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卓颖

作品数:19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诗学
  • 3篇文学
  • 2篇音乐
  • 2篇诗风
  • 2篇诗歌
  • 2篇史记
  • 2篇清代
  • 2篇清代诗学
  • 2篇西晋
  • 2篇毛诗
  • 2篇毛先舒
  • 2篇格调
  • 2篇格调说
  • 2篇古文
  • 2篇汉书
  • 2篇楚音
  • 1篇大学教师
  • 1篇大丈夫
  • 1篇代文
  • 1篇德行

机构

  • 13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8篇黄卓颖
  • 1篇郑慧仁
  • 1篇许结

传媒

  • 3篇中国韵文学刊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文教资料
  • 2篇殷都学刊
  • 1篇文学遗产
  • 1篇浙江学刊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新世纪图书馆
  • 1篇金融教育研究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西晋的音乐之争与诗风之变
刘勰、钟嵘论及前代诗歌,常盛称西晋,钟嵘甚至将西晋看作“文章中兴”的时期,他们的依据主要在于:各种诗体特别是四、五言诗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以四、五言诗为载体,西晋诗坛形成了多种诗风兼容并蓄、共同发展的局面,即温雅有节与流韵...
黄卓颖
“家人言”辨正
2011年
对于出现在《史记·儒林列传》与《汉书·儒林传》中的"家人言"一词的解释,自颜师古注、司马贞索隐以来,即不得其正,今又有钱宾四先生等将"家人言"解作百家之言,更将其与学术史中的若干问题关涉起来,则"家人言"的内涵到了非澄清不可的地步。然而要确切理解"家人言"的内涵,必须回到汉代的具体历史语境中,结合"家人言"所在的上下文、"家人"一词在汉代的常用意义以及汉初学术发展的概况做综合的考察。
郑慧仁黄卓颖
关键词:史记汉书
感动性契合与古代文学中的“语—图”教学
2014年
从根本上来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受教育者在人格和知识的认同下,投入学习过程,以获得一种自我完善的满足感。所以,对于任何教学方法而言,它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与兴趣,使知识的传授变得高效。"语象——图象"教学,一方面重视图象对知识的可视化改造,另一方面又重视语象对图象的逻辑性和叙事性整合,在语、图的复合作用下,营构出一个娱乐性的语境,将原来枯燥的教学,变为一个艺术审美的过程,这对于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无疑有极大的帮助。
黄卓颖
关键词:语象图像
“清”的一个解读视角——以魏晋新声与五言诗的关系为例
2010年
关于文学批评中的"清"这一范畴,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产生,或者以宏观的思想史为背景,从形上思维的角度来探讨它的发展、演变过程。或者以某位具体作家的风格、某个具体文本的风格为切入点对"清"的某个具体特征进行微观的考察。从艺术联类相通的角度来探讨诗歌批评领域中的"清",其源头必然追溯至魏晋时代用于评论新声风格的"清"字,而通过考察魏晋新声与五言诗的关系,"清"在批评领域的迁移旁衍的轨迹在在可辨:它最初用于评论音乐(新声),然后兼而用来评论入乐的五言诗,再到评论不入乐的五言诗,最终旁衍至整个文学批评领域。
黄卓颖
关键词:音乐五言诗
牛运震史体建构的理想品格与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清代前期的史学家牛运震在史体建构的过程中,通过树《史记》为典型,以"禁体"的反向言说为策略,对群史进行了全面的纠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其以"庄雅"立史体、以"老致"统史法、以"神致"蕴史情的理想格局。这不仅成功地将《史记》独特的语言模式、叙事策略及文学风格作了理论的升华与批评的运用,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史记》的经典性;同时,于史体之法、意外,另拈出情进行申说,将其看成史体内在属性,这无论是对史体建构方向的新探索,还是对后代论者在史学领域内言情并肯定情均有重要意义。
黄卓颖
关键词:《史记》史体
论晋人对毛诗的认识及其与西晋诗歌创作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在风云激荡的汉魏之交,学术思想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即古文学取代了今文学。在这种学术背景下,毛诗开始成为诗经学的主流,但在魏晋时代,士人们很少将其看作一种经学科目,在大多场合下,它被士人们看成一种基础的、普及的文化教本。作为对毛诗经学意义上的阐释的反动,士人们消释了附着于其身的政治功利和道德教化的解说,常从毛诗的文本出发,发掘或发挥其表情达意的功能,并最终发掘出其独立的文学审美功能。在此基础上,他们树立起毛诗作为文学的经典性文本的地位,不但在衡文论诗时以之作为判断诗文高低的标准,而且,在创作中以毛诗为典范加以模仿,这最终使西晋的诗人在诗歌创作领域取得了"文章之中兴"的地位。
黄卓颖
关键词:毛诗经学西晋
诗学名家与辞赋之宗——论班氏所传诗学及其与班氏赋的关系
2008年
旧说以为班氏世传齐诗,但考其赋文中的用诗之例,往往发现其中所用诗义为毛诗义或齐、毛二家相同之义,文章试图从时代学风、地域学术文化及班氏一门的家学传承与学术交游等方面来探讨班氏的诗学渊源,这一方面有助于我们从学术史角度来认识两汉之交诗学的传承和发展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对班氏诗学渊源的考索及其赋文中用诗之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对班氏赋中的抒情内涵进行新的诠释。
黄卓颖
关键词:毛诗齐诗抒情性
论汉大赋的敛藏被引量:2
2013年
自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以后,历代研究者都将铺陈、外放、夸饰等看做是汉大赋最核心、最突出的特征,而忽略甚至完全不提它的敛藏。事实上,敛藏与铺陈相辅相成,也是汉大赋的重要艺术特征。从敛学、寓经,到各种文本中共同呈现出来的蓄势结构、讽谏方式与特定的修辞格,无不体现了汉大赋的敛藏性。这一特性是汉代赋家在吸收从先秦隐语到荀卿、宋玉赋所谓"家言"一派的"藏"的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用其来表达代表"王言"典范的"古诗之义",也就必然对含蓄蕴藉的诗教精神作出新的拓展。
黄卓颖
关键词:汉大赋
被遮蔽的个体:毛先舒“格调”诗说及其意义
2016年
自从明代前后七子在复古的旗帜下,自觉围绕体制、气格来建构他们的诗学体系,"格调"说便成为一个极为流行的命题。从李梦阳、何景明,到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再到明清之际的申涵光、归庄、毛先舒,后至清代的沈德潜、李重华等人,构成了一个格调诗说发展的脉络,其中前后七子、毛先舒、沈德潜又起到了轴心的作用,而作为连接七子与沈德潜的中间链条,毛先舒所建立起来的"格调"诗说,以讲究法度的调控、情感的节制、诗艺的内敛为重要内涵,其凸显的是一种雅化的情怀与精英文化的审美趣味。这既区别于"主于涩"而强调气的七子"格调"说,又与在温柔敦厚的"诗教"语境中言说格调的沈德潜不同。因此,考察毛氏的论诗大旨,对于梳理明清两代格调诗说的迁衍流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黄卓颖
关键词:毛先舒格调说
变奏与讹韵——陆机“繁缛”诗风新论被引量:1
2011年
关于陆机的"繁缛"诗风,古人早有定谳,但如何来揭橥这种"繁缛"诗风的内涵,却还没有一个最终的解释。情繁、辞繁固然是"繁缛"诗风的应有之义,但声音效果上的"繁"也是陆机"繁缛"诗风的一个重要内涵,长久以来,这一点却一直为学界所忽略。今将陆机与同时代其他诗人相比照,考其诗作中声音效果之"繁",大略表现在节奏的繁复多变以及对楚音"讹韵"(楚音中特有的换韵、韵部合用以及声调通押)的自觉运用上。
黄卓颖肖爱华
关键词:陆机繁缛变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