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宏

作品数:22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死胎
  • 9篇肝炎
  • 8篇乙型
  • 8篇乙型肝炎
  • 6篇病理
  • 6篇产儿
  • 5篇围产
  • 5篇围产儿
  • 4篇病毒
  • 3篇新生儿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尸检
  • 3篇死因
  • 3篇母婴
  • 3篇母婴传播
  • 3篇发生率
  • 3篇肝炎病毒
  • 3篇病理研究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婴儿

机构

  • 18篇南京大学医学...
  • 5篇南京市第二医...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东南大学医学...
  • 1篇江苏省计划生...

作者

  • 21篇陈宏
  • 8篇赵伟
  • 5篇刘伟
  • 4篇罗婵
  • 1篇陈锦飞
  • 1篇耿全林
  • 1篇武巧珍
  • 1篇刘兰侠
  • 1篇聂进军
  • 1篇周乙华
  • 1篇宋文英
  • 1篇王兰
  • 1篇刘伟
  • 1篇周镇先
  • 1篇李瑛
  • 1篇胡娅莉
  • 1篇张林
  • 1篇王志群
  • 1篇刘伟
  • 1篇陈宏

传媒

  • 5篇江苏医药
  • 2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铁道医学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华理疗杂志
  • 1篇交通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3篇199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窒息415例临床分析
1994年
新生儿窒息415例临床分析陈宏南京市鼓楼医院妇产科210008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出生时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主要原因。为了解窒息与出生体重、胎龄、分娩方式之间的关系,将本科1991年1月至1992年12月期间发生的415例...
陈宏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分娩方式胎龄发生率
SP法检测死胎心脏组织中HBcAg表达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通过产妇传播到胎儿心脏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集 4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 ,常规尸检 ,取心脏组织 ,SP法检测HBcAg ;回访婴母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 ,取百分率行u检验。结果 HBcAg阳性颗粒在死胎的心内膜上、心脏血管中点、灶状分布 ,心肌细胞核不着色。HBV呈大三阳的婴母较HBV呈单项阳性、小三阳的婴母分娩的死胎心脏组织中HBcAg阳性率明显升高 ,差异显著 (P <0 0 0 5 ) ;HBV呈单项阳性、小三阳的婴母分娩的死胎心脏组织中HBcAg阳性率比较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婴母静脉血HBV大三阳是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在胎儿心脏组织中表达的高危因素。
陈宏赵伟刘伟罗婵
关键词:SP法死胎心脏组织HBCAG母婴传播
SP法检测死胎肾脏组织中HBcAg表达的初步探讨
2001年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通过产妇传播在胎儿肾脏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方法 :采集 4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 ,常规尸检 ,取肾脏组织 ,SP法检测 HBc Ag;回访婴母产前静脉血 HBV的检测结果 ;取百分率行 u检验。结果 :HBc Ag阳性颗粒在死胎的肾实质细胞 (近、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和肾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球内、外系膜细胞 ,球旁细胞 ,足细胞 )浆 ,肾脏血管中呈点、灶状分布 ,肾实质细胞核不着色。HBVM呈单项阳性、( HBs Ag+,HBe Ab+,HBc Ab+)、( HBs Ag+,HBe Ag+,HBc Ab+)的婴母分娩的死胎肾脏组织中HBc Ag阳性率比较 ,差异不显著 ( P>0 .0 5)。结论 :死胎肾脏组织中 HBc Ag阳性率与孕妇静脉中 HBV标志无关 ;肾脏组织中可能存在 HBV复制。
陈宏赵伟刘伟罗婵
关键词: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死胎肾组织
156例死亡早产儿临床病理死因分析
1997年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围产期保健工作的主要目的,在围产儿死亡率中,早产儿占很高的比率.我们于1988~1993年对本院出生的死亡早产儿156例,进行了尸检,结合围产期情况,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降低早产儿死亡率.
陈宏
关键词:早产儿病理死因分析
死胎肾脏组织中HBVDNA表达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2005年
目的观察死胎肾脏组织中HBVDNA的表达情况,探讨通过产妇传播到死胎肾脏组织中的HBV是否存在复制。方法采集4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常规尸检,取肾脏组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其中的HBVDNA;收集产妇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结果死胎肾脏组织中HBVDNA的检出率为65·0%(26/40)。产妇产前静脉血HBV呈高、低和无复制状态时,肾脏组织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2/4、50·0%(10/20)例和88·0%(14/16),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HBVDNA颗粒在肾实质细胞(近、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和肾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球内、外系膜细胞,球旁细胞,足细胞)浆,肾脏血管中呈点、灶状分布,少数在肾实质细胞核上。结论死胎肾脏组织中有HBV复制;死胎肾脏组织中HBVDNA表达与产妇血清中HBV复制状态有关。
陈宏赵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死胎肾脏组织原位分子杂交
死胎多脏器组织中HBV DNA表达
2008年
陈宏赵伟刘伟
关键词:HBVDNA表达死胎发育不良新生儿
母源性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对婴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了解母源性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antibody,抗HBs抗体)对婴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抗体应答的影响。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妊娠妇女中,选择抗-HBs抗体阳性孕妇43例(阳性组)和阴性孕妇29例(阴性组),其足月儿出生时和出生后1个月分别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定量检测孕妇分娩前、脐动脉血及婴儿1月龄和3.5月龄的抗HBs抗体水平。结果阳性组43例新生儿脐血抗-HBs抗体也为阳性,与母血清抗体水平的相关系数r=0.98(t=39.05,P〈0.01);1月龄时,42例抗体仍阳性。阴性组29例新生儿脐血和1月龄时抗HBs抗体均阴性。3.5月龄时,两组抗-HBs抗体阳性率均为100%,但阴性组平均抗-HBs抗体浓度高于阳性组[(466.9±86.7)mIU/ml和(151.2±23.1)mIU/ml,t=2.72,P=0.011]。母源性抗-HBs抗体〉1000mIU/ml的5例婴儿中,3例在接种2次疫苗后没有产生主动抗体应答。结论母源性抗-HBs抗体可抑制乙型肝炎疫苗前2次接种后的抗体应答。
胡娅莉武巧珍耿全林陈宏王志群周镇先李瑛周乙华
关键词:接种
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引产对新生儿血浆皮质醇的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对足月引产新生儿血浆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将 60例孕妇随机分为米非司酮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3 0例 ,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 5 0mg ,每日 1次 ,连服 3d ,对照组用缩宫素 2 .5U静脉滴注 3d。 60例新生儿出生后第 3天抽血双盲检测血浆皮质醇。结果 :治疗组 3 0例新生儿血浆皮质醇升高 18例 (60 % ) ,对照组新生儿血浆皮质醇升高 10例 (3 3 % ) ,两组比较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产妇口服米非司酮引产可使新生儿血浆皮质醇明显升高。
陈宏宋文英
关键词:米非司酮产妇新生儿皮质醇足月引产
慢性肝炎高压氧治疗前后肝血流及超微结构变化和疗效观察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慢性瘀胆型肝炎患者肝血流及肝脏病理超微结构的变化和疗效。方法:采用肝血流图仪及多普勒B超测肝血流图收缩波、门静脉右支的血流量与生化,免疫组化及治疗前后病理电镜检查数据为观察指标。结果:高压氧治疗后,76%的患者肝血流图收缩波升高,70%患者门静脉右支血流量增加,前后比较P<0.05。肝功能ALT、BILI好转率分别为88.9%,93.3%。线粒体肿胀、肝细胞及毛细胆管瘀胆明显减轻,Kupfer细胞减少,治疗前后比较P<0.05。结论:高压氧可明显增加门静脉、肝动脉血流量,改善肝功能。
赵伟陈锦飞张林陈宏陈宏陈宏刘伟刘伟孙溪滨
关键词:肝炎超微结构高压氧治疗肝血流
死胎胎盘组织中HBV-DNA测定及意义被引量:1
2002年
陈宏
关键词:HBV-DNA乙型肝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