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缺血
  • 4篇脑缺血
  • 3篇心脏
  • 3篇胸内
  • 3篇再灌注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脑缺血再灌注
  • 3篇脑缺血再灌注...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损伤
  • 2篇心脏挤压
  • 2篇亚低温
  • 2篇神经功能
  • 2篇鼠脑
  • 2篇硫酸镁
  • 2篇麻醉
  • 2篇大鼠脑
  • 2篇大鼠脑缺血
  • 1篇动物

机构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陈岩
  • 4篇江基尧
  • 3篇徐振邦
  • 3篇梁伟民
  • 3篇朱伟强
  • 3篇王安文
  • 3篇吴先仁
  • 2篇王新华
  • 2篇周军晖
  • 2篇张在华
  • 1篇汤静兰
  • 1篇吕随峰
  • 1篇吴剑英
  • 1篇徐冠南
  • 1篇王元和
  • 1篇朱秋峰
  • 1篇王成才
  • 1篇袁红斌
  • 1篇付志仁
  • 1篇石学银

传媒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1999
  • 3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复苏用胸内心脏挤压器
本发明是一种只需行简小手术就可以放入胸腔进行直接心脏挤压的复苏辅助用具。其由挤压囊、中央定位板(1)、悬吊带(7)及外固定把手(4)等组成。挤压囊为扁圆形气囊,其心脏面有中央内凹区(5),以保证心脏与挤压囊位置相对固定,...
吴先仁王安文陈岩王新华
文献传递
胸内心脏挤压器两种挤压方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996年
开胸心肺复苏术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心肺复苏方法。但是,开胸术又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为了取得直接心脏挤压的复苏效果,同时又避免常规开胸术,我们研制了只需行简小手术就能插入到胸腔的心脏挤压器,旨在比较挤压器不同挤压方式对复苏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幼猪6只,体重13~18kg,实验前12小时禁食。经耳缘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气管内插管,行机械通气,潮气量10ml/kg,20次/分。以常规Ⅱ导联监测ECG。经右侧股静脉插入Swan-Ganz导管,其端部至右心房;经右股动脉插管至胸主动脉。
吴先仁陈岩王新华张在华王安文周军晖
关键词:心脏挤压血流动力学心肺复苏
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1997年
目的:验证亚低温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7),缺血组(n=9),亚低温组(n=8),参照Pulsineli和Brierley的方法建立脑缺血动物模型,观察Na+-K+-ATP酶活性、脑组织含水量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和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组能阻止Na+-K+-ATP酶活性的降低(P<0.01)、降低脑组织含水量(P<0.05)和MDA含量(P<0.01)。结论:亚低温具有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减少Ca2+内流,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等作用。
陈岩江基尧王新华潘银英徐振邦梁伟民朱伟强
关键词:脑缺血脑损伤亚低温腺苷三磷酸酶类
900例次肾移植麻醉的体会被引量:6
1996年
900例次肾移植麻醉的体会李家乐*朱秋峰*汤静兰*胡晓梅*陈岩*王成才*袁红斌*乐美君*我院1978年6月至1993年5月共完成肾移植900例次,其中第二次移植34例,第三次腹腔内移植3例,现就病员的麻醉问题回顾性探讨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630例,...
李家乐朱秋峰汤静兰胡晓梅陈岩王成才袁红斌乐美君
关键词:肾移植麻醉
胸内心脏挤压器的初步研究
1995年
为取得心脏直接挤压的良好复苏效果,同时避免常规开胸手术,我们设计了胸内心脏挤压器。该挤压器可经剑突下小切口放到心包前、胸骨后,用外接驱动囊控制挤压器的张驰,使心脏受压和舒张。在6只幼猪室颤模型中,与常规闭胸心肺复苏比较,结果:室颤前放入挤压器,对自主循环没有显著影响。室颤2min后,开始用常规闭胸心肺复苏,冠状循环灌注压(CPP)2.31±0.96kPa;改用挤压器心肺复苏,CPP4.77±0.83kPa,提高到前者的207%。6只幼猪全部复苏成功,并长期正常存活。
吴先仁陈岩王新华张在华王安文周军晖徐骏
关键词:心脏按摩疾病模型动物
硫酸镁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2
1996年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只数=7)、缺血再灌注组(只数=9)、治疗组(只数=8),参照Pulsinelli和Brierley的脑缺血动物模型,观察了硫酸镁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作用。与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硫酸镁除能增加Na^+-K^+-ATP酶的活性外(P<0.01),尚能降低脑组织含水量(P<0.01)和丙二醛含量(P<0.01),且对血压无明显影响。表明硫酸镁可起到减少钙离子内流,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稳定细胞膜和减轻脑水肿的作用。
陈岩潘银英江基尧徐振邦梁伟民朱伟强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水肿硫酸镁
大鼠肝移植麻醉与无肝期补液的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目的:研究大鼠肝移植最适麻醉方法和观察各种输注液体对肝移植受体无肝期中、后阶段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00只雄性SD大鼠进行150例肝移植,观察供受体麻醉过程、麻醉药物剂量及其效果;80只雄性SD大鼠,分为供受体两组,受体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C,生理盐水组G1,NaHCO3组G2,丹参组G3,每组10只。无肝期开始补液,观察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供体氯胺酮麻醉的剂量以100~150mg/kg为宜。从上腔静脉给予生理盐水、NaHCO3和丹参8ml/h均对体温无显著影响,但均明显改善无肝期血液动力学。NaHCO3可使无肝期末pH值较对照组有较大的提高,对PO2、PCO2及SatO2无明显的影响,但使术后再灌注期的肝功能有较显著改善。丹参能提高无肝期末动脉PO2,并相应降低PCO2,使再灌注后肝功能有显著改善。结论:受体麻醉术前使用阿托品可显著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无肝期补液能纠正该期血液动力学紊乱。丹参液可作为首选。
吴剑英陈岩徐冠南王孟龙吕随峰付志仁王元和
关键词:肝移植麻醉药物剂量无肝期补液
硫酸镁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验证硫酸镁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2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硫酸镁治疗组。参照Pulsineli和Brierley的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并观察动物神经行为学和病理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和缺血组相比,硫酸镁能改善神经行为异常和减轻脑组织病理损害,且对血压无明显影响。结论:硫酸镁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损害程度。
陈岩江基尧潘银英王新华石学银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硫酸镁神经功能
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5
1997年
目的:验证亚低温对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亚低温治疗组(肛温维持在32~33℃之间),分别在急性和慢性条件下进行.参照Pulsineli和Brierley的方法建立脑缺血动物模型,并观察神经行为学、病理学及Na+-K+-ATP酶活性与脑组织含水量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和缺血组相比,亚低温能显著缓解Na+-K+-ATP酶活性的降低(P<0.01),改善神经行为学异常并降低脑组织含水量(P<0.05).结论:亚低温能明显减轻缺血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损害程度,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起促进作用.其机制与恢复能量供给,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等有关.
陈岩江基尧潘银英徐振邦梁伟民朱伟强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亚低温神经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