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伊斯拉音·乌斯曼

作品数:25 被引量:118H指数:8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内脏利什曼病
  • 11篇利什曼病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6篇流行区
  • 6篇黑热病
  • 4篇皮内试验
  • 4篇流行病学调查
  • 4篇棘球蚴
  • 3篇流行现况调查
  • 3篇棘球蚴病
  • 2篇新流行区
  • 2篇原虫
  • 2篇流行区人群
  • 2篇媒介
  • 2篇白蛉
  • 1篇动物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调查

机构

  • 2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0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新疆巴音郭楞...
  • 3篇新疆疾病预防...
  • 2篇喀什市疾病预...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苏州市疾病预...
  • 1篇世界卫生组织

作者

  • 25篇伊斯拉音·乌...
  • 12篇童苏祥
  • 10篇左新平
  • 10篇顾灯安
  • 10篇张仪
  • 10篇兰勤娴
  • 7篇茹孜古丽·朱...
  • 7篇伍卫平
  • 6篇付青
  • 6篇李雄
  • 4篇张松
  • 4篇金长发
  • 4篇买买提江·吾...
  • 4篇肖宁
  • 3篇侯岩岩
  • 3篇官亚宜
  • 3篇赵文清
  • 3篇陈伟
  • 3篇周晓俊
  • 3篇阿迪力·司马...

传媒

  • 10篇中国寄生虫学...
  • 5篇国际医学寄生...
  • 5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疾病预防控制...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骆驼源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感染小鼠后发育情况的观察
2005年
目的 为了解新疆骆驼源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原头节在实验鼠体内的发育情况。方法 新疆骆驼源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实验感染NIH小鼠后的不同时期剖检,观察E.g在其体内的发育情况。结果 感染率为75%(9/12),小鼠的继发性E.g囊平均湿重及其占体重百分比在感染后第90d、180d、270d和365d分别为0.02±0.01g,0.06%,0.46±0.19g,1.41%,1.23±1.83g,3.14%,1.05g,2.46%。结论 实验鼠的感染率高,囊发育佳,这一结果为新疆境内骆驼源E.g的虫株研究有一定参考意义。
伊斯拉音·乌斯曼柴君杰
关键词:原头节NIH小鼠
喀什市某乡居民健康教育前后内脏利什曼病知晓率的改变被引量:8
2008年
2004-2006年在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的1、4、18和20村,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宣传画,开设健康教育课等方式,开展防治内脏利什曼病基本健康知识教育活动,使居民和中小学生对内脏利什曼病及其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由健康教育前的0.7%和0提高到健康教育后的54.2%和70.7%。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了人群自觉防病的知识水平。
伊斯拉音·乌斯曼斯康德尔朱常忠童苏祥伍卫平茹孜古丽·朱马洪阿不都那比江张松付青许翔
关键词:内脏利什曼病健康教育知晓率
新疆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人群利什曼原虫感染调查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新疆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人群利什曼原虫感染现状,为荒漠型流行区利什曼病传染源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4月在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卧托里格拉克乡采集既往黑热病患者及其家属静脉血,制作滤纸血片。以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1)为目的基因,采用巢式PCR检测滤纸血片中利什曼原虫特异性DNA片段,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滤纸血片110份,PCR阳性率为88.18%(97/110)。其中既往患者血样PCR阳性率为88.89%(40/45),既往患者家属血样PCR阳性率为81.54%(5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p>0.05)。结论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居民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率较高,须进一步研究无症状感染者在利什曼病传播中的作用。
陈凯官亚宜伍卫平韩帅伊斯拉音·乌斯曼赵俊凯赛尔侯岩岩茹孜古丽王莹郑灿军
关键词:无症状感染巢式PCR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自制调查问卷,以2008年1月—2008年11月网络直报的47例黑热病患者为病例组,在同村按1:3匹配选择141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性别、环境和行为等13个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被叮咬、邻居有黑热病患者、黄昏时带孩子户外活动、驱避剂的使用等因素与本次迦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关系密切,危险比(H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依次为73.846(10.070,541.510)、78.875(10.719,576.910)、15.149(5.876,39.054)、63.912(8.996,454.048)和0.020(0.005,0.00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是危险因素,HR值和95%CI为80.963(5.119,1280.596),而驱避剂的使用是暴发流行的保护因素,HR值和95%CI为0.021(0.003,0.162)。结论在目前传染源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在外露宿,安全使用药浸蚊帐或纱窗,规范使用驱避剂和定期在院内喷洒杀虫剂是预防控制黑热病感染的有效措施。
杨诗杰伍卫平童苏祥伊斯拉音·乌斯曼顾灯安开塞尔付青柳伟周晓农
关键词: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卧里托格拉克乡居民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现况调查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现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对伽师县卧里托格拉克乡20村1组所有居民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既往有无疑似内脏利什曼病病史,部分居民进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对3岁以下婴幼儿皮内试验阴性者进行查体(触诊肝、脾)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在居民住宅内、外捕集白蛉,解剖鉴定并检查前鞭毛体有无自然感染.结果 接受利什曼素皮内试验149人,阳性率为68.46%(102/149);3岁以下年龄组阳性率为11.76%(2/17),4~75岁年龄组阳性率为75.76%(100/132).3岁以下年龄组皮内试验阴性者有15人接受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1例阳性者(女,1岁),确认为临床诊断病例.2001-2008年7月有既往病史者52例,其中治愈50例,死亡2例.捕获的374只雌蛉,经解剖鉴定为吴氏白蛉(Phlebotomus wui),其中3只雌蛉体内查见自然感染的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结论 伽师县仍有内脏利什曼病流行.
伊斯拉音·乌斯曼左新平顾灯安兰勤娴童苏祥李雄张仪茹孜古丽·朱马洪麦麦提敏·艾海提麦麦提艾力·阿卜力米提姚新华
关键词: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病学
新疆喀什黑热病高流行区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掌握新疆喀什黑热病高流行区的黑热病发病特征,为该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在喀什地区伯什克拉姆乡选取近年来黑热病发病人数位居前3位的3个大队进行入户普查,统计分析黑热病累计发病人群特征。结果 1990年以来该地区人源型黑热病的累积发病率为6.44%(310/4810)。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人群间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人群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下降。结论喀什地区为黑热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低年龄组人群仍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王立英伍卫平官亚宜付青童苏祥侯岩岩伊斯拉音·乌斯曼凯赛尔曾祥嫚
关键词:黑热病累积发病率发病特征
新疆库尔勒市哈满沟煤矿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现况调查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调查新疆库尔勒市塔什店镇哈满沟煤矿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现况。方法2008年6月采用回顾性调查与现况调查相结合,对哈满沟矿区所有居民进行逐户入室调查。内容包括既往有无疑似内脏利什曼病病史,部分居民进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并对15岁以下儿童皮内试验阴性者进行体检(肝、脾触诊)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具备内脏利什曼病症状和体征、试条阳性者进行骨髓穿刺,镜检是否感染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在居民点及附近野外捕集白蛉,解剖鉴定白蛉,并检查前鞭毛体有无自然感染。结果接受利什曼素皮内试验185人,阳性39例,阳性率为21.1%(39/185)。在当地居住不足6年的成年人和在当地出生的5岁以下儿童共45人,均为阴性;在当地居住6年以上者阳性率为27.9%(39/140)。15岁以下儿童皮内试验阴性者(81人)接受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阳性1例,经骨髓穿刺镜检见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确诊为内脏利什曼病。捕获的12只白蛉,经剖检鉴定为亚历山大白蛉(Phlebotomus alexandri),其中1只雌蛉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阳性。结论哈满沟矿区为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
伊斯拉音·乌斯曼顾灯安左新平兰勤娴周晓俊童苏祥李雄张仪茹孜古丽·朱马洪陈伟赵文清李建发尹艳菊
关键词: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病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棘球绦虫感染调查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家(牧)犬、啮齿类动物和家畜感染棘球绦虫或棘球蚴现状。方法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棘球蚴病流行情况调查方案,选择有多房棘球蚴病流行的阿勒泰山、塔额盆地、伊犁河谷、北部天山和中部天山等5地的26个县(市)366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采集各村家(牧)犬粪,ELISA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情况,用触摸和肉眼观察啮齿动物和屠宰场家畜(绵羊、马、牦牛、黄牛和山羊)的棘球蚴包囊情况。犬粪抗原阳性率和棘球蚴感染率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共采集家(牧)犬粪8 493份,ELISA检测结果显示,粪抗原阳性率为2.63%(223/8 493),其中塔额盆地阳性率为4.69%(74/1 600),高于伊犁河谷(2.52%,66/2 615)、阿勒泰山(2.14%,50/2 341)、中部天山(2.08%,27/1 298)和北部天山(0.94%,6/639)(χ~2=13.65~18.01,P<0.05)。家畜棘球蚴病患病检出率为6.18%(1 616/26 170),除牦牛和马未检出棘球蚴包囊外,其余均有检出。其中绵羊患病检出率为6.47%(1 550/23 943),高于黄牛(3.18%,30/943)和山羊(2.89%,36/1 247)(χ~2=25.85~16.54,P<0.05)。中部天山家畜患病检出率最高,为18.04%(545/3 021),高于伊犁河谷(6.44%,305/7 312)、北部天山(4.17%,65/2 010)、塔额盆地(3.59%,239/6 652)和阿勒泰山(3.23%,462/7 175)(χ~2=321.46~248.35,P<0.05)。棘球蚴寄生在肝、肺、肝+肺和其他脏器的比例为116∶12∶5∶1。共采集并剖检啮齿动物46种25 400只,其中20种374只啮齿动物检出棘球蚴囊,患病检出率为1.47%。除北部天山的啮齿类动物未检出棘球蚴外,伊犁河谷的患病检出率(3.94%,322/8 120)高于中部天山(0.55%,18/3 260)、塔额盆地(0.55%,28/5 076)和阿勒泰山(0.09%,6/6 942)(χ~2=93.50~264.36,P<0.05)。结论新疆家(牧)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以及啮齿动物和家畜棘球蚴病患病检出率仍较高。
买买提江·吾买尔伊斯拉音·乌斯曼阿迪力·司马义候岩岩肖宁
关键词:棘球绦虫啮齿动物家畜
南疆地区不同类型黑热病流行状况调查被引量:2
2009年
南疆地区不同类型黑热病流行状况调查显示,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人群利什曼素阳性率为68.24%(101/148),砾漠型流行区为20.97%(39/186)。解剖白蛉1 475只,其中吴氏白蛉1 271只,占86.17%;长管白蛉193只,占13.08%;亚历山大白蛉11只,占0.75%。在3只吴氏白蛉和1只亚历山大白蛉体内共检出4株自然感染的前鞭毛体。荒漠型和砾漠型流行区分别检出1名黑热病患者。南疆地区黑热病流行基本状况和媒介白蛉的种类及分布未发生明显变化。
左新平顾登安伊斯拉音·乌斯曼兰勤娴张仪茹孜古丽·朱马洪程凤清开赛尔·克尤木陈伟赵文清
关键词:黑热病
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群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 了解棘球蚴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人群的流行情况,为实行分类指导、制定适合新疆特点的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2年3-10月以新疆14地(州)的92个县(市、区)为调查单位,每个调查单位选择农业、牧业、半农牧业和城镇4个乡(镇、场)为调查点,在每个乡(镇、场)调查全年龄组人群800人,每县共调查3 200人。采用腹部B超检查进行诊断,对疑似病例辅以血清学抗体检测。 结果 全区共调查293 140人,棘球蚴病患病率为0.14%(407/293 140)。其中,北疆地区患病率为0.18%(290/158 985),占总病例数的71.25%(290/407),南疆地区患病率为0.09%(117/134 155)占总病例数的28.75%(117/407),两个地区的患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19.90%,81/407)、塔城地区(13.27%,54/407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3.02%,53/407)和昌吉回族自治州(9.83%,40/407),占病例总数的56.02%(228/407)。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患病率较高,分别为0.42%(21/5 045)和0.35%(32/9 045),均高于其他民族(0.07%~0.22%)(P<0.05)。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0.13%(195/144 715)和0.14%(212/148 42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9岁年龄组患病率最低,为0.07%(7/10 754),70~79岁和80~99岁年龄组患病率较高,分别为0.27%(33/12 310)和0.28%(7/2 461),患病率随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在年龄构成上,以30~49岁人群为多(43%,175/407)。文盲人群的患病率最高,为0.25%(39/15 470),高于其他人群(0.06%~0.14%)(P<0.05)。牧民患病率最高,为0.29%(63/22 074)高于其他职业人群(0.00%~0.13%)(P<0.05)。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和城镇的患病率分别为0.16%(70/44 247)、0.16%(181/113 016)、0.12%(88/70 610)和0.10%(68/65 267),其中�
买买提江·吾买尔阿迪力·司马义伊斯拉音·乌斯曼亚里昆·买买提依明侯岩岩肖宁
关键词:棘球蚴病流行病学患病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