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友成
- 作品数:24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活检技术及其在非真菌性甲病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介绍甲活检的取材方法,通过甲单位组织病理改变,为非真菌性甲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66例无任何皮肤、黏膜损害的非真菌性甲病患者,通过纵行甲活检手术取得标本,进行甲单位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根据甲单位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甲银屑病16例、甲扁平苔藓22例、甲非特异性湿疹样变22例、连续性肢端皮炎6例。结论:甲单位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确定非真菌性甲病的发病原因非常重要。纵行甲活检手术较安全、损伤小、疼痛轻,不会引起甲部的严重畸形。
- 宋翔万慧颖应川蓬徐敏燕伍友成
- 关键词:甲病
- Ridley—Jopling分类法的应用观察
- 1992年
- 麻风的Ridley—Jopling五级分类已被普遍采用。为了解这种分类法在防治现场应用的可行性,我们在有麻风流行的西昌市进行了一些观察。在当地的麻风病人中,经临床和皮肤查菌作出诊断,按临床标准分类后,再在皮损区取皮肤活体标本,制成5~6μ的石腊切片,用H、E及Wade—Fite染色,按Ridley 6级标准记录肉芽肿的细菌指数(BIG),作出组织学诊断并按组织学标准分类。对临床和组织学分类一致及有差异的。
- 罗九思谢玉禄伍友成
- 关键词:麻风患者组织学分类皮损区
- 18例麻风逆向反应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 1998年
- 四川省从1986年采用 WHO 的 MDT 以来,在治疗期或停止治疗后发现少数患者出现新的皮损和原来已不活动的皮损又重新活跃并有神经痛。为了解这种逆向反应的病理特征。
- 伍友成罗九思董向惠杨为
- 关键词:组织病理学
- 白色纤维性丘疹病1例被引量:2
- 2010年
- 患者 女。74岁。因颈、胸和肘部出现白色粟粒大丘疹18个月于2009年5月就诊。患者1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颈部出现成片群集白色粟粒大丘疹,无自觉症状。丘疹逐渐增多,扩大,累及胸部和肘部屈侧。无自然消退迹象。其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无长期日晒及其他化学物质接触史。
- 李绍兴伍友成万慧颖徐敏燕
- 关键词:丘疹病纤维性
- 文刺致肉芽肿一例
- 2004年
- 陶晓苹伍友成刘林杨为
- 关键词:文刺肉芽肿红肿就诊局部肿胀文眼
- 婴儿指趾纤维瘤病治疗后六年随访观察一例被引量:3
- 2007年
- 患儿女,1岁8个月。出生后16个月左手小指出现针头大小似水疱样的淡红色丘疹,逐渐增大至黄豆大小较硬的结节,特来我院就诊。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及其他特殊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
- 陶晓苹伍友成杨为
- 关键词:随访观察婴儿红色丘疹近亲结婚病史患儿
- 斑块状皮肤粘蛋白病一例被引量:1
- 2002年
- 陶晓苹伍友成杨为王国丽
- 关键词:病理
- 鲍温样丘疹病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02年
- 23例鲍温样丘疹病其临床表现为外生殖器皮肤色素性丘疹和斑片,组织病理学呈现鲍温病样的特异性改变。本病的发病与性接触传染有关,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上易误诊为尖锐湿疣。CO2激光治疗可以痊愈。
- 宋翔伍友成刘刚袁洪玲杨为
- 关键词:鲍温样丘疹病BP组织病理
- 斑块型汗孔角化症并发皮肤淀粉样变性1例
- 1998年
- 汗孔角化症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显性遗传性皮肤病,并发皮肤淀粉样变性尚属罕见。现将我们所见的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4岁。臀部起丘疹继而形成斑块、发痒已15年。15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双臀部起黑褐色小丘疹,逐渐增多增大。约1年后表面覆以白色...
- 陶晓苹伍友成时玲
- 关键词:汗孔角化症斑块型并发症皮肤淀粉样变性
- 麻风皮损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密度的测定
- 1994年
- 作者复查了57例不同型的麻风皮肤切片,研究其中的细菌分布及密度,认为现在使用的肉芽肿细菌指数(BIG)计算法有些缺陷,因它没有考虑肉芽肿以外的细菌密度,而非特异性浸润和无浸润的部位,特别是那里的小血管也含有不少细菌;这也影响与其有关的组织学指数(HI)。为了客观地反映事实,建议在计算BIG时先数出所观察的各视场的细菌总数,再按Ridlcy氏BIG记分法记录;对于早期病例,建议再设一个“非特异性浸润细菌指数”(BINSI),以记录病变为非特异性浸润的麻风皮肤切片中的细菌指数。作者还提出在检查早期麻风的皮肤切片时,应重视小血管的病变及其带菌情况。
- 谢玉禄伍友成
- 关键词:麻风菌麻风皮肤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