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卫华

作品数:63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化学工程
  • 16篇理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催化
  • 14篇环氧
  • 14篇环氧丙烷
  • 14篇丙烷
  • 11篇丙醇
  • 10篇异构化
  • 10篇烯丙醇
  • 10篇催化剂
  • 8篇纳米
  • 7篇多元醇
  • 7篇聚醚
  • 7篇聚醚多元醇
  • 6篇丙烯
  • 5篇精制
  • 5篇分子
  • 4篇低不饱和度
  • 4篇低不饱和度聚...
  • 4篇低不饱和度聚...
  • 4篇阳极
  • 4篇碱性

机构

  • 63篇南京理工大学
  • 3篇江苏钟山化工...
  • 2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新兴河北工程...

作者

  • 63篇马卫华
  • 25篇钟秦
  • 9篇杨绪杰
  • 9篇汪信
  • 8篇陆路德
  • 7篇杨柳
  • 5篇陈迁乔
  • 5篇王娟
  • 4篇戚莉
  • 4篇曲虹霞
  • 4篇杜杨
  • 4篇俞马宏
  • 4篇蒋微
  • 3篇韩巧凤
  • 3篇宋晔
  • 3篇车剑飞
  • 3篇陆怡平
  • 2篇胡炳成
  • 2篇曾静
  • 2篇王涛

传媒

  • 4篇工业催化
  • 4篇南京理工大学...
  • 3篇工程塑料应用
  • 2篇非金属矿
  • 2篇功能材料
  • 2篇广州化工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电力环境保护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江苏化工
  • 1篇动力工程
  • 1篇膜科学与技术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化学进展
  • 1篇精细化工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化学反应工程...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9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强化水热预处理联合结晶沉淀法从污泥中回收营养元素的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水热预处理联合结晶沉淀法从污泥中回收营养元素的方法及应用,属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利用水热炭化‑结晶沉淀法对城镇污泥进行联合处理;所述水热炭化‑结晶沉淀法是先对脱水污泥进行水热炭化处理,控制水热温度和...
张闯谢慧芳马亚鑫冯彦房王冰玉荣少鹏马卫华
一种用于环氧丙烷重排的介微孔ZSM-5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环氧丙烷重排的介微孔ZSM‑5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含硅和铝的原料进行混合溶解,获得前驱体混合溶液;往前驱体混合液中加入微孔模板剂,混合均匀,搅拌;向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复合介孔模板剂,混...
姚智慧曾静余函颖朱香帅马卫华
文献传递
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反丁烯二酸二乙酯被引量:13
2005年
合成了氯化1-丁基吡啶/AlCl_3、碘化3-乙基-1-甲基咪唑/AlCl_3、[3-乙基-1-甲基咪唑][BF_4]等离子液体,并应用于催化合成反丁烯二酸二乙酯。其中以氯化1-丁基吡啶/AlCl_3为催化剂的酯化率可达66%以上。研究了氯化1-丁基吡啶/AlCl_3用量及其酸性对催化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用量为顺丁烯二酸酐的7.6%时比较适宜,当氯化1-丁基吡啶与AlCl_3的摩尔比为1:1.5时,催化剂呈酸性,催化性能较好,并以FT-IR表征了所合成的反丁烯二酸二乙酯。
马卫华俞马宏钟秦
关键词:催化合成离子液体ALCL3顺丁烯二酸酐催化酯化碘化
3,5-二甲基-4-羟基苯胺盐酸盐的重结晶纯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5‑二甲基‑4‑羟基苯胺盐酸盐的重结晶纯化方法。所述方法将3,5‑二甲基‑4‑羟基苯胺盐酸盐粗品、甲醇和水按质量比为1:(1.582~3.164):(1.5~4)混合,或将3,5‑二甲基‑4‑羟基苯胺...
马卫华岳朋伟林茂盛杜杨胡炳成
氟掺杂VO_x/TiO_y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氟掺杂氧化钛载体,然后负载活性组分氧化钒,制得了不同氟掺杂量的氧化钒/氧化钛催化剂,并对这些催化剂进行了活性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氟掺杂能大幅度提高催化剂的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性能,且氟掺杂量为[F]/[Ti]=1.35×10-2时,催化活性最好;在453 K时,该催化剂对NO的脱除效率为61%,在483 K时,NO的脱除效率为97%;SO2和H2O对氟掺杂催化剂上的低温SCR反应存在协同抑制效应,且该抑制效应是可逆的;催化剂活性得到提高的原因在于,氟掺杂增强了活性组分氧化钒与载体氧化钛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同时促进了超氧自由基的形成,有利于中间产物NO2-和NO3-的生成.
李云涛钟秦马卫华
关键词: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超氧自由基
水蒸气处理中空磷酸锂催化剂:增强催化剂抗积碳能力和环氧丙烷异构化的催化能力
本文采用水蒸气预处理的方法来抑制碱性磷酸锂催化剂的表面积碳生成,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能力.结果显示:在300 ℃下经过水蒸气处理30分钟,催化剂呈现最好的催化活性.而且,经过水蒸气处理的催化剂积碳量是15.1%,远远低于...
王亚男马卫华
关键词:积碳
膜分离法精制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聚醚砜超滤膜对ZSN-330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进行精制,粗聚醚多元醇由正己烷1∶1体积比稀释,精制效果很好,大部分检测时间下锌、钴离子截留率高达90%以上,含量低于1μg/g。采用红外分析并验证了截留物中含有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DMC)成分。考察了膜截留分子量、料液黏度、操作压力、料液流速等对膜通量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超滤条件为膜截留分子量为150 kDa、由正己烷1∶1稀释、操作压力0.5 MPa、料液流速40 L/h。分别采用去离子水、2‰氢氧化钠溶液、正己烷溶剂超声清洗污染的膜,2‰氢氧化钠溶液的清洗效果较好,膜通量恢复率达66.4%。
杨柳马卫华戚莉钟秦
关键词:聚醚多元醇低不饱和度精制膜分离膜通量
碱性Li_3PO_4催化剂的失活及再生
2015年
研究了气相环氧丙烷(PO)异构化制烯丙醇反应中碱性Li3PO4催化剂的失活及再生.实验结果表明,在280℃下反应54 h后,因催化剂表面覆盖大量含氢碳物种引起失活,采用煅烧法、水蒸气洗涤法去除催化剂上的积碳,可使催化剂得到再生.通过XRD、FTIR、原位DRIFT、BET、TG、MAS NM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失活Li3PO4催化剂的比表面及孔体积均下降,但催化剂晶型未发生改变,也无新物相生成.积碳分解温度为300~500℃,在350℃下积碳分解所需时间为40~ 50 min.煅烧法再生的Li3PO4催化剂上PO转化率为90.7%,烯丙醇选择性为89.8%,与新鲜Li3PO4催化剂的活性相近.
李浩李菲周璇马卫华钟秦
关键词:环氧丙烷异构化烯丙醇积碳失活
金属支撑型氧化物燃料电池半电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支撑型氧化物燃料电池半电池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金属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半电池具有Ni‑Fe||Ni‑YSZ||YSZ结构,采用NiO和Fe<Sub>2</Sub>O<Sub>3</Sub>粉体作为原...
朱腾龙倪维婕马卫华钟秦
文献传递
PS及其共混、复合体系超临界CO_2发泡行为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以聚苯乙烯(PS),PS/聚乙烯(PS/PE)共混体系和PS/纳米CaCO3(PS/nano-CaCO3)复合体系为研究对象,以超临界CO2为发泡剂,选择典型工艺条件开展了发泡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泡孔结构,比较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发泡行为,为利用PS,PS/PE共混体系和PS/nano-CaCO3复合体系提供研究基础。研究结果表明,PS具有较好的成孔性能,在发泡压力为22 MPa、发泡温度为80℃和饱和时间为2 h时,可制得泡孔孔径为(11.19±2.12)μm、泡孔密度为5.31×107个/cm3、发泡倍率2.64的微孔发泡材料。与PS相比,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当添加PE的质量分数为10%时,PS/PE共混体系的泡孔孔径显著减小,泡孔密度有所提高,可通过调节工艺条件调整泡孔形貌;添加质量分数为5%经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的nano-CaCO3,可促进PS/nano-CaCO3复合体系的泡孔成核,改善其泡孔形态,增加泡孔密度,减小泡孔孔径。
谢慧芳张琳马卫华
关键词:PSPS超临界CO2发泡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