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一

作品数:14 被引量:19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盆地
  • 4篇盆地演化
  • 3篇新生代
  • 2篇地层
  • 2篇地层学
  • 2篇新生代沉积
  • 2篇中生代
  • 2篇中生代沉积
  • 2篇晚更新世
  • 2篇更新世
  • 2篇古气候
  • 1篇地层学研究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第四纪
  • 1篇动物群
  • 1篇扬子陆块

机构

  • 1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南京地质矿产...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国土资源
  • 1篇西安地质矿产...
  • 1篇国土资源实物...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4篇韦一
  • 7篇张克信
  • 5篇韩芳
  • 4篇张宗言
  • 4篇骆满生
  • 4篇徐亚东
  • 4篇季军良
  • 4篇江尚松
  • 4篇宋博文
  • 3篇杨兵
  • 3篇何卫红
  • 2篇梁银平
  • 2篇徐增连
  • 2篇张智勇
  • 2篇姜高磊
  • 2篇柯学
  • 1篇林晓
  • 1篇潘华璋
  • 1篇罗亮
  • 1篇乐明亮

传媒

  • 7篇地球科学(中...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地质通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古亚洲域洋板块地层学研究—以黑龙江杂岩为例
我国东北地区位于古亚洲构造域东部,由额尔古纳陆块、兴安地块、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等微地块及古亚洲洋内部的弧盆系统拼合形成,这些微陆块之间的构造混杂岩的时代、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古生物特征等对研究古亚洲洋的演化过程有重...
王盛栋杨文麟韦一李扬张克信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碎屑锆石疑源类古亚洲洋
文献传递
华南南华纪一二叠纪沉积大地构造演化被引量:59
2014年
通过对华南扬子陆块和华夏增生体两大构造单元南华纪-二叠纪7条综合性剖面岩性、岩相、地层厚度、沉积环境、变形与变质作用的对比研究,以及对扬子陆块南缘以及华夏增生体具有指相意义(与洋壳相关)的岩石组合的系统总结与分析,以地层区和分区为单位对盆地原型进行了初步划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华南地区南华纪-二叠纪盆地和构造演化的基本规律,总结出构造演化的发展阶段,揭示了扬子陆块与华夏增生体沿江绍-郴州-钦防北东段碰撞对接的时间发生在早古生代末,西南段碰撞对接的时间相对较晚,可能发生在二叠纪末.
何卫红唐婷婷乐明亮邓晋福潘桂棠邢光福骆满生徐亚东韦一张宗言肖异凡张克信
关键词:扬子陆块
下扬子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被引量:10
2014年
通过对下扬子地区各地层分区中生代岩石地层序列、沉积建造详细分析以及生物地层与年代地层划分对比,在盆地原型恢复、盆地充填序列和岩相古地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出下扬子陆块中生代不同时段的5类沉积盆地:陆表海(T1-2)、周缘前陆盆地(T3-J1)、压陷盆地(T3-J2)、断陷盆地(J3-K)和拉分盆地(J3-K),初步建立了下扬子陆块中生代沉积盆地时空分布格架.分析了下扬子中生代盆地沉积大地构造环境演化历程:三叠纪-早侏罗世为与特提斯海演化相关的构造阶段,分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陆表海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前陆盆地2个亚阶段;中侏罗世-白垩纪转化为滨太平洋构造阶段,中侏罗世以挤压构造背景为主,大部分地区为隆升剥蚀区,晚侏罗世-白垩纪为强裂伸展拉张期,发育了一系列北东向火山-沉积断陷盆地和拉分盆地,盆-岭构造格局形成.
张宗言何卫红韦一柯学骆满生
关键词:中生代盆地演化
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被引量:18
2014年
新生代期间中国西部发生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地貌演化历史.地质构造背景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则控制了中国西部大陆新生代期间的构造-地貌演化.盆-山系统是中国西部新生代构造的基本格局,盆-岭体系是中国西部新生代的主要地貌单元.根据盆地的几何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可以划分为压陷盆地、断陷盆地、走滑拉分盆地以及残留海-前陆盆地4类.这些新生代封闭盆地均被造山带所围限,而盆地与山脉之间由挤压型活动断裂(逆冲断层和走滑断层)所分割.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其后印度板块的向北俯冲挤压,对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发育和演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板块运动和构造隆升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
宋博文徐亚东梁银平江尚松骆满生季军良韩芳韦一徐增连姜高磊
关键词:盆地演化新生代
上扬子地区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被引量:17
2014年
以地层分区为单位对上扬子地区中生代沉积建造进行了详细分析,对盆地原型进行了初步划分,建立了中生代上扬子陆块沉积盆地时空分布格架.结合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划分对比、生物古地理、岩相古地理和构造演化规律的综合分析,对上扬子地区中生代3个阶段的盆地演化过程进行生动刻画,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盆地形成演化的大地构造环境.早三叠世上扬子陆块受印支造山运动的影响不断抬升,海相盆地水体变浅,形成一系列混积陆表海、台盆-台地构造相;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上扬子西缘与其西侧的特提斯域地块或多岛弧盆增生体发生碰撞拼合,且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的碰撞拼合,使上扬子陆块西南缘、西缘和北缘发育了前陆盆地和周缘前陆盆地,与此同时雪峰隆起进入造山过程;中侏罗世之后,由于受古太平洋板块向西对亚洲大陆的俯冲,上扬子陆块进入了以陆内造山作用为主的新的构造阶段,以雪峰山为界,东部发育一系列断陷-坳陷盆地,西侧则发育陆内大型压陷盆地.
韦一张宗言何卫红吴年文杨兵
关键词:中生代盆地演化
中国东部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被引量:29
2014年
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系统总体受到来自印度、澳大利亚、菲律宾和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下部俯冲碰撞的作用,在大陆边缘形成一系列边缘海盆地和断陷-坳陷盆地,主要发育松辽、渤海湾、江汉、苏北、东海、珠江口和北部湾等盆地.基于中国东部沉积盆地的中生代构造背景分析和新生代盆地的分布特征,对其中的7个主要沉积盆地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序列和构造演化分析.通过周缘板块和郯庐断裂的构造演化、火山活动、低温热年代学、气候演变等对比分析,中国东部沉积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第四纪.
徐亚东梁银平江尚松骆满生季军良张宗言韦一宋博文
关键词:盆地演化新生代
青海兴海盆地侏罗纪羊曲组腹足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2015年
青海兴海羊凸地区侏罗纪陆相地层发育,为山间断陷盆地,研究区羊曲组为其标准剖面,分为2个岩性段:下部岩性为河湖相紫红等杂色粉砂岩、泥岩夹煤线及砂砾岩。上部为河流相-冲积扇紫红等杂色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砾岩。其中粉砂质泥岩中产丰富的腹足化石,均为非海相腹足类,共4属10种(包括2个未定种),并建立一个组合:Amplovatvataantiqua—PsedamnicolaaCUta—Amnicolakushuix—ianensis组合,其时代应为中侏罗世中晚期一晚侏罗世早期,生活环境为气候较干热的湖泊、池塘环境,之后气候变得越来越干旱。
李杨张克信潘华璋徐增连韦一邹亚锐
关键词:侏罗纪腹足类
晚古生代冰期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6年
晚古生代冰期作为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地质事件,已成为目前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冰期事件在不同纬度地区表现不同,其沉积响应及相应的地质变化也就有明显的差异。国际上对不同纬度地区的冰期事件进行了详细研究,包括对高纬度地区的冰成岩地层学、中低纬度地区海平面变化及旋回地层学,以及低纬度地区的稳定同位素研究。系统总结了全球晚古生代3次冰期事件在不同纬度地区的沉积响应及其他地质变化规律,主要冰期记录包括冈瓦纳大陆冰成岩,中、低纬度地区全球冰川型海退事件,无机碳同位素全球同步性正漂移事件,以及大气中CO_2浓度变化,并进一步阐述了晚古生代冰期事件规模、演替规律及与全球气候和地质演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冰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展望。
杨兵夏浩东杨欣杰韦一
关键词:晚古生代冰期冰成岩海平面变化同位素
内蒙古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孢粉组合及三叠系的发现被引量:25
2014年
内蒙古林西县官地剖面二叠系林西组第五段灰色、深灰色板岩中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54属90种,以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见有较多晚二叠世的常见分子,根据其与邻区的孢粉生物地层对比,确定林西组第五段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该剖面林西组第六段中发现有孢粉化石9属9种,其孢粉组成成分呈现出早三叠世孢粉组合特征,其时代应为早三叠世.由于林西组第六段岩性特征也发生变化,出现了紫灰色的粉砂质板岩夹层,且见有少量火山角砾.与下伏典型的林西组在岩性上有较大的差别,而与区域上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相似.综合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特征、古气候特征及与邻区对比,将原划为林西组第六段的地层改划为下三叠统老龙头组.三叠系/二叠系界线划在林西组第五段与老龙头组之间.
杨兵张雄华葛梦春赵省民韦一黄兴栾腾飞魏信祥杨志勇
关键词:孢粉组合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地层学
武汉东西湖区第四系钻孔的沉积环境及古气候变化被引量:8
2011年
以武汉市东西湖区第四系沉积物ZK25钻孔为例,通过AMS14C年代测定及其粒度与正构烷烃等环境代用指标分析,初步揭示了该孔第四纪沉积环境及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早更新世为河流沉积,至晚更新世出现河湖相交替沉积,较为干旱;进入全新世由于降雨增多而沉积了较厚的冲积层,随后变得冷干;全新世中期则变成稳定的水动力较弱的洼地湖环境,气候温暖并由干旱变得湿润;全新世晚期气候温凉,呈现温干-温湿的变化特征。
林晓卢佳仪田望学张智勇韩芳韦一
关键词:第四纪古气候粒度正构烷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