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鹏程

作品数:5 被引量:110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蒸发
  • 2篇蒸发皿
  • 2篇下垫面
  • 1篇地表
  • 1篇地表反照率
  • 1篇野外
  • 1篇野外试验
  • 1篇蒸发量
  • 1篇蒸发皿蒸发量
  • 1篇直升
  • 1篇直升飞机
  • 1篇守恒
  • 1篇数学
  • 1篇数学物理
  • 1篇塑料软管
  • 1篇太阳高度
  • 1篇太阳高度角
  • 1篇能量守恒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机构

  • 5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甘肃省气象信...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任鹏程
  • 4篇左洪超
  • 2篇董龙翔
  • 2篇陈继伟
  • 2篇董文成
  • 2篇陈伯龙
  • 1篇高晓清
  • 1篇庄少伟
  • 1篇熊光洁
  • 1篇杨兴国
  • 1篇李邦东
  • 1篇王颖
  • 1篇王晓霞
  • 1篇王利盈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蒸发皿比较及中国北方冬季20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分析
长期以来中国多采用两种不同仪器(20cm口径蒸发皿和E601型蒸发皿)观测的蒸发量整合所得资料用于分析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两种蒸发仪器无论设计安装还是受环境影响都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不同蒸发皿蒸发物...
任鹏程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象因子
文献传递
20cm蒸发皿蒸发量的数学物理模型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本文以能量守恒原理和边界层梯度输送理论为基础,应用Monin-Obukhov相似函数计算蒸发皿水面感、潜热通量,参数化蒸发皿侧壁热传输能量,建立了一个单层的20cm蒸发皿蒸发模型.之后利用"古浪非均匀近地层观测试验"中连续14天观测的每小时20cm蒸发皿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蒸发皿水面与地表之间所形成的非均匀性,合理地概括蒸发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蒸发皿蒸发的物理过程.另外,模型成功模拟了蒸发皿蒸发的日变化过程,模拟的日蒸发量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R)分别为0.44mm.d-1和3.7%,日蒸发量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关系数为0.998.
陈伯龙左洪超高晓清杨兴国任鹏程陈继伟
关键词:能量守恒非均匀下垫面蒸发皿蒸发
大气中污染物垂直多层观测分析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气中污染物垂直多层观测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直升飞机、由数根塑料软管并联在一起的采样管束、置于地面上且连有空气采样袋的自动空气采样机和气相质谱仪。所述直升飞机上设有钢丝绳牵线,该钢丝绳牵线与所述采样管束...
左洪超陈伯龙任鹏程董龙翔董文成
文献传递
西北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反照率随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参数化方案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古浪非均匀近地层观测试验中仪器平行对比观测试验数据,首先详细地分析了三套不同型号辐射仪器(CNR4,Kipp&Zonen;PSP,Eppley;MS102,EKO)在荒漠均匀下垫面彼此之间观测辐射的差异;然后结合基本观测试验中西沙漠、东沙漠和农田站的晴天观测资料,基于乘法和加法关系分离影响因子的方法发展了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反照率随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参数化方案,并检验了两种分离方法的普适性;最后对所发展的参数化方案与已有参数化方案在西沙漠、东沙漠及农田下垫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CNR4与PSP和MS102观测辐射数据相关系数在0.96以上,彼此之间观测短波辐射差异在6%以内,长波辐射差异在2%以内,净辐射差异在10%以内;CNR4与PSP观测值较接近,差异在5%以内,而CNR4与MS102观测值相差较大,差异在10%以内。(2)乘法关系分离影响因子方法的普适性较好。(3)与已有参数化方案相比,本文所发展的参数化方案能更加合理地刻画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反照率随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关系。
陈继伟左洪超王颖任鹏程万维东董龙翔王晓霞
关键词:地表反照率太阳高度角
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在中国区域的应用被引量:88
2013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160个站1951~2010年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最近定义的一种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在我国不同等级降水区域的适用性,并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湿润指数H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我国年均降水量大于200 mm的地区,各种时间尺度的SPEI分析均适用;在干旱区(年均降水量小于200 mm),只有12个月以上的大尺度SPEI分析适用性较好;其中12个月尺度的SPEI分析在各区适用性最好。2)由于干旱区冬季的潜在蒸发量和降水量0值均较多,导致1、3、6个月的小尺度SPEI分析在该区不适用。3)与SPI和H指数相比,SPEI既能充分反映1997年气温跃变以后增温效应对干旱程度的影响,又可作为监测指数识别干旱是否发生和结束,能较准确地表征干旱状况。
庄少伟左洪超任鹏程熊光洁李邦东董文成王利盈
关键词:干旱干旱指数全球变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