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艳华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矫治
  • 2篇硬组织
  • 2篇畸形
  • 2篇矫治前
  • 2篇PAR指数
  • 2篇ANGLE
  • 1篇第一双尖牙
  • 1篇牙合
  • 1篇硬组织变化
  • 1篇正畸
  • 1篇正畸治疗
  • 1篇指数对
  • 1篇软硬组织变化
  • 1篇软组织
  • 1篇双尖牙
  • 1篇头影
  • 1篇头影测量
  • 1篇颅面
  • 1篇颅面硬组织
  • 1篇面部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魏艳华
  • 3篇张端强
  • 1篇石勰

传媒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口腔正畸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Angle Ⅱ^1病例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及相关分析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研究Angle Ⅱ1病例矫治前后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以及软、硬组织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30例Angle Ⅱ1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共测量29个硬组织项目和8个软组织项目,用Spss10.0分析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结构的改变及软、硬组织改变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Angle Ⅱ1病例矫治后的硬组织改变主要表现为上下切牙唇倾度的减小,(牙合)平面角的增加及磨牙的伸长;软组织的变化表现为鼻唇角及上下唇角的增大,上唇厚度的增加;切牙唇倾度的减小与唇部软组织的变化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正畸矫治主要引起上下牙齿的位置变化,对面部骨骼无明显的影响;AngleⅡ1病例的矫治应充分利用拔牙间隙,减小前牙唇倾度,以达到面部软组织外形的和谐.
张端强石勰魏艳华
关键词:ANGLE正畸治疗面部软组织
PAR指数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矫治结果的评估观察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拔牙与不拔牙组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方法选择143例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病例,其中拔牙组94例,不拔牙组49例,应用PAR指数对矫治结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病例矫治后各项PAR评估项目及PAR总分均比矫治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拔牙组的PAR总分差及权重PAR总分差均显著小于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矫治方法改善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患者经正畸治疗后,牙关系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拔牙组的牙关系改变较大。
魏艳华张端强
关键词:PAR指数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矫治前拔牙与否的相关研究
目的:通过对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治疗结果的回顾性研究,探讨该类患者矫治前拔牙与否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医师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应用PAR指数对矫治前后的143副恒牙早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牙(牙...
魏艳华
关键词:错(牙合)PAR指数X线头影测量拔牙
文献传递
Angle Ⅱ类1分类矫治前后颅面硬组织结构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 Angle 类 1分类错畸形病例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矫治前后颅面硬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 2 0例 Angle 类 1分类错畸形的病例 ,均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进行正畸治疗。用计算机对其矫治前后的 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 ,用 Spss10 .0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ngle 类 1分类错畸形病例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 ,矫治前后颅面硬组织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上下切牙唇倾度的减小及平面倾斜度的明显增大。结论  Angle 类 1分类错畸形矫治前后颅面硬组织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牙齿位置的改变上 ,而对颌骨的结构无明显影响。
魏艳华张端强
关键词:颅面错HE畸形分类矫治第一双尖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