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国
-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组人IL-6D24-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效应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构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6 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IL 6D2 4 PE40 ,以选择性杀伤高表达IL 6受体 (IL 6R)的肿瘤细胞和白血病细胞。方法 采用重叠延伸的基因融合技术将N 末端缺失 2 4个氨基酸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6 (IL 6D2 4)cDNA与缺失细胞结合区的绿脓杆菌外毒素PE40基因进行融合 ,构建IL 6D2 4 PE40融合基因。利用HB10 1/pBV2 2 0表达系统 ,实现了IL 6D2 4 PE40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经MonoQ柱进行层析纯化 ,采用MTS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 IL 6D2 4 PE40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达到 40 %~ 6 0 %。包涵体蛋白经分离、复性及纯化得到纯度 >95 %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证明 ,纯化的融合蛋白与IL 6抗体及PEA抗体均发生特异性结合。细胞毒活性检测证实 ,IL 6D2 4 PE40融合蛋白能高度特异地选择性杀伤高表达IL 6R的U937细胞 ,ID50 约为 2 5 0ng/ml,而对不表达IL 6R的CEM细胞无杀伤作用。结论 IL 6D2 4 PE40融合蛋白能够选择性杀伤高表达IL 6R的靶细胞 ,有希望成为导向治疗高表达IL 6 /IL
- 郑黎燕奚永志孔繁华金荔陈兴国屠敏刘楠
- 关键词:基因克隆生物学效应
- 骨髓移植供体选择的研究被引量:3
- 1995年
- 为了保证异基因骨髓移植成功,本文自1981年至1990年对拟接受骨髓移植的184例患者及其家属共541人进行了HLA配型。患者与供体相合率为46.8%,高于理论值并分析了偏高的原因。此外,对血清学与细胞学配型相关性和供、受者间HLA相合程度以及不同血缘关系等进行了探讨。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程、供体人数的多少、不同质量的HLA抗血清等方面总结出一套较好的HLA分型方法,为骨髓移植患者选择了理想供体。
- 孔繁华金荔陈兴国孙成文张蕊芳马宏进
- 关键词:骨髓移植人类白细胞抗原淋巴细胞细胞培养
- 白细胞介素6受体的β亚单位基因和蛋白在人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00年
- 刘爽奚永志郭斯启刘楠屠敏金荔陈兴国孔繁华
- 关键词:白血病蛋白
- 大肠癌与HLA相关研究被引量:2
- 1991年
-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如家族性肠息肉病,Garner氏综合症。
- 孔繁华傅新庭白炎史井岗金荔陈兴国孙成文
- 关键词:大肠肿瘤HLA
- 我国藏族人群补体第四成分单倍型的分布分析
- 1996年
- 采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中澳友谊补体实验室仿国际标准C4定型程序改进后建立的 方法,对99名无血缘关系的藏族人进行补体C4单倍型检测。对198个C4单倍型检测结果分析, 我国藏族人群C4单倍型频率以A3B1最高(0.4192),A3B2次之(0.1868),以下依次是:A4B2 (0.0707)、A2B1(0.0707)、A3B5(0.0454)等。在C4A座位上发现8个型别:C4A5、4、3、2、1、34、45 及 Q0,在C4B座位上发现 9个型别:C4B5、12、2、1、4、96、26、2. 1及Q0。分类归属 24种,共组成 34 种不同表型。将C4表型的观察值与预期应进行比较,卡方检验发现C4A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 (C4A,x2=34.6798,P<0.005),而C4B没有统计学意义(C4B,x2=8.9100,P>0.5).C4B在人 群分布符合Hardy-Weinburg(H-W)平衡。
- 陈兴国孔繁华张蕊芳金荔
- 关键词:补体C4单倍型基因频率
-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HLA-Ⅱ类基因分型影响因素的探讨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为了准确地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体的HLA-Ⅱ类配型,对HLA-Ⅱ类基因分型实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美国莱姆达公司提供的微量SSP^TMHLA-Ⅱ类PCR-SSP分型试剂盒对40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体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采用0.5%EDTA抗凝的血标本与肝素抗凝的血标本相比,前者的护增效果好。DNA终浓度为25~200ng/ul,最佳浓度为100ng/ul。
- 屠敏孔繁华奚永志孙玉英郑黎燕金荔刘楠陈兴国郭斯启张惠丽
- 关键词:基因分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 HLA-I类PCR-SSP基因分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01年
- 目的 提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HLA I类配型的精确度 ,有效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发生。方法 采用准确、简便的DNA、RNA提取方法和HLA I类PCR SSP基因分型方法。建立HLA A33、A6 8、B40、B13PCR SSP分型方法以及HLA基因序列测序分析。结果 对 30 0例中血清学难以判断结果的 30例临床标本进行基因水平的研究发现 ,DNA及RNA提取方法可以满足此项研究对样本的要求。HLA I类PCR SSP分型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特异性 ;重复率达 10 0 %。同时 ,HLA A33、A6 8、B40、B13结果与HLA I类PCR SSP分型结果一致。HLA基因测序分析进一步肯定了HLA I类PCR SSP分型的特异性。HLA I类PCR SSP不受某些血清学影响因素的干扰。整个实验过程仅耗时 2 .5h。结论 HLA I类PCR SSP基因分型方法准确、特异、重复性好 ,可作为临床骨髓移植配型和正常人群无关供者筛选的常规方法 。
- 孙玉英孔繁华奚永志刘楠屠敏金荔陈兴国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免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