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磁共振检查患者的心理护理
- 2016年
- 核磁共振检查者在检查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压力,产生紧张感、恐惧感,将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核磁共振检查的顺利进行,心理护理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本文将结合核磁共振患者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探讨提升核磁共振患者心理护理的方法以及对策。
- 刘争杨王玥付海杰程彩虹
- 关键词:核磁共振心理护理
- 人文关怀护理在高场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检查中临床疗效
- 2021年
- 对高场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检查之中,对患者选择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所得到的数据效果进行对照研究和分析。方法:研究的对象,选择接受我院患者高场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检查的就诊患者,共记100例,2020年1月-20201年1月,按照患者入院时病号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对照、以及研究两组,均为50例患者,分别实施常规、以及人文关怀两种护理,并对最终的护理结局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对比护理效果所得,研究组所得明显较为优异(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结果,研究组所得则明显较低(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所得结果,研究组所得明显较高些(P<0.05)。结论:对于患者在高场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检查的过程之中,选择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进行干预,临床所得护理效果增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可能性降低效果显著,同时护理服务满意度提升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刘争杨刘春艳王玥付海杰房伟伟
-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护理效果
- 试析磁共振成像诊断产前先天性畸形的临床效果
- 2019年
- 目的:试析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产前先天性畸形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在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间选取经病理学诊断为产前先天性畸形的孕产妇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筛查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与研究组。72例孕产妇先后按照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参照组接受常规超声检查,研究组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将两组的检查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进行比较。结果:以病理学结果为标准,研究组检查结果的确诊率(91.67%)明显高于参照组(79.17%),且相较于参照组,漏诊误诊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研究组的诊断畸形类型与符合率均优于参照组,其中研究组的双胎畸形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相较于超声,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产前先天性畸形诊断中明显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但在临床应用时要严格把握其适应症,且因该检查技术能与超声相互补足对方检查缺陷,有效提高检查确诊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 王琪李素梅郝丽付海杰李广霞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技术
- 胰腺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究采用影像学诊断胰腺囊腺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前来就医的胰腺囊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超声、CT及MRI诊断,将单一超声诊断结果归入对照组,CT联合MRI诊断结果归入观察组,最终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胰腺囊腺癌、囊腺癌检出率均较对照组更高,而误诊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综合超声联合MRI影像学手段对胰腺囊腺肿瘤开展诊断,可实现较优诊断效果。
- 王琪李素梅郝丽付海杰李广霞
- 关键词:影像学误诊率
- 针对胰腺囊性肿瘤影像诊断的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4月—10月我院对33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方式以及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开展分析探讨。结果:曲线形态和强化峰值时间是强化程度的表现,可以分析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体现了囊壁或壁结节血液灌注和廓清情况,Ⅰ型渐增型,表示造影逐渐填充,可以作为良性判断依据;Ⅱ型平台型,曲线上升速度快,恶性病变的敏感性是87.5%,特异性是75%;Ⅲ型流出型,曲线速升速降,恶性病变的特异性是90%。结论 :肿瘤血管没有正常毛细血管,有动静脉分流,因此对比剂快进快出的曲线可以作为良恶性的分辨依据。
- 王雪张善国王玥付海杰
- 关键词:胰腺囊性肿瘤磁共振
-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及磁共振成像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室舒缩功能的评价
- 2024年
- 目的:探究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及磁共振成像(MRI)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室舒缩功能的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大庆龙南医院收治的100例T2DM患者,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将其分为≥50%组(62例)和<50%组(38例),比较不同LVEF患者3D-STI和MRI参数的差异,并比较3D-STI参数、MRI参数以及联合数据诊断T2DM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效能。结果:LVEF<50%组患者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前降支(LA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全局面积应变(GAS)、全局纵向应变(GLS)及全局圆周应变(GCS)指标,以及左室收缩期容积(ESV)及右室收缩期容积(EDV)均高于LVEF≥50%组患者;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A峰与E峰速度比值(E/A)、全局径向应变(GRS)、心搏量(SV)、射血分数(EF)及心排血量(CO)均低于LVEF≥50%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3、4.778、4.936、5.863、4.302、5.057、5.350、5.072、4.636、4.963、5.076、4.898、5.475,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Vsd、LAd、LVPWd、GAS、GLS、GCS、ESV及EDV为T2DM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OR=2.102、1.286、1.605、1.311、1.314、1.324、1.291、1.063,P<0.05),E/A、GRS、SV、EF及CO为T2DM患者心功能不全的保护因素(OR=0.008、0.823、0.813、1.850、0.201,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获取MRI参数(SV、EF、ESV、EDV、CO)、3D-STI参数(IVsd、LAd、LVPWd、E/A、GRS、GAS、GLS、GCS)诊断T2DM患者心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0.743、0.800、0.784、0.777、0.793、0.770、0.754、0.745、0.786、0.836、0.766和0.799。将MRI参数和3D-STI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数据诊断T2DM患者心功能不全的AUC为0.995,灵敏度为97.4%,特异度为98.4%。结论:MRI和3D-STI参数可评估T2DM患者心室舒缩功能,且联合数据诊断价值更好。
- 付海杰王琪王玥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MRI)
- 在儿童核磁共振检查中的综合护理
- 2016年
-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患者的护理工作的难度相对要更大一些,虽然近几年来我国无论是医疗水平还是服务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但是针对于儿童的护理工作的开展仍然存在一定多个问题。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儿童核磁共振检查中护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提升儿童核磁共振检查中的综合护理的方法以及对策。
- 刘争杨王玥付海杰程彩虹
- 关键词:儿童核磁共振综合护理
-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3例疑似腕关节损伤患者,均行MSCT、MRI检查,以腕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估诊断价值。结果联合检查的阳性例数高于单独MRI或MSCT检查。单独MRI或MS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均较联合诊断低,而漏诊率、误诊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单独MSCT、MR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漏诊率及误诊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联合诊断对骨折、隐匿性骨折、关节脱位的检出率均较单独MSCT或MRI诊断高(均P<0.05),MSCT、MRI诊断的骨折、关节脱位检出率均无差异性(均P>0.05),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较MSCT诊断高,MSCT诊断移位碎骨折片的检出率较MRI诊断高(均P<0.05),但两者分别与联合诊断比较均无差异性(均P>0.05)。结论MSCT与MRI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诊断效率高,可避免误诊、漏诊,可作为腕关节损伤的优选诊断方案。
- 王琪张妍芬刘赛男赵杨付海杰王章宇
- 关键词:腕关节损伤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
- 综合护理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
- 2021年
- 对核磁共振增强扫描之中,绝对应用综合护理所得到的最终结局数据对照分析。方法:选择本次研究病例,为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的院内患者,共抽取140例患者,时间则限定在2020年1月-12月,以机器随机打印病号为基础,确定患者的研究分组,所分出两组均包括70例,纳为对照、研究这两组,研究内容包括常规、综合两种,并对最终结局数据对照分析。结果:对比负性情绪干预后评分结果,研究组要明显较为优秀(P<0.05);对于负性情绪两组干预前评分对比,并不具备差异表现(P>0.05);对比检查中两组配合度,研究组明显较高一些(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其中研究组所得更为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时,对综合护理进行实施,对于心理负性情绪的化解效果显著,进而增加了患者检查过程之中的配合程度,同时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产生有效改善作用,临床价值明显。
- 刘争杨付海杰王玥房伟伟白婧娴
- 关键词:综合护理
- 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 2021年
- 探究肺结节患者临床诊断中采用螺旋CT扫描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疑似肺结节的100例(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病患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病理检验、螺旋CT扫描技术、X线检查,以病理检验为“金标准”,分析两种不同检验技术诊断准确率以及特异度、灵敏度。结果:100例疑似肺结节患者病理检验结果中,有96例确诊,占比为96.00%;螺旋CT扫描技术检出率为90.00%(90/100),X线检查检出率74.00%(74/100),两种检验技术的检出率比较P<0.05;螺旋CT扫描技术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X线检查,但两种检验技术的特异度、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相比较P<0.05;两种检验技术的阳性预测值相比较P>0.05。结论:在疑似肺结节患者的检查中,螺旋CT扫描技术检出率较高,明显高于X线检查检查,与病理检验结果相近,可在肺结节筛查中广泛应用螺旋CT扫描技术。
- 付海杰王玥陈春梅王鑫鑫江华
- 关键词:螺旋CT扫描技术肺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