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骏

作品数:19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中医民族医药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管
  • 6篇血管内皮
  • 6篇内皮
  • 4篇血管密度
  • 4篇血管内皮生长...
  • 4篇乳腺
  • 4篇肿瘤
  • 4篇微血管
  • 4篇微血管密度
  • 4篇疗效
  • 4篇内皮生长因子
  • 3篇乳腺癌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细胞
  • 3篇腺癌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机构

  • 15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陈骏
  • 11篇于亮
  • 11篇段绍斌
  • 9篇刘郁
  • 7篇张增峰
  • 5篇仝传志
  • 5篇居来提
  • 5篇董杨帆
  • 4篇史志涛
  • 4篇吾买尔江·买...
  • 4篇杨东鹰
  • 2篇孙振柱
  • 2篇吾买尔江
  • 2篇邓明飞
  • 2篇于鹏
  • 1篇巴图
  • 1篇董扬帆
  • 1篇温浩
  • 1篇王宏
  • 1篇张国庆

传媒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中医药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第七届中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和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预后相关性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VEGF-C mRNA)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VD和VEGF-C mRNA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9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VEGF-C mRNA的表达;CD105(细胞膜糖蛋白)标记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并观察MVD。结果:不同组织学分级乳腺IDC组织中VEGF-C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VEGF-C mRNA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1;VEGF-C mRNA表达阳性组MVD明显高于VEGF-C mRNA表达阴性组,P<0.001;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组织中MVD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EGF-C mRNA表达阳性组(高MVD组)较VEGF-C mRNA表达阴性组(低MVD组)5年生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C mRNA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MVD密切相关,检测乳腺癌组织中VEGF-C mRNA表达及观察MVD可能预测乳腺癌预后。
陈骏于亮段绍斌居来提史志涛孙振柱
关键词:乳腺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微血管密度预后
用复方紫草油与金因肽治疗糖尿病足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的效果对比
2021年
目的:比较用复方紫草油与金因肽治疗糖尿病足在促进患者创面愈合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接诊的糖尿病足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金因肽进行治疗,为试验组患者采用复方紫草油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其创面愈合的面积、创面缩小率、创面肉芽组织的评分、血清TNF-α、VEGF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级相比,P>0.05。治疗21 d后,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面积相比,P>0.05。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和治疗21 d后,两组患者的创面缩小率相比,P>0.05。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和治疗21 d后,两组患者的创面肉芽组织评分相比,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相比,P>0.05。两组患者治疗21 d后血清TNF-α、VEGF的水平相比,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1 d后TNF-α的水平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21 d后血清VEGF的水平均较高。P<0.05。结论:用金因肽与复方紫草油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治疗均可有效地促进其创面愈合。
陈骏史志涛王宏鲍玉新
关键词:糖尿病足复方紫草油金因肽创面愈合
非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中医药干预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非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中医药干预治疗(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CTM)与无中医药干预治疗(Conventional treatment,CT)对比...
于亮刘郁段绍斌陈骏吾买尔江·买买提仝传志张增峰董俞龙董杨帆耿加敏丁志翔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中医药干预
文献传递
肝棘球蚴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被引量:17
2018年
肝棘球蚴病又称为肝包虫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各个地区,在非洲、南美洲、欧洲、亚洲分布较多,国内主要分布在西北与西南地区,包括囊型包虫病(CE)与泡型包虫病(AE)两种类型,前者占大多数,严重危害患者的个人健康、家庭稳定与国家经济,其防治工作仍然是国家卫生防疫工作重点之一。肝棘球蚴病的病情进展较为缓慢,多为偶然发现,整体病死率不高,主要由并发症引起,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测,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经皮治疗与外科手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与临床经验的积累,肝棘球蚴病的诊治水平进展迅速,国内以往的研究与相关综述主要关注肝棘球蚴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对CE与AE两种类型的诊治异同点总结较少,本文作者就CE与AE的诊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陈骏陈骏
关键词:肝棘球蚴病囊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
腹腔镜下结肠全(次全)切除术28例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肠全(次全)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和技巧.方法 总结从2008年11月~2013年2月开展的28例结肠全(次全)切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手术均成功,无死亡病例,因解剖不清中转行开腹手术2例.手术...
段绍斌于亮陈骏刘郁吾买尔江·买买提张增峰全传志董杨帆
VEGF表达和MVD在乳腺癌预后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在女性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水平显著增高 ,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明显增加 ,高水平的VEGF与MVD与乳腺癌预后密切相关 ,二者联合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陈骏振柱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间质微血管密度乳腺癌预后
微创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腹腔镜切开引流术和经皮穿刺引流术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外科处理的83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细菌性肝脓肿腹腔镜切开引流术与经皮穿刺引流术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脓肿大小、数量、病程、术前白细胞计数、清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穿刺引流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白细胞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穿刺引流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较穿刺引流组治愈率明显升高,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无大出血、腹膜炎、腹腔脏器损伤、胆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和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均是微创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有效手段,前者操作更加简单安全,后者治疗更彻底。把握二者的适应证尤其重要。
于亮段绍斌刘郁杨东鹰居来提邓明飞陈骏
关键词:肝脓肿腹腔镜检查穿刺术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2010年
作为一种在国内外医学院校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正日益显示出它的潜力和优势。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医学高等教育中是指教学过程纳入到真实的临床问题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的方式。本文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重点探讨了PBL教学在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的运用。
陈骏段绍斌居来提于亮史志涛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医学高等教育
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和微血管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陈骏孙振柱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CD31CD105
黄芪注射液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建立两次打击大鼠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动物模型,探讨黄芪注射液对MODS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8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ODS组和治疗组。MODS组和治疗组复制大鼠MODS的动物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入黄芪注射液,对照组和MODS组注入0.9%氯化钠溶液。分别在注射黄芪注射液和0.9%氯化钠溶液后24和48 h采集血液标本,测定大鼠血清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的含量。结果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后24和48 h CEC数量、TM、VWF含量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点MODS组(P<0.05);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后24和48 h ICAM-1、MDA含量明显低于MODS组相同时间点含量(P<0.01),而24和48 h SOD含量治疗组明显高于MODS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对两次打击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模型大鼠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段绍斌于亮刘郁杨东鹰居来提邓明飞陈骏
关键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血管内皮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