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旺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帕金森
  • 4篇帕金森病
  • 4篇帕金森病大鼠
  • 3篇肉毒
  • 3篇肉毒毒素
  • 3篇细胞
  • 3篇面肌
  • 3篇面肌痉挛
  • 3篇痉挛
  • 3篇肌痉挛
  • 3篇肌肉
  • 3篇肌肉动作电位
  • 3篇骨髓
  • 3篇复合肌肉动作...
  • 3篇A型肉毒毒素
  • 2篇毒素治疗
  • 2篇多巴
  • 2篇肉毒毒素治疗
  • 2篇神经传导
  • 2篇神经传导速度

机构

  • 7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8篇韩旺
  • 7篇罗蔚锋
  • 5篇刘春风
  • 4篇秦晓凌
  • 3篇吴冠会
  • 3篇包仕尧
  • 3篇霍红梅
  • 3篇张志琳
  • 1篇赵合庆
  • 1篇沈均康
  • 1篇王小侠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神经病学与神...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及胶质源性酸性蛋白的表达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通过超微结构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探讨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幼年大鼠骨髓细胞,利用贴壁培养法纯化扩增。培养细胞至第3代,相差显微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和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面神经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源性酸性蛋白(GFAP)。结果:电镜下细胞表面见大量微绒毛结构,一些细胞有单个或多个突起样结构。多数细胞膜完整,胞质内存在丰富的细胞器;胞核大而明显,染色质分布正常;细胞间连接较少,可见缝隙连接。免疫细胞化学检测GFAP阳性细胞为(15.05±3.92)%。结论:第3代BMSCs具有生长旺盛,增值能力强,分化程度低的特点;部分细胞可表达GFAP。
秦晓凌罗蔚锋韩旺刘春风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培养超微结构
应用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治疗单侧帕金森病大鼠被引量:2
2008年
骨髓基质细胞(BMSCs)易获得,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已有应用移植BMSCs治疗MPTP帕金森病(PD)小鼠取得近期疗效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移植BMSCs治疗PD大鼠的相对较长的疗效及机制。
张志琳罗蔚锋包仕尧霍红梅沈均康韩旺吴冠会
关键词:细胞治疗帕金森病PD大鼠BMSCS单侧
长期重复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对面神经传导速度及CMAP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长期重复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Hemi facial spasm,HFS)对面神经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4例HFS患者分别依据病程及接受肉毒毒素治疗的次数分为3组早期组(16例)、长期未治疗组(10例)、长期重复治疗组(18例),并测量患者双侧面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结果长期重复治疗组面神经诱发肌电图的CMAP波幅患侧较健侧显著降低,其余2组CMAP(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波幅及3组患者潜速率患健侧自身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期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HFS安全、疗效显著,且降低治疗侧的CMAP波幅对面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影响。
韩旺秦晓凌罗蔚锋刘春风
关键词:面肌痉挛A型肉毒毒素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长期应用A型肉毒毒素对面神经电生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对面神经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4例面肌痉挛患者分别依据病程及接受肉毒毒素治疗的次数分为三组:早期组(16例)、长期未治疗组(10例)、长期治疗组(18例).测量患者双侧面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结果 长期治疗组面神经诱发肌电图的CMAP波幅患侧较健侧显著降低,其余二组CMAP波幅及三组患者潜速率患健侧自身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长期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安全、疗效显著.降低治疗侧的CMAP波幅,对面神经传导速度无影响.
韩旺秦晓凌罗蔚锋赵合庆
关键词:面肌痉挛A型肉毒毒素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内侧前脑束不同部位注射6-羟多巴胺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对比性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建立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的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注射同等剂量的6-羟多巴胺于内侧前脑束不同部位(第1组注射位点:位点1:前囟后1.8mm,右侧2.0mm,背腹8.0mm;位点2:前囟后1.8mm,右侧3.0mm,背腹7.5mm。第2组注射位点:位点1:前囟后1.8mm,右侧2.5mm,背腹8.0mm;位点2:前囟后1.8mm,右侧2.5mm,背腹7.5mm),造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坏,运用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试验及免疫组化检验模型是否成功。比较两组注射位点的成功率。结果采用第1组注射位点的成功率为51%,第2组注射位点的成功率为77%,显著高于第1组(P<0.01)。结论采用第2组注射位点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高、易行。
罗蔚锋包仕尧刘春风霍红梅张志琳韩旺吴冠会
关键词:6-羟多巴胺帕金森病动物模型
6-羟基多巴帕金森病大鼠双侧纹状体提取液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诱导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评价6-羟基多巴(6-OHDA)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提取液在体外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建立单侧(右侧)PD大鼠模型,分别配制成毁损侧纹状体诱导液(L-SC)和未毁损侧纹状体诱导液(I-SC).三代BMSCs培养至第3天进行试验.诱导组分别取L-SC和I-SC培养BMSCs,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和细胞形态变化;48 h后收集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面神经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酪氨酸羟化酶(TH),计数阳性率.另取部分BMSCs分别在含血清培养液(Ser-C)和无血清培养液(F-SerC)中培养,设为对照组.结果 镜下观察,L-SC组和I-SC组BMSCs部分脱落,仍然贴壁的细胞失去原有外观,有的细胞具有突起样结构.Ser-C组BMSCs生长良好,F-SerC组中的BMSCs则不能继续贴壁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Ser-C组仅GFAP有阳性表达.诱导后,L-SC诱导组nestin和GFAP阳性率明显升高,I-SC诱导组NSE和GFAP阳性率明显升高,其中GFAP阳性率与Ser-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C诱导组与I-SC诱导组之间GFA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TH表达.结论 PD大鼠纹状体提取液可以引起BMSCs形态学改变.与Ser-C相比,诱导后GFAP阳性细胞显著增多,同时出现nestin和NSE阳性细胞.
秦晓凌韩旺罗蔚锋王小侠刘春风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帕金森病纹状体细胞分化
长期重复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对面神经CMAP的影响
第一部分长期重复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安全性的评价 目的:观察长期重复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副反应是否有变化。 方法:将48例面肌痉挛患者依据接受A型肉毒毒...
韩旺
关键词:面肌痉挛A型肉毒毒素疗效面肌痉挛A型肉毒毒素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文献传递
还原型谷胱苷肽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苷肽(GSH)治疗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疗效。方法35只SD大鼠采用内侧前脑束注射6一羟多巴胺(6-OHDA)制作偏侧PD模型。术后第6周根据阿朴吗啡旋转试验将模型鼠分为部分PD组和完全PD组,各组再随机分为GSH亚组和对照亚组,并分别给予GSH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4周。治疗后第2周、4周、6周、8周进行阿朴吗啡旋转试验。结果共有27只大鼠制模成功,13只为部分PD模型,14只为完全PD模型;部分PDGSH亚组治疗后第4周、6周、8周阿朴吗啡旋转试验每分钟旋转次数较治疗前及相应的对照亚组显著减少(P〈0.05~0.01);完全PDGSH亚组较治疗前及相应的对照亚组无显著变化。结论GSH治疗6-OHDA所致的部分PD大鼠模型有效,对完全PD大鼠模型无效。
罗蔚锋包仕尧刘春风霍红梅吴冠会韩旺张志琳
关键词:帕金森病还原型谷胱苷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