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康康 作品数:7 被引量:29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长期治疗的疗效评估:证据还是共识? 2013年 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粗略估计,其感染者分别有4亿和2亿。此类人群发生肝硬化、肝细胞癌、肝脏失代偿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增加,因而成为当今肝脏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及发展中国家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但因其自然病程都相当缓慢,且伦理学原因限制了该领域的试验研究,因而临床常用替代终点来评估相关治疗措施的疗效,故需证明替代终点能够真正反映长期疗效。 鱼康康 施光峰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疗效评估 乙型 慢性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脏失代偿 组蛋白修饰对HBV cccDNA的调控 2016年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影响着全球近2.5亿人的健康。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在病毒复制中发挥关键作用,由于HBV cccDNA以微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于被感染的肝细胞核内,无法被有效清除,导致了病毒感染的持续,这也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难点。表观遗传是基因表达调控领域的重大发现,其中组蛋白修饰(乙酰化、甲基化、泛素化等)所形成的组蛋白密码更是展现了表观遗传调控基因表达的精细复杂。本文拟就组蛋白修饰对HBV cccDNA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鱼康康 李宁 施光峰关键词:乙型肝炎 共价闭合环状DNA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修饰 应用微环DNA技术体外诱导和制备重组的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 被引量:6 2017年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是病毒慢性感染的分子基础。本课题组前期研究通过Cre/loxP介导的位点特异性DNA重组策略,在细胞核内由前体质粒诱导重组cccDNA(rcccDNA^(loxP))产生,首次建立了HBV cccDNA的体外培养细胞和小鼠实验模型。本研究基于大肠埃希菌ZYCY10P3S2TPhiC31重组酶诱导表达系统,建立了一种体外诱导HBV rcccDNA(rcccDNAattR)微环产生和纯化的策略。纯化的rcccDNA^(attR)微环具有超螺旋结构,细胞培养实验证实其能支持功能性的HBV复制和抗原表达。与普通的线性HBV复制子编码质粒相比,rcccDNA^(attR)尾静脉高压注射小鼠模型能诱导显著延长的病毒抗原血症。因此,本研究在原核表达系统和实验小鼠水平提供了一种更为简化的HBV cccDNA实验模型系统,并再次显示rcccDNA具有显著的稳定性,能作为一种基本策略在小鼠模型中诱导病毒持续感染。 朱园飞 李改云 常豪 鱼康康 高月求 邓强关键词:位点特异性重组 乙型肝炎病毒 共价闭合环状DNA CRL4在增殖的肝细胞系中上调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分泌表达 2017年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编码的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对HBV感染的启始和维持至关重要。HBx可能作为病毒来源的接头分子,介导Cullin-RING E3泛素连接酶4(CullinRING ubiquitin E3ligase 4,CRL4)复合物对染色体外DNA限制因子SMC5/6的降解。最近研究发现,CRL4接头分子DNA损伤结合蛋白1(DNA damage-binding protein 1,DDB1)可不依赖与HBx的相互作用而直接上调病毒的表达和复制。本研究基于HBx基因删除(X-null)的HBV重组共价闭合环状DNA(recombinant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rcccDNA)模型系统,在多种体外培养肝细胞系中证实上述发现。有意思的是,CRL4刺激rcccDNAX-null转染细胞抗原分泌表达的效应能被血清饥饿实验抵消。应用尾静脉高压注射小鼠模型,同样发现CRL4并不上调rcccDNAX-null在非增殖小鼠肝脏细胞中的表达。以上结果提示,细胞增殖特征与CRL4不依赖HBx上调病毒抗原分泌表达的效应密切相关,有助于HBx生物学意义的准确分析和理解。 朱园飞 鱼康康 邓强 高月求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共价闭合环状DNA 白细胞介素-23在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和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探讨IL-23在CHB-慢加急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血清和D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集40例CHB-ACLF患者[包括生存者27例(CHB-ACLF生存组)]和死亡者13例(CHB-ACLF死亡组)]、26名健康对照者PBMC和血清体外培养第6天为未成熟的DC,TNF-α刺激48 h为成熟的DC。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C IL-23 mRNA表达,ELISA测定血清中IL-23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参数间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方法。结果 基线时,CHB-ACLF死亡组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较生存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NR:2.32比1.64,U=69.00,P=0.002 2;MELD评分:36比30,U=64.50,P=0.001 4),而在性别、年龄、ALT、AST、TBil、肌酐、HBV DNA、HBsAg、HBeAg和血清IL-23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死亡组基线DC IL-23 mRNA表达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比43,U=71.50,P=0.002 8)。经过治疗,生存组血清IL-23水平下降(P〉0.05),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0±75) ng/L比(91±49) ng/L,t=4.012,P=0.000 2],死亡组血清IL-23水平无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基线DC IL-23 mRNA表达水平与基线MELD评分呈正相关(r=0.719 8,P〈0.01)。结论 血清IL-23持续高水平提示CHB-ACLF患者预后不佳,基线时DC IL-23 mRNA表达与MELD评分有较好的一致性,DC IL-23 mRNA高表达的患者预后不佳。 郑建铭 鲍素霞 李宁 黄翀 朱梦琪 陈明泉 程琦 鱼康康 凌青霞 施光峰关键词:树突细胞 肝功能衰竭 白细胞介素23 在争议中迈步向前: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4年 肝衰竭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由于缺乏特效治疗,其病死率较高。我国以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最为多见。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先后于2005年及2011年发布和更新了《急性肝衰竭指南》,我国《肝衰竭诊治指南》自2006年首次发布后也在2012年进行了更新。指南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肝衰竭诊治水平的提升,使患者生存率得到明显改善,但肝衰竭的治疗依然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尚存在诸多争议亟待解决。 鱼康康 李宁 施光峰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肝病毒感染 诊治指南 病死率 生存率 miRNA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4年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统计,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慢性HBV感染者近4亿,每年更是有近100万人因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细胞癌而死亡[1]。根据我国一般人群7.18%的HBsAg携带率估计,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2000万。 鱼康康 施光峰 李宁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MICRORNA 肝炎 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