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岚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2-甲氧亚氨基-2-(5-取代酰胺基-1,2,4-噻二唑-3-基)乙酸甲酯的合成及抑菌活性测试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寻找新型高效的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方法】首先合成了2-甲氧亚氨基-2-(5-氨基-1,2,4-噻二唑-3-基)乙酸甲酯,然后对其5位氨基进行酰化反应合成了8种新化合物(a^h),并采用显微熔点测定仪、红外光谱仪(IR)、质谱仪(ESI-MS)和核磁共振仪(1H-NMR)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以噻菌灵和嘧菌酯为阳性对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化合物a^h对烟草赤星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西瓜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8种2-甲氧亚氨基-2-(5-取代酰胺基-1,2,4-噻二唑-3-基)乙酸甲酯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ESI-MS1、H-NMR得到了确证。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8种新化合物对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均低于阳性对照,化合物f、g对6种植物病原菌有相对较高的抑菌活性。【结论】所合成的含5-取代酰胺基-1,2,4-噻二唑环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对植物真菌的抑菌活性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衍生筛选。
- 魏宁宁乔柱周文超师伟陈岚周文明
- 关键词:酰胺抑菌活性
- 新型含2(1H)-喹啉酮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被引量:3
- 2011年
- 以(E)-2-[2'-(溴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和2(1H)-喹啉酮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醚化等反应,合成了11个新型含2(1H)-喹啉酮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100 mg/L质量浓度下,部分目标化合物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等6种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5a对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的抑菌率达100%。
- 田养光陈岚张琨宋成荣高洁周文明
- 关键词:喹啉酮甲氧基丙烯酸酯抑菌活性
- 3-取代苯基-4-酰氧基-2(1H)-喹啉酮的合成及抑菌活性被引量:3
- 2011年
- 以5-甲基-2-氨基苯甲酸和2-氨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酯化、酰化、环合再酯化的路线,合成了15个新型喹啉酮类衍生物(5a~5o),其结构均经红外、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100 mg/L质量浓度下,化合物5c对6种供试病原菌均具有较好活性,抑制率在61.7%~92.9%之间;同时,化合物5i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的抑制率达96.1%,接近对照药剂嘧菌酯。
- 高洁张剑陈岚王阿莉杨新娟周文明
- 关键词:喹啉酮抑菌活性
- 卡枯醇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Ⅳ)
- 在创制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型农药的过程中,植物源杀菌剂以其来源广泛,低毒,与环境相容性高,易降解,低残留,符合现代环保和人类健康的需求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重视。因此,从植物源天然物质中寻找新的活性物质或者以已知具有活...
- 陈岚
- 关键词:芝麻酚抑菌活性
- 文献传递
- 2-取代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被引量:12
- 2011年
- 以甲基酮、草酸二乙酯或草酸二甲酯、盐酸羟胺和水合肼为原料,通过缩合、环合、水解等反应,将取代吡唑环、异唑环引入苯并咪唑的2位,设计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取代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其结构经红外、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100 mg/L质量浓度下,所有目标化合物对6种供试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2-吡唑取代的化合物2a~2d对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的抑制率在80%以上,2-异唑取代的化合物4a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苹果炭疽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 hegrisease的抑制率达100%。
- 陈岚魏宁宁高洁周文明
- 关键词:苯并咪唑抑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