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琴

作品数:51 被引量:212H指数:9
供职机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红火蚁
  • 10篇昆虫
  • 7篇蒂蛀虫
  • 7篇荔枝
  • 7篇荔枝蒂蛀虫
  • 7篇害虫
  • 5篇叩甲科
  • 5篇花叶
  • 5篇花叶病
  • 5篇花叶病毒
  • 5篇红树
  • 5篇红树林
  • 5篇甘蔗
  • 4篇基因
  • 4篇分子鉴定
  • 3篇鞘翅目
  • 3篇系统发育
  • 3篇甘蔗花叶病
  • 3篇甘蔗花叶病毒
  • 3篇虫口

机构

  • 41篇深圳职业技术...
  • 13篇华南农业大学
  • 7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贵州大学
  • 5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福建省农业科...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广东内伶仃福...
  • 3篇深圳市农业科...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烟台大学
  • 1篇深圳市农业科...
  • 1篇深圳市方森园...

作者

  • 50篇陈晓琴
  • 39篇江世宏
  • 12篇李广京
  • 10篇孟子烨
  • 10篇刘俊武
  • 6篇周国辉
  • 5篇黄胜先
  • 4篇许东林
  • 4篇包强
  • 3篇黄安康
  • 3篇张辉
  • 3篇岳东方
  • 3篇徐华林
  • 3篇杨茂发
  • 2篇蒋红霞
  • 2篇杨长龙
  • 2篇雷朝亮
  • 2篇李永红
  • 2篇陈杖榴
  • 2篇吴聪明

传媒

  • 5篇广东农业科学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植物保护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Entomo...
  • 2篇深圳职业技术...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广西农业生物...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鞘翅目昆虫分类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昆虫的分类学研究中。笔者概述了核酸序列分析、RFLP技术、RAPD技术、分子杂交技术、同工酶电泳技术、SSCP以及DSCP技术在鞘翅目昆虫分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鞘翅目昆虫研究中的广阔前景。
陈晓琴江世宏李广京
关键词:鞘翅目分子生物学技术昆虫分类学
广东地区两种兰花病毒病害的分子鉴定及检测被引量:36
2004年
根据已报道的建兰花叶病毒(CyMV)和齿兰环斑病毒(ORSV)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在其cp基因上下游设计PCR引物。CyMV预计扩增产物784bp,ORSV预计扩增产物604bp。以采集自广东省顺德的墨兰和文心兰表现病毒病症状的病株叶组织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对预期大小的5个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兰种或同一兰种不同兰场的病样CyMV引物扩增产物核苷酸序列存在少量差异,但均与世界各地的CyMV分离物cp基因高度同源;而来源于不同兰种的病样ORSV引物扩增产物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与世界各地的ORSV分离物cp基因高度同源。因此可将侵染广东兰花的两种病毒鉴定为CyMV和ORSV。混合上述两种病毒的 PCR引物,采用双重RT-PCR扩增,对采自广东顺德23个兰场共153份样品进行病毒检测,76份(49.7%)检出CyMV,52份(34.0%)检出ORSV,2份(1.3%)同时检出CyMV和ORSV。
周国辉陈晓琴李梅辉周洁浪唐添华冯盛祥郭丽晶张旺
关键词:兰花病毒病害分子鉴定建兰花叶病毒齿兰环斑病毒基因组
深圳福田红树林海榄雌瘤斑螟的形态特征与为害情况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明确深圳福田红树林海榄雌瘤斑螟的形态特征及为害情况。[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设置4个监测样带(沙嘴码头、凤塘河口、观鸟亭、基围鱼塘),调查海榄雌瘤斑螟对白骨壤的为害情况,并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海榄雌瘤斑螟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结果]海榄雌瘤斑螟为害白骨壤嫩梢、叶片和果实;白骨壤嫩梢、叶片和果实受害率大小为:嫩梢受害率>叶片受害率>果实受害率,嫩梢和叶片的受害率均在5月上旬至7月中旬出现高峰期,嫩梢受害率最高达100%,叶片受害率最高达55.2%;7月下旬至9月上旬,海榄雌瘤斑螟幼虫蛀入果实为害。[结论]调查结果为海榄雌瘤斑螟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俊武陈晓琴周云仙江世宏
关键词:红树林为害情况
核糖体DNA序列分析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8年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DNA序列分析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不断增多。本文系统阐述了核糖体DNA的结构、分类学意义、以及在昆虫不同类群不同阶元之间系统发育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概要介绍了序列分析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江世宏孟子烨陈晓琴李广京
关键词:RDNA昆虫系统学
便携式电源及其诱捕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源及其诱捕灯,涉及捕虫器领域;解决了野外使用电源忘记启动电源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至少两个插座,插座上设有供插头插入的插孔,且任意两个插孔的形状均不同,插座上设有动触点、供动触点放置的...
刘俊武李永红江世宏陈晓琴
文献传递
荔枝蒂蛀虫成虫羽化和交尾习性及性信息素释放节律的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研究荔枝蒂蛀虫成虫羽化和交尾规律及性信息素释放节律,为开展荔枝蒂蛀虫化学生态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在室内温度(26±1)℃、相对湿度(80±5)%和光照周期14L∶10D条件下,观察荔枝蒂蛀虫成虫的羽化和交尾习性;采用正己烷浸提雌蛾性腺获得粗提物,用触角电位仪测定雌蛾性信息素的释放节律,用Y型嗅觉仪测定雄蛾对雌蛾性腺粗提物的选择趋性反应。【结果】荔枝蒂蛀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在化蛹后7~8d;3日龄成虫交尾最为活跃,交尾高峰期在22:00-01:00;3日龄雄蛾对3日龄处女雌蛾性腺粗提物的触角电位反应较强,尤其对22:30-00:30雌蛾性腺的粗提物反应最强,说明22:30-00:30是荔枝蒂蛀虫性信息素释放的高峰期。荔枝蒂蛀虫3日龄雄蛾对3日龄雌蛾22:30-00:30性腺粗提物具有明显的选择趋性。【结论】荔枝蒂蛀虫交尾与性信息素释放存在一定的时辰节律。
张辉陈晓琴江世宏
关键词:荔枝蒂蛀虫性信息素成虫羽化触角电位
基于内转录间隔区基因片段对叩甲科昆虫的系统发育研究
2017年
【目的】采用叩甲科昆虫的内转录间隔区(ITS-2)片段对叩甲科昆虫部分种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明确各亚科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并同传统分类系统进行比较,验证ITS-2片段是否能用于叩甲科昆虫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基于叩甲科昆虫的内转录间隔区(ITS-2)片段,对10个亚科69个种类的叩甲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系统发育信号检测,计算各亚科之间的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似然法和简约法三种模型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3种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构基本一致,各亚科都能被很好的聚类,且各亚科间遗传距离符合传统分类学观点。同时,分析结果也支持对传统分类系统进行修改:尖鞘叩甲亚科Oxynopterinae和异角叩甲亚科Pityobiinae被聚入齿胸叩甲亚科Denticollinae,建议将尖鞘叩甲亚科和异角叩甲亚科同齿胸叩甲亚科合并;槽缝叩甲亚科Agrypninae和单叶叩甲亚科Conoderinae并入萤叩甲亚科Pyrophorinae;梳爪叩甲类群Melanotinae被聚类到叩甲亚科Elaterinae内,建议将梳爪叩甲亚科并入叩甲亚科。【结论】分析结果显示,ITS-2片段适用于叩甲科昆虫低级分类阶元的系统发育分析,各亚科之间的亲缘关系符合传统的分类学观点,但聚类结果也有同传统分类系统有所不同,可为分类系统的修改提供依据。
孟子烨雷朝亮陈晓琴江世宏
关键词:叩甲科内转录间隔区系统发育分析
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昆虫资源调查与区系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记录了采自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昆虫113种,分属于10目57科,其中有16科95种是过去在该红树林保护区没有记载过的;同时发现造成该区红树植物严重受害的优势种类为海榄雌瘤斑螟Acrobasis sp.、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 Walker和报喜斑粉蝶Delias pasithoe(Linnaeus);此外,对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昆虫区系及群落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
包强陈晓琴徐华林江世宏
关键词:红树林昆虫群落害虫
深圳市龙眼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及防治
2022年
对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九围果场龙眼的3种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龙眼角颊木虱发生动态趋势呈多峰型,其若虫发生高峰分别出现在2月、8月和10月,5月、6月和12月发生较轻,秋稍受害较春稍重;荔枝蝽产卵高峰期在3~5月,若虫高峰期在3月和4月,成虫则一年四季均可见;龙眼鬼帚病的发生高峰期分别在3月、5月、7~10月,其发生与龙眼角颊木虱和荔枝蝽的发生密切相关系.通过分析提出5条防治措施.
陈晓琴彭李亚杨蕉旭鲁勇殷祥语张琛江民宝
关键词:龙眼龙眼角颊木虱荔枝蝽龙眼鬼帚病
芸香科及樟科8种植物提取物对荔枝蒂蛀虫的产卵驱避作用被引量:16
2007年
测试了芸香科及樟科8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荔枝蒂蛀虫的产卵驱避作用,发现四季橘和沙田柚提取物对该虫产卵具有较高的驱避作用,选择性驱避率分别为84.26%、53.90%,非选择驱避率分别为90.14%、60.83%;而九里香提取物则对荔枝蒂蛀虫的产卵具有一定的引诱作用。对四季橘提取物用不同的溶剂初步分离后发现,氯仿层和乙酸乙酯层萃取物对该虫的驱避作用最高,分别为84.67%、86.63%,即其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氯仿层和乙酸乙酯层萃取物中。
杨长龙江世宏陈晓琴
关键词:荔枝蒂蛀虫产卵驱避作用乙醇提取物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