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里
- 作品数:13 被引量:146H指数:8
- 供职机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数量及栖息地的移动被引量:11
- 1999年
- 本文根据大熊猫季节性活动规律特点,应用海拔高度路线调查法,全面收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比较新鲜粪便,计获124个粪样材料,提取DNA作DNA指纹图,经微机检测,保护区有大熊猫37只,个体数量与粪样采集量之比为1∶33514,有6个家系,雌兽21只,雄兽16只。并搞清了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箭竹遭受病虫害的程度,洪水对栖息地的影响,特别对引起大熊猫数量减少及栖息地移动等原因,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 欧维富鲜方海陈万里刘小庚陈万里张黎明李建国冯文和
- 关键词:大熊猫种群数量栖息地自然灾害
- 四川羚牛繁殖期集群类型及海拔分布被引量:11
- 2013年
- 为了探究繁殖期四川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tibetana的集群特征,于2012年7月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羚牛集群类型与海拔分布的研究。在唐家河的8条监测样线(总长度约68.2 km)上记录到39群469头次,其中完整辨别群结构的有36群448头次。群体可定义为独牛、家群、混合群、社群和公牛群,研究期间大部分集群(83.33%)的个体数≤20。除独牛和公牛群外,群体平均大小为(14.70±2.63)头,各类型集群大小差异显著(F2,27=8.463,P=0.001)。独牛、家群、混合群和社群的记录海拔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F3,31=11.8488,P<0.001),除公牛群外羚牛集群的平均海拔为(2015.37±89.74)m。羚牛集群记录的海拔与集群大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y=29.76x+1465,R2=0.802,P<0.001)。研究认为,繁殖期集群类型的变化与繁殖活动密切相关,聚集群和独牛是繁殖期雄性成体不同繁殖策略的体现。
- 陈万里谌利民马文虎李英葛宝明
- 关键词:集群大小繁殖策略
-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冬季栖息地选择被引量:14
- 2012年
-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的一群(约60只)川金丝猴群采用直接跟踪观察,并结合植物样方调查对该猴群冬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猴群的活动位点,设置了75个20m×20m的植物样方,测定了12个生态因子(植被类型、乔木的胸径、郁闭度、乔木的高度、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坡形、距水源距离、乔木密度、灌木盖度)。研究发现,冬季猴群主要在海拔2000~2500m、乔木平均胸径11~30cm、乔木平均树高为10~29m、乔木密度为20~40棵/20m×20m之间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阳坡中活动,还偏好在郁闭度为25%~49%、坡度为6°~20°、坡形为凸坡和复合坡、坡位为脊中部和下部、距水源距离0~300m的生境中活动。研究表明,冬季的食物资源、气候条件是影响川金丝猴群栖息地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
- 郑维超黎大勇谌利民胡刚陈万里胡杰
- 关键词:川金丝猴栖息地选择
-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家庭网络:当代基因流评估被引量:9
- 2005年
- 利用福尔马林固定的粪便材料、寡核苷酸指纹技术以及SRY基因的性别判定技术,构建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家庭网络图,同时对当代基因流(个体迁移)进行了评估. 从124份粪便样品中,鉴定出37只大熊猫(22只雌性和15只雄性). 通过分析这些个体的家庭关系,获得如下主要结果:(ⅰ) 一级亲戚间的遗传相似性为50%~90%,无关个体间的相似性高达77%,说明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整体具有很高的遗传相似性;(ⅱ) 鉴定了15对已繁殖过的大熊猫,发现其中5对是高度近亲繁殖,提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近亲繁殖现象较为严重;(ⅲ) 发现4对繁殖大熊猫和5个子代呈远距离迁移,表明保护区内的栖息地是整体相连的;(ⅳ) 有4对全胞兄妹(均为雌雄对)的扩散距离很近,且彼此交配繁殖了高度近交的子代,反映了长距离迁移对于避免近亲繁殖是非常重要的;(ⅴ) 共有17只成年大熊猫为短或中等距离扩散,并在景观上被分为3个群组,提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栖息地的质量调查,查明保护区内是否存在着某种因素,阻碍了大熊猫的远距离迁移扩散,从而导致近亲繁殖,威胁大熊猫的生存.
- 万秋红方盛国李建国张黎明欧维富鲜方海陈万里
- 关键词:大熊猫指纹技术家庭关系近亲繁殖家庭网络基因流
-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报告被引量:15
- 1999年
- 本文报道1984—1996 年在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和观察到两栖爬行动物标本300 号。其中, 两栖类18 种, 隶10 属7 科2 目, 爬行类19 种, 隶12 属5 科1
- 谌利民高正发欧维富陈万里马文虎
- 关键词: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适宜性评价被引量:16
- 2021年
-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基础。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栖息于温带森林的、中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位于岷山山系的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川金丝猴的重要分布地之一,但涉及该地区川金丝猴的生境信息却较缺乏。运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对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不同季节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四个季节的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值均超过0.8,说明模型预测结果较好。结果显示:(1)影响不同季节川金丝猴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海拔、河流和道路。(2)川金丝猴的适宜生境面积存在季节性变化。其中,春季的适宜生境面积最大,为233.94 km^(2),占全区面积的58.48%;夏季的次之,为192.75 km^(2),占48.19%;秋冬季的适宜生境面积相对较低,分别为145.54 km^(2)(占36.39%)和142.63 km^(2)(占35.66%)。(3)川金丝猴的适宜生境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变化。研究揭示保护好完整的森林植被带对川金丝猴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要重视对人为干扰较强的低海拔生境的保护。
- 白洢露李艳红郑维超陈万里谌利民黎大勇胡杰
- 关键词:川金丝猴生境适宜性
- 灰冠鸦雀巢及巢址生境的首次报道被引量:2
- 2014年
- 灰冠鸦雀(Paradoxornis przewalskii)是狭域分布的中国特有鸟种,分布区仅局限于岷山北部。近年来关于该种的新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其栖息地和现有分布范围的宝贵信息,但该种的繁殖情况还从未有观察与报道。2013年6月10日,我们在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1对正在育雏的灰冠鸦雀及其3只新生雏鸟,对其巢址生境和巢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记录。灰冠鸦雀筑巢于稀疏的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混交林下的浓密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丛中,巢址海拔2700 m,位于陡峭阳坡接近林线处。巢为结构精细的杯状巢,高约6.6 cm,深约5.0 cm,巢口内径4.8 cm,外径7.0 cm。巢由干草叶与竹叶编织而成,巢壁外侧装饰有大量绿色苔藓。本报道为灰冠鸦雀野外繁殖的首次记录,为今后深入开展该珍稀鸟种的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研究提供了基本信息。
- 李晟谌利民陈万里
- 关键词:繁殖记录
- 小麂秋季利用人工盐场的节律被引量:15
- 2015年
- 舔食盐分是野生动物的常见习性,但针对具体物种的研究较少。我们于2013年秋季(9~10月份)利用4台红外触发相机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小麂(Muntiacusreevesi)利用人工盐场的时间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共收集照片记录398条,其中可鉴别性别的记录288条。结果显示,小麂日均访问盐场(12.97士2.14)次,舔盐高峰出现在8:00~9:00时以及14:00~16:00时,低谷分别出现在2:00时、6:00时以及21:00~23:00时。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小麂对距离公路较远的盐场访问次数显著高于近公路盐场[远离公路盐场(10.86±2.25)次,近公路盐场(2.10±0.58)次,t=3.77,P=0.001]。不论以全天统计抑或按照不同时间段(上午、下午和夜间)分别统计,雌雄两性对盐场的利用强度均无显著差异。我们仅发现在13:00~17:00时,雄性访问盐场的强度显著高于雌性(t=-2.47,P=0.048),且在13:00~14:00时和15:00~16:00时出现两次访问高峰。我们推测性别间的活动节律差异、体型差异以及雄性的干扰,均可能是雌性在下午时段降低盐场利用的原因。人为活动对离公路近的栖息地干扰较强,因而影响了小麂对栖息地的利用,使小麂回避靠近公路的盐场。因此,我们建议自然保护区在选择盐场位置时应考虑人为干扰因素。
- 官天培龚明昊胡婧仇剑谌利民陈万里郑维超宋延龄
- 关键词:小麂节律
-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概述被引量:4
- 2010年
- 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概念谈起,介绍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着重探讨并对比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研究角度等方面,展望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趋势。
- 苏欣慰董鑫谌利民陈万里郑唯超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鬣羚春冬季对生境的选择被引量:43
- 2000年
- 1998年 3月~ 1999年 2月在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对鬣羚 (Capricornissumatraensis)春冬季的生境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鬣羚春季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为人为干扰、植被型、乔木距离、乔木密度、坡度、岩石距离、乔木大小和坡位 ;影响其冬季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为人为干扰、植被型、坡位、郁闭度、水源、乔木距离、乔木密度、乔木大小、灌木大小、岩石距离、坡向、动物干扰度 ;鬣羚春冬季对生境的选择分离主要表现为坡度、海拔、乔木大小、乔木距离、灌木距离、岩石距离、坡位、植被型、郁闭度。
- 吴华胡锦矗陈万里欧阳维复鲜方海
- 关键词:鬣羚生境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