线骨吸收值在修复后1、3、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BI和PD仅在1个月和3个月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段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修复后3个月时种植患者的口腔维护,防止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提高种植成功率。
王珏焦艳军金恩龙闫亮
关键词:种植牙中间普氏菌种植体周围炎
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后可疑致病菌的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牙周炎种植患者和牙周健康种植患者修复后不同时段几种常见致病菌的变化情况,为牙周炎种植治疗的开展及维护提供微生物学帮助。方法临床选取44名种植患者的55枚种植体,并将其分成A、B两组,A组是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种植体26枚,为实验组。B组是牙周健康的患者种植体29枚,为对照组。记录了修复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四个时段,入选种植牙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采用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及粘性放线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对龈下菌斑标本进行了分离培养、计数,统计分析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结果横向比较:A、B两组之间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探诊深度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各检测指标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后1月时,A、B两组之间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计数值已有统计学差异。纵向比较: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种植体周各指数三个时段纵向比较,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粘性放线菌随时间变化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指标随时间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种植体周的微生物指标在种植早期即高于正常种植患者,应指导该类患者及早进行种植牙及天然牙的清洁和维护,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提高牙周炎种植的成功率。
王珏焦艳军杜晓红闫亮
关键词:牙周炎口腔微生物种植体周围炎
种植体周围袋中中间普氏菌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一年内人工种植牙龈下中间普氏菌的变化情况,为种植体的定期维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临床选取38名种植患者的46枚种植体,并将其分成A、B两组。A组是种植修复后1年时探诊种植牙周有出血的种植体20枚,B组是无探诊出血的种植体26枚。检查记录种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2个月四个时段,入选种植牙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X-线骨吸收值;采用中间普氏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对种植体龈下菌斑标本进行了分离培养。结果:横向比较A、B两组之间中间普氏菌计数、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检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别。修复后3月时,A、B两组之间中间普氏菌计数值有统计学差异。纵向比较,随时间延长,A、B两组种植牙周中间普氏菌检出量不断增加,1月到3月时增加的趋势最为明显,到6个月左右趋于稳定。其统计值在1个月和3个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在6个月和12个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临床指标和X-线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修复后3月时种植患者的口腔维护,防止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提高种植成功率。
王珏焦艳军金恩龙闫亮刘亚琼
关键词:种植牙中间普氏菌种植体周围炎
All-on-4无牙颌即刻种植即刻负重的临床操作体会被引量:2
2016年
对牙列缺失患者而言,传统的修复方法是全口义齿修复。这种方法存在口腔异物感强,固位差,恢复咀嚼功能低,影响发音等问题。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病人开始接受种植治疗,以期达到固位好、美观、舒适的义齿修复效果。对无牙颌的患者,种植治疗存在很多方案。
王珏焦艳军闫亮李英连博杜晓红闫文婷
关键词: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牙列缺失咀嚼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