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伯泉

作品数:53 被引量:276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7篇献血
  • 26篇献血者
  • 24篇无偿
  • 23篇无偿献血
  • 13篇无偿献血者
  • 11篇血液
  • 11篇献血人群
  • 8篇病毒
  • 7篇血清
  • 6篇血清学
  • 6篇梅毒
  • 5篇血型
  • 5篇血液筛查
  • 5篇阳性
  • 5篇肝炎
  • 4篇抗体
  • 4篇核酸
  • 4篇合格率
  • 4篇肝炎病毒
  • 4篇ALT

机构

  • 53篇广州血液中心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53篇黄伯泉
  • 24篇李仲平
  • 24篇梁浩坚
  • 19篇王淏
  • 19篇郑优荣
  • 18篇杜荣松
  • 16篇黄志健
  • 15篇谢君谋
  • 10篇田也
  • 6篇骆宏
  • 6篇肖韶英
  • 6篇梁明月
  • 6篇李玉笑
  • 6篇姜津
  • 4篇林诗雅
  • 4篇刘旭映
  • 4篇汪传喜
  • 4篇何博
  • 3篇戎霞
  • 3篇曾四海

传媒

  • 18篇中国输血杂志
  • 7篇广东医学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现代医院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0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地区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情况,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准确性。方法先用两种不同的ELISA试剂对献血人群进行梅毒筛查,筛查出阳性及灰区者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结果 2012年共检测标本286 096份,ELISA检测阳性1 399份,阳性率0.49%,经TPPA试验确证阳性者有913份;单种ELISA试剂阳性371例,TPPA确认阳性9例;试剂A、试剂B阳性标本与TPPA检测结果符合率分别为69.25%、8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检测结果为强阳性者,其与TPPA确证结果阳性者符合率最高;ELISA检测结果为灰区者,其与TPPA确证结果阳性者符合率为0。结论近年来广州地区梅毒感染率有所增长。不同的梅毒ELISA试剂的检出效能存在较大差异,血站在选择筛查试剂时应做试剂评估。应采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具有一定互补性的两种试剂,确保所有阳性样本的检出,保障临床安全输血。
杜荣松郑优荣黄伯泉戎霞王淏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献血人群血液筛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011—2015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初筛血型错误原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对近5年来无偿献血者的初筛错血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初筛血型错误对策提供依据,以减少初筛血型错误率,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通过对2011—2015年广州地区1 503 016人次无偿献血者出现的3 101例初筛错血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503 016例无偿献血标本中共检出3 101例初筛错血型,错血型率为0.21%,其中AB型错误率最高,为0.81%,A型错血型为0.20%,B型错血型率为0.25%,O型错血型率为0.083%,大小关系为AB型>B型>A型>O型;2011—2015年错血型率分别为0.26%、0.20%、0.19%、0.19%、0.18%,2011与2012年错血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65,P<0.01),2012—2015年间错血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82,P>0.05);从初筛错血型各型分布构成来看,A型误判成O型,AB误判成A型、B型误判成O型、O型误判成A型或B型的比例较高。结论造成初筛血型错误主要有试剂、亚型血型、人员操作、献血环境等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应加强操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增强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职业责任心的教育,改善献血环境和血型试剂的管理,将错血型率降至最低。
谢君谋黄伯泉黄志健梁浩坚林诗雅
关键词:无偿献血初筛血型
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情况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分析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情况,了解HIV抗体阳性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依据,确保血液安全。方法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IV抗体筛查实验采用ELISA试验,HIV抗体筛查可疑标本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免疫印迹法确认。选择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1年2 054 978例无偿献血者中检出378例HIV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18.40/10万,2006年起HI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0.01)。阳性例数男女比例为1.81∶1,年龄在18~39岁占93.3%,18~29岁占60.3%,首次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为23.8/10万,献血次数超过3次者为13.4/10万,街头流动点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36.2/10万,单位组织献血者阳性率7.0/10万,不同献血次数和不同献血方式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合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现状,提示应坚持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的原则,加大单位组织献血所占比重,加强街头流动献血点献血前招募和咨询工作,确保血液安全。
李仲平郑优荣梁浩坚王淏肖韶英黄伯泉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HIV抗体
广州地区2010-2015年无偿献血来源及合格率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3种主要无偿献血来源及其合格率的变化趋势,为优化釆血来源,提高血液采集质量提供对策。方法收集广州地区2010-2015年自愿无偿献血者全部献血资料,采用Joinpoint回归进行不同献血来源占献血总例的比例及其检测合格率的趋势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广州地区自愿无偿献血中,互助献血比例呈显著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0.67%上升至2015年的5.22%,年均变化率(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为50.6%(95%CI:0.3%-126%);个人献血比例显著下降,由56.53%降至46.4%,年均变化率为-4.4%(95%CI:-5.0%--3.7%);团体献血比例有所上升,但年均变化率未达显著水平(APC=1.3%,P=0.441)。血液质量方面,团体献血与个人献血的合格率呈逐年上升,分别由2010年的95.65%、94.41%上升至2015年的97.3%和96.65%,合格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互助献血的合格率在90.69%-98.08%之间波动,无明显变化趋势。结论近年来广州地区团体和个人献血者的检测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但是献血人次增长缓慢,特别是个人献血者逐年减少导致采供血矛盾突出,亟需采取相应措施增加血液供应。
杜荣松王淏黄伯泉姜津李仲平梁浩坚郑优荣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液来源合格率
成分血制备环节全血暴露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评估分析成分血制备环节全血暴露的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以降低成分血制备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和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在广州血液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中统计2014—2017年成分血制备部每年需制备的全血袋数和全血暴露袋数,通过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和线性趋势检验。结果 2014—2017年成分血制备的全血暴露率为0.081%,热合口漏、血袋漏和离心破袋引起的全血暴露率分别为0.038%,0.027%和0.016%。各年间全血暴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热合口漏引起的全血暴露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0.023%<0.026%<0.044%<0.059%,P<0.05)。结论热合口漏引起的成分血制备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有上升的趋势,需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同时不断加强血站工作人员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严格遵守和执行中心制定的规章制度。
梁明月骆宏黄伯泉张伟东林旭曾四海
关键词:成分血制备全血
暂时屏蔽的5项血清学指标不合格献血者追踪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对HBsAg、抗-HCV、抗-HIV、抗-TP和ALT检测不合格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确定暂时屏蔽的献血者解除屏蔽的时间,为建立高质量的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抗-TP其中1项或1项以上单试剂阳性、或ALT单、双试剂不合格者,6个月后抽血用2个不同厂家试剂进行追踪检测,对仍为单试剂阳性的献血者1年后再检测。结果 6个月后追踪检测各个项目的合格率分别为:HBsAg为37.0%、抗-HCV为43.8%、抗-HIV为47.8%、抗-TP为15.0%,ALT为71.1%,总的合格率为45.4%。追踪检测前、后单试剂阳性标本中HBsAg、抗-HCV、抗-HIV的进口试剂所占比率比国产试剂明显升高(P<0.01)。1年后第2次追踪检测各个项目的合格率分别为:HBsAg为37.5%、抗-HCV为47.4%、抗-HIV为40.0%、抗-TP为29.6%,ALT为66.7%,总的合格率为41.6%。结论通过对暂时屏蔽的不合格献血者的追踪检测,可以减少假阳性筛查结果对献血者流失的影响。
李玉笑汪传喜肖韶英黄伯泉李仲平梁浩坚田也
关键词:抗-HCV抗-HIV抗-TPALT
献血人群抗-TP ELISA检测呈反应性S/CO值ROC曲线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献血人群中2种抗-TP ELISA试剂的应用价值。方法用2种国产抗-TP ELISA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浆标本,阳性标本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认;绘制抗-TP S/CO值ROC曲线,分析2种试剂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结果抗-TP ELISA检测阳性1103例(0.37%),其中TPPA确认阳性738例,阴性353例,不确定12例;ROC曲线显示2种抗-TP ELISA试剂与TPPA确认结果均有较高符合度。A、B试剂在S/CO最佳阈值分别为11.5和9.05,均可预测大于95%确认阳性结果,S/CO值为10~14.99时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3%、93.2%。结论2种抗-TP ELISA试剂S/CO值均≥10时,可直接屏蔽这类献血者;单试剂S/CO值≥10或者双试剂S/CO值均<10时,需要TPPA确认。
黄伯泉李仲平梁浩坚谢君谋黄爱琼郑优荣
关键词:S/CO值ROC曲线
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的保养与故障关系探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与故障率的关系。方法通过总结近年对FAME不断完善的保养及其故障次数、类型和故障率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2008年还没形成对FAME系统的保养制度,年均故障数(次/台)37,2009年至今经过每年持续改进完善对FAME保养制度后,2009~2012年均故障数(次/台)及吐板率分别为:29,2.58%;25,2.24%;12,1.46%;8,1.06%;通过卡方检验比较2009—2012年吐板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保养前2008年和保养后2012年不同年限FAME系统故障次数和主要类型,可知实施有效的保养能够预防常见故障。结论对FAME进行科学的系统的保养是非常必要的,能很好防止仪器故障的发生和保证FAME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使仪器处于最佳状态,保障血液检测的质量。
黄伯泉梁浩坚李仲平田也
关键词:故障率
广州地区2010-2015年无偿献血来源及合格率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三种主要无偿献血来源及其合格率的变化趋势,为优化釆血来源,提高血液采集质量提供对策。方法收集广州地区2010-2015年自愿无偿献血者全部献血资料,采用Joinpoint回归进行不同献血来源占献血总例的比例及其检测合格率的趋势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广州地区自愿无偿献血中,互助献血比例呈显著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0.67%上升至2015年的5.22%,年均变化率(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为50.6%(95%CI:0.3%-126%);个人献血比例显著下降,由56.53%降至46.4%,年均变化率为-4.4%(95%CI:-5.0%--3.7%);团体献血比例有所上升,但年均变化率未达显著水平(APC=1.3%,P>0.05)。血液质量方面,团体献血与个人献血的合格率呈逐年上升,分别由2010年的95.65%、94.41%上升至2015年的97.3%和96.65%,合格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互助献血的合格率在90.69%-98.08%之间波动,无明显变化趋势。结论近年来广州地区团体和个人献血者的检测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但是献血人次增长缓慢,特别是个人献血者逐年减少导致采供血矛盾突出,亟需采取相应措施增加血液供应。
杜荣松王淏黄伯泉姜津李仲平梁浩坚郑优荣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液来源合格率
2009年-2013年广州地区不同季节街头无偿献血者ALT的不合格率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统计分析不同季节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影响,探讨ALT阳性导致血液报废的应对策略,以利于对献血者的征募、初筛和固定献血队伍的建设。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ALT值,对广州市2009年-2013年街头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的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用卡方检验分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ALT不合格率有无差异。结果:不合格率存在季节性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不合格率呈现1~2月升高,3~5月回落,及9~12月明显增高的特点。结论:秋冬季要加强献血前征询,认真做好献血前对献血者的ALT筛查工作,从而减少血液浪费。
梁浩坚许结仪黄伯泉李仲平林诗雅谢君谋刘旭映
关键词:谷丙转氨酶不合格率无偿献血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