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茂霞
- 作品数:24 被引量:28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判识被引量:14
- 2007年
- 根据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甲烷同位素分布特征以及和同系物的系列碳同位素值关系,可判断其天然气为有机成因;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碳同位素富集系数,明显高于下伏层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富集系数,与部分侏罗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富集系数较为相近。利用天然气碳同位素富集系数与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值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因类型以成熟的煤型气为主,部分气藏为成熟的油系—煤系的混合气,少数构造的须家河天然气为高成熟的油系—煤系混合气。
- 杜敏汪三谷万茂霞张琦王兰生
- 关键词: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球化学特征
-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油气源对比被引量:8
- 2012年
- 对储集层油气来源的对比追踪,是储集层烃源条件研究及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内容。为此,基于前人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源研究的成果,对比分析了该区天然气的组成特征、天然气碳同位素值分布特征、原油及储层沥青组成特征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结果发现:①须家河组所产天然气与上覆侏罗系及下伏嘉陵江组、二叠系地层所产天然气的组成特征、碳同位素值、浓缩烃等方面差异明显,例如在同一构造上,上三叠统天然气的δ13 C1比上覆侏罗系的偏重而比下伏层的偏轻,δ13 C2则较上、下邻层均偏重;②须家河组原油的物理性质、原油轻烃和饱和烃色谱特征与侏罗系原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③上三叠统储层沥青的族组与烃源岩接近,而与上、下邻层有明显的差异,储层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烃源岩接近,而与侏罗系烃源岩差异明显。综合分析的结果认为:须家河组的油气主要来自本层烃源岩,局部地区须家河组气藏有下伏气源层对其成藏的贡献。
- 万茂霞谢邦华陈盛吉邹春艳张琦冉乙钧
- 关键词: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油气源对比储层沥青
- 川北地区礁、滩气藏的烃源条件与资源潜力分析被引量:17
- 2007年
- 针对川北地区二、三叠系礁、滩气藏的烃源条件,通过烃源对比分析认为,二叠系是该区礁、滩气藏的主要烃源层。在川北地区二叠系有形成自源油气藏的条件,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生烃条件较差,其油气主要来自下伏烃源层,但在川北的东部地区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对飞仙关组油气藏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
- 陈盛吉谢邦华万茂霞高熙黄纯虎
- 关键词:三叠系气源对比烃源条件资源潜力
-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烃源条件与资源潜力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通过研究四川盆地二叠系碳酸盐岩和暗色泥质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出二叠系烃源岩中有机质丰富,碳酸盐岩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Ⅰ、Ⅱ1)为主,暗色泥质烃源岩以Ⅲ型为主,具较强的生烃能力,是二叠系主要生烃层。目前多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生气为主;通过烃源岩定量评价及资源潜力分析,预测四川盆地上二叠统生物礁气藏天然气的资源潜量为2.0×10^12m^3。资源量以川东高褶带、南充斜坡带及仪陇—平昌坳陷带等评价区带相对较高;资源丰度以大巴山前南带、大巴山前北带及仪陇—平昌坳陷带等评价区带相对较高,渝东坳褶带、川东高褶带及南充斜坡带次之。勘探的主要区域为仪陇—平昌坳陷带、川东高褶带和大巴山前南带三个区带,目前应主攻仪陇—平昌坳陷带,继续深化川东高褶带和大巴山前南带,开拓南充斜坡带和渝东坳陷带。
- 唐涤张琦万茂霞李红卫张敏
- 关键词:上二叠统烃源条件资源潜力
- 米仓山山前带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 本文对米仓山山前带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米仓山山前带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研究区包括米仓山前缘断褶构造带、川北凹陷低缓构造带北部地区及龙门山北段的一部分,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在区域上隶属川西—川北前陆盆地的北—东北段,...
- 谢邦华陈盛吉万茂霞许斌张鉴
- 关键词:油气勘查油气成藏石油地质地球化学
- 文献传递
- 米仓山山前带油气演化史与资源潜力研究
- 陈盛吉谢邦华万茂霞张中华高熙许斌李丹潘克勤
- 该项目为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2005年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50302-05-02,由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承担完成。 该项目通过对米仓山山前带各层烃源岩样品和油(气)样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明确了主要烃...
- 关键词:
- 关键词:资源潜力油气演化
- 川西南地区二叠系碳酸盐岩生烃下限研究被引量:31
- 2003年
- 围绕碳酸盐岩烃源岩的评价标准特别是碳酸盐岩烃源岩生烃的有机碳下限值问题 ,选用川西南地区二、三叠系碳酸盐岩气田为研究对象 ,采用气藏地球化学与油气地质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正演和反演的相互比较印证 ,利用先进的地球化学分析手段 ,进行了油气源对比 ,从自然剖面上研究了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碳分布 ,从理论上推导了碳酸盐岩生烃的有机碳下限值 ,并计算了生烃量 ,然后根据地质背景及油气勘探开发实践 ,与资源量进行了对比 ,从而确定川西南地区二叠系碳酸盐岩烃源岩生烃的有机碳下限值为 0 .3 %。同时还讨论了碳酸盐岩烃源岩在生烃机理、条件。
- 王兰生李子荣谢姚祥陈盛吉邹春燕张鉴谢邦华万茂霞
- 关键词:二叠系碳酸盐岩
- 川西南地区二、三叠系碳酸盐岩气藏地球化学研究
- <正> 通过多年勘探,已在川西南地区二、三叠系发现多个气田,目前气田已进入开发后期,后备资源不足,勘探难度很大。如何在老区进一步挖潜,扩大勘探领域,是当前川西南地区二、三叠系勘探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气藏地球化学...
- 李子荣王兰生陈盛吉邹春艳万茂霞
- 文献传递
- 高矿化度地层水中Sr2+、Ba2+与SO42-共存现象的探讨
- 由于在地表水等淡水环境中手工测试不可能同时检出较高含量的SO42-与较高含量的Sr2+、Ba2+,故行业内形成了“Sr2+、Ba2+与SO42-不能共存”的认识。但对于矿化度很高的地层水(10g/L至300g/L),Sr...
- 关云梅王兰生张鉴万茂霞张琦
- 关键词:高矿化度地层水锶离子钡离子
- 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成岩作用被引量:31
- 2015年
- 在大量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实验基础上,对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共识别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黏土矿物转化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有机质热成熟作用以及构造破裂作用共7类成岩作用。其中胶结作用又包括了硅质、碳酸盐和硫化物胶结,总结了硅质胶结物的物质来源以及钙质胶结物发育的主控因素。在N3井单井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储层段、次优页岩储层段与非页岩储层段经受了不同成岩事件的改造,其中优质页岩储层段经历的主要无机成岩作用除压实作用外,均与有机质热成熟作用存在明显联系。通过多项成岩指标综合分析认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现今处于中成岩B亚期—晚成岩阶段。无机矿物成岩作用对于页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控制了储层孔隙的保存、发展和演化,同时也影响着岩石的力学性质和页岩储层的吸附能力;有机质热成熟过程中排出的天然气是页岩气的物质来源,同时其在热成熟过程中生成的大量有机质纳米孔隙增大了储层孔隙度并提高了储层吸附能力。
- 孔令明万茂霞严玉霞邹春艳刘文平田冲易力张鉴
- 关键词:四川盆地龙马溪组成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