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通气
  • 2篇机械通气
  • 1篇动态检测
  • 1篇多发创伤
  • 1篇胸腹
  • 1篇胸腹伤
  • 1篇血浆
  • 1篇压力调节容量...
  • 1篇压力调节容量...
  • 1篇严重多发
  • 1篇严重多发创伤
  • 1篇药物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判定
  • 1篇真菌
  • 1篇真菌感染
  • 1篇真菌药物
  • 1篇容量控制通气
  • 1篇深部真菌
  • 1篇深部真菌感染

机构

  • 5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5篇陶珍
  • 5篇李浩
  • 3篇黄晨达
  • 3篇王婴云
  • 3篇周承惇
  • 2篇彭家桃
  • 2篇张贵昌
  • 2篇钟育红
  • 2篇周惠芬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5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3-β-D葡聚糖动态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抗真菌药物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BG)动态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抗真菌药物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8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并与真菌培养进行对照。结果:BG动态检测法与真菌培养法检测阳性结果均为18例时,BG动态检测阳性而真菌培养为阴性共20例,也即当BG动态检测法均为阳性时,真菌培养法阳性检出率为47.4%。38例患者中21例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后血浆BG呈下降趋势,降至健康水平(BG值<10pg/ml)。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动态检测法较传统的真菌培养法更简便、快捷、阳性率高,可作为抗真菌药物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彭家桃陶珍李浩钟育红张贵昌周惠芬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抗真菌药物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脑干出血患者昏迷程度评估及预后判定的价值探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用于评估脑干出血患者的昏迷程度以及预后判定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脑干出血昏迷患者45例,在入院24h内予以BIS监测,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并观察患者在6个月以后的预后情况,分析BIS值与GCS评分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BIS和GCS之间呈正相关(r=0.821,P<0.05),BIS值随着GCS评分值的增加而增加,而死亡率逐渐降低;死亡率、植物状态率以及意识恢复率均与BIS呈正相关(P<0.05),预后越差,其BIS值越低(P<0.05)。结论 BIS是脑干出血患者昏迷程度的评估以及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李浩周承惇陶珍王婴云黄晨达
关键词:脑干出血昏迷脑电双频指数预后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通气模式在治疗重症肺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45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BIPAP模式支持通气,观察组采用PRVC模式支持通气,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气、氧合指数、血压、心率等,并记录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好于对照组。结论 PRVC是治疗重症肺炎的一种较好的有创通气模式。
李浩周承惇陶珍王婴云黄晨达
关键词:重症肺炎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机械通气
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在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镇静中的作用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丙泊酚及咪达唑仑在ALI机械通气镇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ALI机械通气患者分成两组,分别采取咪达唑仑和丙泊酚行镇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肺氧合功能变化。结果静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MAP、HR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Qs/Qt较对照组降低,OI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丙泊酚对对于改善ALI机械通气患者氧合功能具有较好效果。
李浩周承惇陶珍王婴云黄晨达
关键词:丙泊酚咪达唑仑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
胸腹严重多发创伤的临床救治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胸腹严重多发创伤临床救治策略及效果。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我院ICU收治的114例胸腹严重多发创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X线、B超、诊断性腹腔穿刺和腹腔灌洗等措施进行早期诊断,并实施针对性的手术外科抢救措施。评价抢救效果。结果 114例患者治愈98例,治愈率85.96%,死亡16例,病死率14.04%,并发症9例,占总例数的7.89%。主要原因为前期的呼吸功能衰竭和后期的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对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达到救治,应坚持先抢救后诊治原则,迅速处理严重多发伤的外科情况,保护患者脏器功能,尽可能减少严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彭家桃李浩陶珍钟育红张贵昌周惠芬
关键词:胸腹伤多发创伤救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