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如那
- 作品数:14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医药卫生更多>>
- 谈清代蒙古族汉文创作
- 2014年
- 蒙古族历来就是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著称。它非常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尤其是汉民族文化)的精华。蒙古族汉文创作就是学习与吸收汉族文化以及与汉族文化交流的一种最典型的表现形式。而清代是蒙古族汉文创作自元代以来掀起第二高潮的时期,也是蒙古族汉文创作取得辉煌成绩的时期。因此,了解清代蒙古族汉文创作对研究中国文学史以及蒙古族文学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阿如那
- 关键词:清代蒙古族汉文创作
- 蒙古族“易安居士”那逊兰保——家庭、民族、性别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 2006年
- 那逊兰保是清代蒙古族文学史上有整部诗集并流传至今的第一位女诗人。她的写作才华与艺术成就足以与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相媲美,被后人尊称为蒙古族的“易安居士”。那逊兰保作为清代蒙古族汉文女诗人,其家庭、民族、性别因素对她的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对那逊兰保及其作品的研究,首先必须通过对她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的分析去挖掘其创作思想和创作心理,这样才能诠释她特有的写作心态和精神风貌。
- 阿如那
- 关键词:那逊兰保家庭民族性别
- 科尔沁萨满神歌的艺术特征被引量:2
- 2007年
- 科尔沁萨满神歌是科尔沁蒙古族萨满结合歌舞形式,在萨满教祭礼仪式中,对神灵唱诵的具有固定程式的传统诗歌。神歌作为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具有结构程式化和语言韵律化的艺术特征。
- 陈永春阿如那
- 关键词:艺术特征程式化
- 高校蒙汉“双语”专业《现代文学》教学之思考被引量:1
- 2011年
- 《现代文学》课程是高校蒙汉"双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重点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现代文学》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求提高高校蒙汉"双语"教学质量。
- 阿如那
- 关键词:《现代文学》教学效果
- 论蒙古族女诗人那逊兰保诗歌创作
- 本文以古代蒙汉文化交流为视角,采用人物生平传记为纵向线索,又以与社会历史批评研究法及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首先以介绍清代蒙古族汉文创作概况作为全文历史背景来评述清代蒙古族女诗人那逊兰保的汉文创作。全文主要内容如下: 第...
- 阿如那
- 关键词:清朝时期那逊兰保艺术特色
- 文献传递
- 浅析《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形象
- 2018年
-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的中篇小说。作者通过描写留学回国的佟振保就职、恋爱及婚姻生活,探究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相互冲突下所表现出的男主人公人性中的复杂性。本文剖视佟振保与王娇蕊、与孟烟鹂的情感,探索佟振保性格形成的原因,揭示其双重人格的复杂且深刻的人性。
- 阿如那
- 关键词:佟振保双重人格
- 初中蒙古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
- 阿如那
- 浅析《黑骏马》中的宗教式母爱
- 2013年
- 张承志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少数民族作家,已在中国文坛上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第一部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中,首次表达了对草原和草原额吉的热爱。从此"草原也成了他生命的寄托,艺术的家乡"[1],开始了以草原为题材的写作,且作品常常体现出"
- 阿如那
- 关键词:母亲形象中国当代文学史人性美
- 有过的曾经 彼岸的寻求——张爱玲与安妮宝贝作品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20世纪30年代与90年代的中国,产生了两位思想与风格都有相似之处的女性作家:张爱玲和安妮宝贝。这两位女作家都以同样的女性视角来感知人生和社会,在她们的笔下,都写出了新旧交融的世界中女性生活的残缺和女性在伤痕累累中不断寻求自我的过程。她们所使用的意象和隐喻也同样地奇特而苍凉,精致的文字中透露出灰黑的清冷与阴郁。
- 阿如那计宇
- 关键词:安妮宝贝
- 诗集《芸香馆遗诗》所反映出来的民族精神
- 2009年
- 在历史的长河中,蒙古民族形成了特有的民族精神。清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第一女诗人那逊兰保虽从小生活在北京,并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但蒙古民族精神影响着她的生活、心理及创作。其诗集《芸香馆遗诗》,就保留着浓郁的蒙古民族特色,渗透着强烈的蒙古民族精神。
- 阿如那
- 关键词:那逊兰保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