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拔牙
  • 2篇牙合
  • 2篇正畸
  • 2篇正畸学
  • 2篇头颅
  • 2篇头颅侧位
  • 2篇头颅侧位片
  • 2篇ANGLE
  • 2篇侧位
  • 2篇侧位片
  • 2篇错牙合
  • 1篇压低上前牙
  • 1篇牙根
  • 1篇牙根吸收
  • 1篇牙科
  • 1篇牙粘合
  • 1篇义齿
  • 1篇义齿基托
  • 1篇硬组织
  • 1篇硬组织变化

机构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武汉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魏艳华
  • 7篇张端强
  • 2篇陈玉玲
  • 1篇吴维青
  • 1篇骆凯
  • 1篇石勰
  • 1篇郑玲
  • 1篇苏杰华

传媒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拔牙与否的形态学差异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安氏(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拔牙与否的形态学差异。方法选择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的恒牙早期120例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其中未拔牙组42例,拔牙组78例,对其矫治前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软硬组织和牙(牙合)模型的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两组矫治前形态学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硬组织:SNB、ANB、NA-PA、Npg-FH、Go-Pog、Ptm-s、FMIA、U1-L1、U1-Apgmm。②软组织:上唇厚度、下唇长度、颏唇沟厚度。③牙(牙合)模型:上下颌拥挤度、Spee氏曲线曲度、覆盖、上颌中后段宽、下颌中后段宽、上颌中段长。结论下颌的后缩程度、上前牙的突度、上唇厚度及牙列的拥挤度是决定拔牙与否的重要因素。
魏艳华张端强
关键词:头颅侧位片
安氏Ⅱ类1分类错拔牙与否的逐步判别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对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治疗结果的回顾性研究,为该类患者拔牙与否的选择提供一个判别方程。方法应用PAR指数对矫治前后的143例恒牙早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牙模型进行评估分析,按矫治结果等级分为三类:A、变坏或无改善,B、改善,C、极大改善,然后将B、C两类患者矫治前的头影测量片及模型分析数据按拔牙与未拔牙进行两样本t检验的单因素分析,找出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软硬组织和牙模型指标,对这些指标合并年龄因素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结果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得出的判别方程为:Z=0.952x1(下颌拥挤度)+0.591x2(上中切牙凸距)-0.430x3(上唇厚度),Z≥0时,拔牙的可能性较大,Z<0时,不拔牙的可能性较大。结论临床上在排除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外,下颌拥挤度、上中切牙凸距、上唇厚度是决定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拔牙与否的重要因素。
魏艳华张端强
关键词:拔牙
内收及压低上前牙致牙根吸收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在正畸治疗中内收及压低上颌前牙时牙根吸收的情况。方法 40例上颌前突的AngleⅠ类或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病例,其中20例采用单纯直丝弓治疗(直丝弓组),另外20例在内收前牙阶段配合应用高位J钩压低上前牙(直丝弓配合高位J钩组)。矫治前后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分别测量两组治疗前后的上前牙牙根吸收等级。结果两组病例矫治后均有牙根吸收,两组治疗后牙根吸收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组治疗前后的牙根吸收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正畸治疗内收上前牙中配合高位J钩较易引起前牙的牙根吸收。
魏艳华张端强
关键词:牙根吸收全颌曲面断层片
不同底板结构及黏接剂对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种类的底板结构及黏接剂对金属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治疗拔除的上颌双尖牙,随机分为A1、A2、B1、B2、C1、C2、D1、D2共8组,每组10颗牙齿、10个托槽。A、B组选用UniteTM非混合型自凝黏接剂,C、D组选用TransbondTMXT光固化黏接剂黏接托槽;其中A、C组采用网底托槽,B、D组采用沟底托槽。经37℃人工唾液恒温水浴24h后,以微机万能材料实验机分别对A1、B1、C1、D1组托槽进行抗剪切强度(SBS)和A2、B2、C2、D2组托槽进行抗张强度(TBS)的测定,并分别统计每个托槽上的黏接剂残留量(ARI)。结果底板因素对托槽的粘接强度有影响,无论采用何种黏接剂网底托槽的SBS及TBS均大于沟底托槽,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黏接剂因素、底板结构与黏接剂的交互作用对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槽SBS与TBS具有相关性(P<0.01);SBS测试组与TBS测试组组内ARI积分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槽底板结构可影响托槽粘接强度,网底托槽经微酸蚀处理粘接强度大于沟底托槽。
陈玉玲张端强吴维青魏艳华郑玲骆凯
关键词:牙粘合义齿基托双尖牙黏接剂黏接强度
AngleⅡ1病例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及相关分析
张端强石勰魏艳华
文献传递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拔牙与否的形态学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拔牙与否的形态学差异。方法选择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的恒牙早期120例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病例,其中未拔牙组42例,拔牙组78例,对其矫治前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软硬组织和牙牙合模型的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两组矫治前形态学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硬组织:SNB、ANB、NA-PA、Npg-FH、Go-Pog、Ptm-s、FMIA、U1-L1、U1-Apgmm。②软组织:上唇厚度、下唇长度、颏唇沟厚度。③牙牙合模型:上下颌拥挤度、Spee氏曲线曲度、覆盖、上颌中后段宽、下颌中后段宽、上颌中段长。结论下颌的后缩程度、上前牙的突度、上唇厚度及牙列的拥挤度是决定拔牙与否的重要因素。
魏艳华张端强
关键词:畸形头颅侧位片
青春生长减速期安氏Ⅱ-Ⅰ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颏唇部的变化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初步探讨青春生长减速期安氏ⅡⅠ类错牙合患者减数治疗前后的颏唇部软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20例青春生长减速期安氏ⅡⅠ类错牙合患者,拔除上下颌四个第一前磨牙,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颏唇部软硬组织在X线头颅侧位片上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上下切牙突度减小,面部垂直高度显著增加,软组织面凸角减小、颏沟倾角、颏部凹陷程度及软组织颏厚度增加。结论青春生长减速期安氏ⅡⅠ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后软组织侧貌的改善是正畸治疗和生长发育相互作用的结果,矫治中还应注重垂直向上的控制。
陈玉玲李洋淑魏艳华苏杰华张端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