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宗金

作品数:10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阜阳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管
  • 4篇动脉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脑血
  • 4篇脑血管
  • 4篇梗死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数字减影
  • 2篇蛋白
  • 2篇动脉狭窄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血性
  • 2篇数字减影全脑...
  • 2篇全脑
  • 2篇全脑血管
  • 2篇全脑血管造影

机构

  • 7篇阜阳市人民医...
  • 3篇安徽省阜阳市...

作者

  • 10篇云宗金
  • 6篇陈建
  • 5篇王幼萌
  • 5篇许辉
  • 4篇李宗友
  • 4篇蔡辉
  • 4篇杨程
  • 4篇陆景红
  • 4篇张艳
  • 4篇周颖
  • 3篇许静
  • 3篇汝宁
  • 3篇涂峰
  • 2篇张建才
  • 2篇尚志红
  • 2篇马雪露
  • 2篇张燕
  • 2篇涂锋
  • 1篇周颍
  • 1篇扬程

传媒

  • 3篇安徽医学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护理学报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2012年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及程度。方法:采用DSA对90例TIA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颅内、颅外段血管有无狭窄以及狭窄部位,并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本组90例,血管造影正常18例、烟雾病2例、血管狭窄或闭塞70例。血管狭窄或闭塞70例中,颈动脉系统受累36例(51.4%),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12例(17.1%),锁骨下动脉受累2例(2.9%),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同时受累有20例(28.6%)。颈动脉系统中以颈内动脉起始段和大脑中动脉M1段受累最为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中以椎动脉开口处受累最为常见。结论:脑血管狭窄是TIA的主要病因,DSA可以明确TIA患者血管狭窄的部位及程度,对了解TIA的病因、指导有效治疗起重要作用。
许静蔡辉王幼萌云宗金陆景红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脑动脉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脂蛋白(a)水平的关系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LP(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稳定性而将其分为三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和非斑块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CRP、LP(a)水平。结果稳定性斑块组及不稳定性斑块组CRP和LP(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斑块组,其中不稳定性斑块组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RP、LP(a)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
云宗金周颖王幼萌张艳陈建汝宁陆景红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C反应蛋白
40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被引量:1
2012年
总结40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经验。术前注重患者的心理调适,介绍治疗方法的优势,使其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术中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心率、血压下降,报告医生采取措施纠正;术后为防止留置鞘管部位出血,制动的同时采用按摩、诱导排尿等措施缓解患者不适;对症处理患者出现低血压、淤血和皮质盲等并发症,安抚其情绪。本组患者无下肢动脉搏动消失、感染、静脉血栓形成、颅内出血,术后住院5~17 d,随访未出现新发术侧血管相关的卒中事件。
马雪露蔡辉云宗金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护理
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分布的DSA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48例,老年组(年龄≥60岁)患者38例,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对患者脑动脉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老年组患者在颅外动脉病变以及前循环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而颅内动脉病变以及后循环狭窄发生率却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或P<0.01),在脑血管病变及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青年组最常见为重度狭窄,发生率高于轻度及中度狭窄(P<0.05),好发部位为椎动脉开口处,发生率高于颈内动脉起始段及大脑中动脉MI段(P<0.05);老年组最常见为重度狭窄(P<0.05),好发部位为椎动脉开口处及颈内动脉起始段,发生率高于大脑中动脉MI段(P<0.05)。结论中青年患者最常受累血管为颅内血管,病变发生部位多以椎动脉起始处居多;老年患者最常受累血管为颅外血管,最常受累血管为椎动脉起始处及颈内动脉。
陈建周颍王幼萌云宗金许辉张燕扬程蔡辉张建才李子峰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脑动脉颈动脉
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Immunoglobulin,IVIG)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自2003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间住院的45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治疗组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大剂量IVIG静脉注射,并分别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肌力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肌力的改善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G治疗GBS效果明显,可缩短急性期及病程,提高肌力、改善临床症状。
云宗金周颖李宗友张艳许辉杨程涂峰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综合征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浆溶血磷脂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和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酸性磷脂酸(acidphospholipids,AP)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以及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定磷方法测定LPA及AP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TIA组(30例)、脑梗死组(30例)、进展性脑梗死组(15例)和对照组(30例),对不同组血清LPA及AP水平进行比较,并将脑梗死(脑梗死组和进展性脑梗死组)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轻、中、重型3型,分析LPA及AP水平与病情轻重的相关性。结果 LPA水平在进展性脑梗死组最高(5.52±1.15)μmol/L,TIA组次之LPA(4.23±1.12)μmol/L,脑梗死组LPA水平较低(2.88±1.05)μmol/L,对照组最低LPA(1.22±0.67)μmol/L,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P进展性脑梗死组最高(6.14±2.10)μmol/L,脑梗死组次之(5.74±2.10)μmol/L,TIA组(3.20±1.96)μmol/L和对照组(2.24±1.06)μmol/L(P<0.05);脑梗死按神经功能缺损3型间LPA及AP水平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A是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可作为脑梗死的预警因子,尤其是进展性脑梗死的预警因子;LPA及AP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类型有关,与病情轻重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评估脑梗死诊断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陆景红周颖李宗友王幼萌许静尚志红王建华汝宁张艳杨程涂锋陈建云宗金许辉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进展性脑梗死溶血磷脂酸
分水岭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选择2006年1月~2010年12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SI)患者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56~82岁,平均63.2岁;均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为CWSI;均急性起病,于发病后2h~6d入院;安静时起病21例,
许辉陈建云宗金涂峰
关键词:分水岭脑梗死低血压脑血管狭窄心脏疾病
尼莫地平对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防治脑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120 mg/d,连续12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MoC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MMSE、MoCA评分用药前后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SE、MoCA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未出现严重副作用。结论尼莫地平预防及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疗效确切。合理使用改善认知功能药物,及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延缓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陈建李宗友许辉云宗金杨程张燕涂峰张建才蔡辉
关键词:脑卒中尼莫地平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496例脑梗死病人中108例H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HI组和非HI组患者的皮质型梗死、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糖、血压.结果:H...
陆景红周颖李宗友王幼萌许静尚志红涂锋汝宁张艳杨程陈建云宗金许辉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病例分析
173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预防和减少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的并发症。方法:总结和分析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如拔鞘管反应、皮下淤血、血肿、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皮质盲、尿潴留、脑血管痉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及皮温下降、造影剂肾病、术后感染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73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拔鞘管反应5例,出现术侧皮肤皮下淤血、血肿8例,心动过缓及低血压6例,皮质盲1例,尿潴留3例,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及皮温下降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45%,均无颅内出血、动脉栓塞、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监护和观察,及时正确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的损害,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马雪露云宗金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并发症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