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亢 作品数:19 被引量:26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关于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黄斑水肿伴发浆液性黄斑脱离的新思考 陈蕾 华瑞 陈亢 柳力敏 胡悦东 才娜紫外线A核黄素交联SMILE来源的人角膜基质透镜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进行前板层角膜移植的实验研究 目的:本研究将SMILE来源的人角膜基质透镜进行脱细胞处理后经过紫外线A核黄素交联,体外构建组织工程人前板层角膜,将组织工程人角膜基质透镜在新西兰大白兔上行前板层角膜移植,探讨其移植术后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移植排斥反应的... 陈亢Pentacam系统测量LASIK手术前后角膜最薄点位置的改变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前后角膜最薄点位置的变化规律,为LASIK手术设计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提供依据。 陈亢 刘汉强 王媛媛 李梅 华瑞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PENTACAM系统 LASIK 术前后 手术设计 Pentacam系统测量LASIK手术前后角膜最薄点位置的改变 陈亢 刘汉强 王媛媛 李梅 华瑞LASIK手术中掀瓣对虹膜定位效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 比较LASIK手术中掀瓣前后进行虹膜定位的差异,探讨术中掀瓣对虹膜定位效果的影响。 方法: LASIK手术中对近视患者65例(130只眼)进行掀瓣前后虹膜定位,记录掀瓣前后虹膜定位成功率、眼球旋转方向、眼球... 陈亢关键词:眼科学 虹膜定位 疗效评价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ICGA超晚期荧光特征分析 目的 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R)在吲哚菁绿造影(ICGA)中超晚期(ultralate phase)的图像特点并分析视网膜微结构改变,分析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 陈蕾 华瑞 柳力敏 陈亢Pentacam系统测量LASIK手术前后角膜最薄点位置的改变 目的:探讨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前后角膜最薄点位置的变化规律,为LASIK手术设计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提供依据.<br&... 陈亢 刘汉强 李梅 王媛媛 卢迪关键词:PENTACAM系统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吲哚青绿染色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手术后近红外光荧光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分析吲哚青绿(ICG)染色视网膜内界膜(ILM)剥离手术后近红外眼底荧光(NIR—FF)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20例22只眼纳入观察。其中,黄斑裂孔12只眼;黄斑前膜6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只眼。2只眼伴随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2只眼残留增生膜;1只眼伴随融合玻璃膜疣;2只眼伴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2只眼曾经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手术前所有患眼均行眼底照相检查;2只眼行ICG血管造影检查;联合应用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仪Ⅱ(HRAⅡ)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仪观察13只眼NIR-FF特点及视网膜微结构变化。全部患眼眼底照相未见ICG染料,13只眼进行手术前NIR—FF评估均未见ICG荧光。所有患眼均行ICGⅡ。M染色的玻璃体切割手术(PPV)。ICG浓度为0.125mg/ml。手术后1d、2周~1个月、1.5~2个月、2.5~5个月、6~12个月对所有眼行HRAⅡ和SD-OCT联合NIR—FF检查,观察ICG在眼内代谢情况。结果全部患眼手术后黄斑部均可观察到类圆形弱荧光区域而视盘处呈现强荧光状态。其中,5只眼持续至手术后5个月,1只眼持续至手术后1年。16只眼在手术后2周~5个月即观察到黄斑部膜样结构,其余6只眼SD-OCT像表现为ILM缺失。1只眼手术后第1天整个眼底呈弥漫NIR-FF增强。手术后第2周至1年,全部患眼呈现神经纤维走形处荧光增强后消失过程。此外,在黄斑裂孔、激光光凝斑、残留增生膜、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及玻璃膜疣等处均表现为强荧光信号,而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区域为弱荧光信号。结论ICG辅助PPV手术后NIR—FF检查显示黄斑部均可观察到类圆形弱荧光区域而视盘处呈现强荧光状态,在黄斑裂孔、激光光凝斑、残留增生膜、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及玻璃膜疣等处均表现为强荧光信号,而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区域 华瑞 陈亢 柳力敏 胡悦东 才娜 陈蕾关键词:光学相干 玻璃体切除术 Pentacam系统测量LASIK手术前后角膜最薄点位置改变 2013年 目的探讨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前后角膜最薄点位置的变化规律,为LASIK手术设计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entacam系统对70例(140只眼)进行检查,于LASIK术前和术后3个月获取角膜最薄点位置以及角膜最薄点与角膜顶点之间的距离,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SIK术前和术后角膜最薄点距角膜顶点分别为(0.617±0.188)mm和(0.359±0.162)mm,测量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16.343,P〈0.001)。LASIK术前和术后角膜最薄点距瞳孔中心点分别为(0.656±0.188)mm和(0.303±0.155)mm,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0.065,P〈0.001),术前角膜最薄点位于角膜顶点偏颞下方的占84.29%,术后角膜最薄点位于角膜顶点偏颞下方的占51.43%,术后角膜最薄点以角膜顶点为基准较术前向鼻上方移动了(0.258±0.187)mm,以瞳孔中心点为基准较术前向鼻上方移动了(0.353±0.208)mm,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6.12,P〈0.001)。结论LASIK术前和术后角膜最薄点多位于角膜顶点和瞳孔中心点偏颞下方,术前角膜最薄点更接近角膜顶点,而术后则更接近瞳孔中心点,术后角膜最薄点相对术前向鼻上方移动。 陈亢 华瑞 王媛媛 李梅 刘汉强关键词:角膜 瞳孔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卡托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寻求延缓其发生发展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卡托普利治疗组52例52眼,健康教育对照组70例70眼。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各项检查指标。结果卡托普利治疗组31眼有效(59.62%),21眼无效;健康教育对照组25眼有效(35.71%),45眼无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8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肌酐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托普利可以明显延缓早期DR的发生和发展,提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早期DR的有效手段之一。 张媛媛 陈蕾 柳力敏 胡悦东 陈亢 华瑞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