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梨花

作品数:16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晚期
  • 4篇静脉
  • 3篇细胞
  • 3篇静脉炎
  • 3篇护理
  • 3篇化疗
  • 3篇放疗
  • 2篇导管
  • 2篇多西他赛
  • 2篇置管
  • 2篇顺铂
  • 2篇中心静脉
  • 2篇外周
  • 2篇外周静脉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经外周静脉
  • 2篇静脉穿刺
  • 2篇机械性静脉炎

机构

  • 15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作者

  • 15篇黄梨花
  • 4篇莫汉文
  • 4篇李丽萍
  • 3篇张纯
  • 2篇谭庆麟
  • 2篇林钦雄
  • 2篇陈锦英
  • 2篇刘琦
  • 1篇黎焕君
  • 1篇贾筠
  • 1篇朱介宾
  • 1篇刘会英
  • 1篇叶婉玲
  • 1篇张雪芳
  • 1篇吴伟艺
  • 1篇杨春
  • 1篇詹福儿
  • 1篇欧超
  • 1篇杨素雯
  • 1篇曹骥

传媒

  • 2篇护理实践与研...
  • 2篇中国癌症防治...
  • 2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细胞癌组织中MTA1、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 associated gene1,MTA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与HCC生长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HCC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MTA1、VEGF的表达。结果 MTA1及VEGF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00%和63.33%,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5.00%和33.33%,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TA1及VEGF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TA1及人VEGF在人HC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术后复发、肝外转移、门静脉癌栓及肿瘤直径相关,而与肿瘤个数、血清AFP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癌组织中MTA1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HCC中MTA1及VEGF的高表达与HCC生长及浸润转移有关,在HCC的发生、发展及术后复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莫汉文李丽萍黄梨花杨春曹骥欧超
关键词:肝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54例接受PICC导管治疗的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54例肿瘤患者中,153例患者置管成功。成功患者中,24例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置管静脉位置、纤维蛋白原水平、白细胞计数、带管出院和出院带管时间过长是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置管静脉位置、带管出院和出院带管时间过长是导致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优先选择贵要静脉和缩短出院置管时间是降低肿瘤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
谭庆麟黄梨花陈锦英贾筠朱介宾
关键词:肿瘤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
DG方案与DP、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与吉西他滨(DG)、多西他赛与顺铂(DP)、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50例患者分为三组,DG组:多西他赛75mg/m2,d1,吉西他滨1g/m2,d1,8。DP组:多西他赛用法同上,顺铂75mg/m2,d1-3;GP组:吉西他滨和顺铂用法同上。化疗每三周重复,每周期评价不良反应、生活质量,两周期后评价疗效并随访生存期。结果:DG组有效率为45.8%,1年生存率45%,3年生存率9.6%;DP组组有效率为46.2%,1年生存率47%,3年生存率9.9%;GP组组有效率为42%,1年生存率47.5%,3年生存率9.6%(P>0.05)。三组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结论:DP与GP方案仍是晚期NSCLC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
莫汉文李丽萍黄梨花林钦雄黎焕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多西他赛吉西他滨顺铂
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完善宫颈癌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我国2012年版宫颈癌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病理确诊的98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宫颈癌术后放疗后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结果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与患者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恢复和性生活质量有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教育程度、居住情况、经济状况、年龄等因素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放疗后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对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黄梨花张纯杨素雯
关键词:宫颈癌手术心理健康生活质量
厄洛替尼治疗晚期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致皮疹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5
2009年
本文总结了厄洛替尼在2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应用中的毒副作用,结果经厄洛替尼分子靶向治疗后出现皮疹14例,其中Ⅰ度皮疹6例,Ⅱ度皮疹4例,Ⅲ度皮疹3例,Ⅳ度皮疹1例。由于及时发现并给予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对症护理等措施后,皮疹反应均得到有效控制。
黄梨花
关键词:厄洛替尼护理
鼻咽癌放疗患者自我管理对张口功能锻炼效果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疗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对于张口功能锻炼依从性影响。方法选择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均给予自我管理效能教育护理,根据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评分高低分成高效能组54例,中效能组38例,低效能组58例,统计三组患者的张口功能锻炼依从性等。结果高效能组患者张口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最高,中效能组次之,低效能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文化水平、疾病分期以及治疗方案是影响到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越高则张口锻炼依从性越高,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年龄、文化水平、疾病分期、治疗方案等都会影响到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临床护理服务中应重视对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护理,针对患者的个体化特点强化自我效能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
黄梨花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依从性
癌痛患者口服强阿片类镇痛药治疗的健康教育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减轻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提高遵医行为,从而提高疼痛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60例癌痛患者进行癌痛知识健康宣教,并用自设的问卷调查,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对疼痛治疗的认识和行为的变化及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变化。结果:与癌痛教育前比较,教育后患者对癌痛治疗的错误认识与行为水平明显减低(P<0.01);疼痛明显缓解的患者比例增加(P<0.01)。结论:进行癌痛知识健康宣教,可明显减轻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保证疼痛治疗的顺利进行,对临床癌痛控制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黄梨花刘会英
关键词:癌痛镇痛药健康教育
套管针在化疗输液中的临床应用
2001年
目的:为了解套管针在化疗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30例化疗输液患者采用套管针与头皮针输液方法的比较,观察其静脉穿刺率及各级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使用套管针输液在化疗输液1疗程不同时期内,其重复穿刺率仅为13%~26%,且Ⅰ级静脉炎发生率为13%,远低于头皮针输液。结论:套管针应用于化疗输液,能降低静脉穿刺率和Ⅰ级静脉炎发生率。
黄梨花
关键词:套管针化疗输液护理静脉穿刺静脉炎
喜疗妥乳膏治疗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观察喜疗妥乳膏治疗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PICC插管后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于置管后发生静脉炎时,予热敷后外涂喜疗妥乳膏;对照组予50%硫酸镁湿敷。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好转率。结果实验组显效率为93%,对照组显效率为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敷加喜疗妥乳膏外涂能有效治疗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具有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护理工时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黄梨花
关键词:喜疗妥静脉炎PICC
采用盲穿和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究盲穿与B超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差异。方法 120例接受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行盲穿置管,观察组患者行B超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对比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置管后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后2~14 d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后1个月舒适度评分为(88.2±9.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1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20,P<0.05)。结论 PICC置管中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且对患者创伤小,能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推广。
黄梨花谭庆麟陈锦英
关键词:B超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机械性静脉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