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陆东
- 作品数:28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商丘师范学院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东北亚安全合作困境探究被引量:4
- 2016年
-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特征在于其综合性和全方位,基于这一总体国家安全的分析框架,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非对称性安全合作结构、非常态化公共安全产品供给模式、非机制化安全事务协调模式、非均衡性安全合作主题、非正式的安全管控方式以及非包容性安全合作理念等。作为中国重要的战略支撑点,东北亚地区无疑是中国打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中之重。诸多安全困境的存续是当前与未来一个时期东北亚安全结构的基本特征,也是推进地区安全合作的基础与前提,地区各国应审时度势,积极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进程,将破解地区安全合作困境作为地区各国的共同使命。
- 麻陆东
- 关键词:东北亚
- 东盟政治安全合作的阶段性发展探析
- 2007年
- 东盟政治安全合作一直是东盟各国进行区域合作的一个努力方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东盟层面的政治安全合作经历了由暗而明、由隐蔽而公开、由口头到行动的变化过程,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深刻影响到区域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并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作为一个既定的合作目标,其合作程度与合作范围对东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麻陆东
- 东亚一地区主义发展路径:过程中的政府间合作
- 由于各种历史的以及现实的原因,东亚地区主义发展相对滞后。以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的创设为标志,东亚地区主义进程正式开启。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理论视角探究了正在发展演变中的东亚地区主义。虽然研究成果丰富,但不少学者更...
- 麻陆东
- 关键词:政府合作贸易体系经济开放
- 文献传递
- 中国外交理念:从发展的和平外交到和谐世界
- 2010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经历了从发展的和平外交向和谐世界的演变: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确立了发展的和平外交理念;以江泽民为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发展的和平外交理念;以胡锦涛为首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实现了发展的和平外交理念的升华。
- 麻陆东
- 关键词:外交理念和平外交和谐世界
- 东盟组织机构的阶段性发展探讨被引量:1
- 2007年
- 东盟组织机构的健全完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东盟各国经济状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盟内部合作的开展,而东盟组织机构发展的每一步都与东盟区域内部的合作程度紧密相关。从组织机构的建立到组织机构的逐步完善,东盟各国的参与积极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各国国内经济状况是影响其参与区域合作积极性的原因之一,因此,各国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区域合作水平。
- 麻陆东
- 关键词:组织机构
-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形成的理论轨迹被引量:5
- 2015年
-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形成与提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了一个漫长过程。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做出的庄严承诺与使命担当。
- 麻陆东
- 五大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党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一脉相承,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核心价值。即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灵魂,协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格局,绿色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旗帜,开放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活力,共享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依归。
- 麻陆东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 建构主义的东亚地区主义路径说及其解读困境
- 2014年
- 按照建构主义的逻辑,一个地区的观念不仅由其物质存在或地理位置来决定,而且还取决于不同行为体之间互动的社会建构过程。国内外一些学者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出发,认为在东亚地区,各国政府、地区性组织以及个人等正式与非正式的互动,逐渐强化一种地区的认同,推动了东亚地区主义的不断发展。
- 麻陆东
- 关键词:建构主义地区主义
- ECFA架构下河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2011年
- 近些年来,豫台两地之间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领域交流频繁,一些知名台湾企业纷纷到河南投资兴业。伴随ECFA的签署、生效,协议内容必将对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豫台合作也将因此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河南相关产业既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 麻陆东
- 关键词:ECFA
- 研究性教学在我国高校的实践环境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激励、引导,帮助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研究性教学在我国高校有其独特的实践环境,具体可以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如何有效的协调二者的关系是实践研究性教学的关键所在。
- 麻陆东
-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宏观环境微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