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股动
  • 3篇股动脉
  • 2篇内脂
  • 2篇股动脉粥样硬...
  • 2篇斑块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浆
  • 1篇血浆脂质
  • 1篇血压
  • 1篇硬化斑块
  • 1篇脂质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逆转录聚合酶...
  • 1篇前列腺素D合...
  • 1篇粥样硬化斑块

机构

  • 4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4篇高建伟
  • 4篇吴成稳
  • 4篇周志强
  • 2篇马速佳
  • 1篇李祥波
  • 1篇王耀磊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L-PGDS与内脂素在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D合酶(lipocalintype prostaglandin dsynthase,L-PGDS)与内脂素(visfatin)在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变化及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32例,以及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标本共15例(对照组),根据病理切片HE染色将斑块分为不稳定斑块组14例,稳定斑块组18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各标本L-PGDS和内脂素蛋白的表达。结果:3组间内脂素、L-PGDS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蛋白=76.586,17.439,P<0.01)。与对照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板块中内脂素蛋白的表达增高(P<0.05),L-PGDS蛋白的表达减低(P<0.05)。不稳定斑块组内脂素蛋白的表达较稳定斑块组增高(P<0.05),L-PGDS蛋白的表达低于稳定斑块组(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板块中内脂素与L-PGDS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蛋白:r稳定斑块组=-0.664,P=0.003;r不稳定斑块组=-0.534,P=0.049)。结论 :内脂素水平的上调与L-PGDS水平的下降可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高建伟周志强吴成稳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L-PGDS斑块
基质金属蛋白-9及组织蛋白酶S在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蛋白酶S(CatS)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人股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组织45例,正常脾动脉组织24例,分为稳定斑块组(20例)、不稳定斑块组(25例)以及对照组(2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标本中MMP-9和CatS及其mRNA的表达,以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MMP-9、CatS蛋白在平滑肌细胞、泡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有较多的表达,两者及其mRNA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MMP-9=168.448,P<0.01;FMMP-9 mRNA=221.300,P<0.01;FCats =273.246,P<0.01;FCats mRNA=51.681,P< 0.01).MMP-9、CatS蛋白及其mRNA在不稳定组(MMP-9蛋白:2.170±0.048,MMP-9 mRNA:1.588±0.085,CatS蛋白:2.231 ±0.050,CatS mRNA:1.411±1.104,P<0.05)、稳定组(MMP-9蛋白:2.080±0.051,MMP-9 mRNA:1.346±0.071,CatS蛋白:2.097±0.045,CatS mRNA:1.280±0.058,P<0.05)与对照组(MMP-9蛋白:1.959±0.011,MMP-9 mRNA:1.157 ±0.057,CatS蛋白:1.969 ±0.013,CatS mRNA:1.167±0.080,P<0.05)中的表达依次降低,两者及其mRNA在稳定组、不稳定组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稳定蛋白=0.690,P<0.05;r稳定mRNA=0.739,P<0.01;r不稳定蛋白=0.940,P<0.01;r不稳定mRNA=0.820,P<0.01).结论 MMP-9、CatS蛋白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吴成稳周志强高建伟马速佳李祥波王耀磊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蛋白酶S
人股动脉粥样硬化并高血压患者血浆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和内脂素水平的变化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血浆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L-PGDS)及内脂素水平与人股动脉粥样硬化并高血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根据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152例患者分为股动脉粥样硬化组102例,健康对照组50例.股动脉粥样硬化组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股动脉粥样硬化并高血压组(48例),股动脉粥样硬化无高血压组(54例),测定空腹血浆L-PGDS与内脂素水平,所有受试者测定血压、身高、体质量、血脂、空腹血糖,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股AS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为(5.02±2.89) μg/L,明显偏高,血浆L-PGDS水平为(0.58±0.11) mg/L (P<0.05).股AS合并高血压患者与股AS患者比较,血浆内脂素水平[(28.89 ±4.33) μg/L]及L-PGDS水平[(0.90 ±0.30) mg/L]均明显升高(P<0.05).血浆内脂素与TG、LDL-C、CRP、BMI、IMT、DBP呈正相关,与年龄、HDL-C呈负相关(P<0.05),血浆L-PGDS与年龄、SBP呈正相关,与BMI、IMT及LDL-C、CRP水平呈负相关.血浆内脂素与L-PGDS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人股动脉粥样硬化并高血压患者血浆内脂素及L-PGDS水平明显改变,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并高血压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吴成稳高建伟周志强
关键词:股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人体胃癌组织中Smad3基因与Smad7基因的相关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Smad3基因与Smad7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二者的相关性,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的方法,检测50例胃癌,癌旁组织以及10例正常胃壁组织中,Smad3与Smad7,蛋白与mRNA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Smad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50.0%vs.92.0%,P=0.000),2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并与肿瘤的分期(P=0.004)及肿瘤组织的分化(P=0.030)密切相关。而与年龄(χ2=0.439,P=0.508)、性别(χ2=0.117,P=0.733)均无关,胃癌组织中Smad7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48.0%vs.4.0%,P=0.000),正常组织最低。且与肿瘤的分期(P=0.009),组织的分化程度(P=0.001)密切相关。在胃癌组织中发现Smad3蛋白与Smad7蛋白呈负相关性(r=-0.539,P=0.000)。Smad3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Z=7.84,P=0.000),而Smad7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Z=7.83,P=0.000)。结论:Smad3基因在癌组织中低表达,而Smad7基因在癌组织中则高表达,并且二者与胃癌的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关,提示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可能和胃癌的分化,分期有关。
马速佳周志强吴成稳高建伟
关键词:胃癌SMAD3SMAD7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