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士达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病变
  • 2篇神经病
  • 2篇视神经
  • 2篇视神经病
  • 2篇视神经病变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2篇疗法
  • 2篇放射疗法
  • 2篇放射性
  • 2篇放射性视神经...
  • 1篇地塞米松
  • 1篇血-房水屏障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社区网络
  • 1篇神经病变
  • 1篇神经疾病
  • 1篇视神经疾病
  • 1篇随机对照研究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

作者

  • 6篇陈士达
  • 4篇张秀兰
  • 3篇王伟
  • 2篇黄文彬
  • 2篇周民稳
  • 2篇杨晖
  • 1篇刘炳乾
  • 1篇吕林
  • 1篇谈智
  • 1篇周利君
  • 1篇易长贤
  • 1篇张俊隆
  • 1篇练苹
  • 1篇马伟
  • 1篇黄应雄
  • 1篇胡慧玲
  • 1篇姚巧玲
  • 1篇徐佳
  • 1篇彭优
  • 1篇陈亚彬

传媒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放射性视神经病变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放射性视神经病变(RON)是因邻近视路的头颈部放射治疗(放疗)而引起的迟发性进行性视神经并发症。临床表现以突发的、无痛性单眼或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视路接受的照射剂量及照射范围是发生RON的关键因素。增强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及电生理检测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结合其临床表现、相应辅助检查及头颈部放疗史可作出诊断。虽然高压氧治疗能在发病早期一定程度上改善RON的视力损害,但目前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在制定头颈部放疗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视神经、视交叉是否在照射范围内,并注意控制照射剂量,以防止RON的发生。
陈士达杨晖张秀兰
黄斑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黄斑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黄斑扣带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348例(378只眼),其中男性136例,女性212例;年龄(56.68±11.59)岁。主要观察指标为眼内解剖学结构恢复情况,包括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劈裂腔恢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次要指标为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眼轴长度。记录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随访结果。使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78只眼中黄斑劈裂伴黄斑区视网膜脱离216只眼,黄斑裂孔伴黄斑区视网膜脱离162只眼。296只眼行单纯黄斑扣带术,82只眼行黄斑扣带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随访期间373只眼(98.68%)视网膜复位;在黄斑劈裂眼中,204只眼(94.44%)劈裂腔恢复;在黄斑裂孔眼中,89只眼(54.09%)裂孔闭合。BCVA的术后随访结果均优于术前,从术后1个月至术后1年持续提升,随后保持稳定,最终从术前的1.459±0.841的提升至术后3年的0.908±0.606(t=6.896,P<0.01)。眼轴长度的术后随访结果均短于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前缩短(4.423±1.740)mm(t=33.144,P<0.01),术后1个月至术后1年眼轴长度逐渐增长,随后保持稳定,术后3年眼轴长度较术前缩短(2.101±1.643)mm(t=6.392,P<0.01)。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短暂性高眼压98只眼(25.92%)、视网膜表面出血67只眼(17.72%)、玻璃体积血9只眼(2.38%),术后1个月内均自行缓解。术后早期所有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眼球运动受限,39只眼(10.31%)出现双眼复视,术后6个月内基本自行缓解。6只眼(1.58%)因内斜视角度较大行斜视手术矫正眼位,1只眼(0.26%)因无法耐受复视取出黄斑扣带,8只眼(2.11%)由于黄斑扣带偏位,需要二次手术调整扣带位置。4只眼(1.05%)由于免疫排斥反应取出黄斑扣带。结论:黄斑扣带术可以有效改善高度近视�
吴桢泉赵秀娟陈士达练苹李军马伟邓小燕唐宁宁吕锦铬刘炳乾吕林
关键词:黄斑变性巩膜扣带术
放射性视神经病变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放射性视神经病变(RON)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诊治方法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1999年6月至2010年10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收治的35例(60只眼)RON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35例(61只眼)RO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以进行性、无痛性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18例(51.4%)在完成放射治疗后3年内出现眼部症状。43只眼(70.5%)的患眼入院时中心最佳矫正视力〈0.05或视野0。。可窥见眼底的52只眼中,41只眼(78.8%)视乳头边界清晰,11只眼(21.2%)视乳头水肿和(或)出血、渗出。视乳头边界清晰的41只眼中,视乳头正常6只眼(14.6%),视乳头色较淡30只眼(73.2%),视乳头苍白5只眼(12.2%)。14只眼有视野检查记录,主要表现为神经纤维束损害性视野缺损,其中7只眼(50%)表现为上方和(或)下方弓形暗点,3只眼(21.4%)出现中心和(或)旁中心暗点,2只眼伴生理盲点扩大,1只眼伴旁中心暗点,1只眼见鼻上象限缺损。23只眼有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主要的改变为视乳头低荧光和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发现,83.3%出现振幅降低和(或)潜伏期延长。分别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高压氧、高压氧联合糖皮质激素、视网膜激光光凝等治疗,只有10只眼(16.4%)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RON潜伏期变异大,造成的视力和视野损伤重,视功能预后极差,主要眼部损伤为视网膜血管闭塞和不同程度视神经萎缩。目前针对并发症的保守治疗能短期改善视力。
杨晖王伟胡慧玲陈士达易长贤张秀兰
关键词:放射疗法视神经疾病
基于Pubmed数据库的近五年青光眼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了解近5年国际青光眼相关文献的分布规律和研究热点.方法 以Pubmed数据库为数据源,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收录的青光眼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高频主题词共现矩阵进行转换、并进行聚类分析和绘制战略坐标图;根据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可视化网络图谱.结果 共检出青光眼相关文献6427篇,近5年每年发文量变化不大.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法国5个发达国家总发文量为4989篇,占发文总数的77.63%,中国以122篇文献排名第9.通过对52个高频主题词或副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前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10个领域:(1)视乳头和神经纤维层病理改变研究及OCT的应用研究;(2)视野和视功能的检查方法;(3)青光眼的药物治疗;(4)开角型青光眼的视野、眼压及视觉障碍的病理生理学;(5)青光眼的手术治疗;(6)开角型青光眼的致病基因研究;(7)青光眼的病理学及动物模型的建立;(8)高眼压引起的并发症和角膜病理研究;(9)先天性青光眼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基因学及并发症方面;(10)青光眼的病因学和流行病学.战略坐标图和社会网络分析显示:青光眼视乳头和神经纤维层形态学、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已经较为成熟;眼压、视野在青光眼研究中处于核心地位,与疾病的发病、诊断、治疗等领域有着密切关系;青光眼致病基因研究、病理学及动物模型的建立、先天性青光眼、病因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相对薄弱,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结论 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直观展示了近五年国际青光眼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欧美国家在青光眼研究领域起着主导作用.国内相关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有待加强.
黄文彬王伟周民稳陈士达张秀兰
关键词:青光眼文献计量学社区网络聚类分析
地塞米松与硫酸镁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和硫酸镁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制作小肠I/R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阴性对照组、I/R组、硫酸镁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地塞米松和硫酸镁联合治疗组,比较五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比较小肠的病理切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①I/R组小肠组织病理变化明显,血浆DAO、MDA比假手术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②硫酸镁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小肠病理变化减轻,血浆DAO、MDA比I/R组显著降低,且两组无显著差别;③硫酸镁和地塞米松合用组的血浆MDA比I/R组显著升高,但是小肠病理变化和I/R组相比无明显区别,血浆DAO也和I/R组无明显差别。结论硫酸镁,地塞米松分别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而二者合用却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陈亚彬陈士达陈素珊徐佳彭优张俊隆黄应雄谈智周利君姚巧玲
关键词:地塞米松硫酸镁小肠缺血再灌注
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与其他难治性青光眼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后前房反应的非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背景 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由于葡萄膜的炎症而导致血-房水屏障的破坏,局部手术的创伤刺激可加重炎症反应,对术眼前房炎症反应进行定量检测可监测眼部反应程度.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前房内炎症反应是否重于其他类型的难治性青光眼.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纳入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的难治性青光眼29例29眼,分为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组(10眼)及其他类型的难治性青光眼组(19眼),2个组间术眼术前性别、年龄、眼压及房水闪辉值等基线特征匹配.所有患者均接受Ahmed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并随访3个月,记录术前、术后1d、3d、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术眼的眼压,同时采用FC-2000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定量测定术眼的房水闪辉值,以光粒子数/ms表示.比较2个组间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后房水闪辉值的不同,对术眼手术前后眼压值变化与房水闪辉值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组术后1d、3d和1周房水闪辉值分别为[21.10 (10.50,38.58)]、[88.00(23.55,168.63)]和[29.90(8.90,65.18)]光粒子数/ms,均明显高于术前的[13.53(7.60,24.00)]光粒子数/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个月和3个月房水闪辉值分别为[6.45 (4.70,13.50)]光粒子数/ms和[8.95 (6.23,18.20)]光粒子数/ms,均低于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他类型青光眼组遵循同样的趋势.术后3个月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组术眼房水闪辉值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青光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445,P<0.01).术后2个组间眼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眼术后眼压值均逐渐下降,术前及术后1d、3d、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术眼眼压与前房闪辉值间均无明显相关性�
周民稳王伟黄文彬陈士达张秀兰
关键词:血-房水屏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