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比较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4例,单纯行PLDD治疗;试验组26例,PLDD联合臭氧注射,临床疗效采用M acN ab评分及VA S评分,分别评价术后1d、7 d,电话随访3个月疗效。结果:术后的优良率分别为试验组90%,对照组6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可以加速腰腿疼痛症状的改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 汪学徽罗为民缪时金罗琦山何友智
- 关键词:激光手术
- 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67例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AF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AF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其中29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加相应的减压治疗,术中植骨67例。结果:所有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良好,生理曲度得到明显恢复,Coob’s角显著减小。随访8~19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29例合并神经症状者,25例得到改善,4例改善不明显。结论: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理想。
- 何友智彭耀庆丁亮戴楠邓智彬
- 关键词:AF内固定胸腰椎骨折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介绍一种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新方法。方法CT荧屏上确定胸腰椎骨折的成形平面并设计进针点和进针方向,CT光标下定位,局麻下按预设计进针点和进针方向经皮穿入手钻,CT证实手钻位置满意后沿手钻置入导针,拔出手钻后沿导针置入工作通道至椎体后壁前方3mm左右,拔出导针,用钻头通过工作通道于骨折椎体内开一隧道至距椎体前壁3~5mm,通过工作通道于隧道内置入KyphX可膨胀球囊,CT证实球囊位置满意后,向球囊内缓慢注入碘造影剂至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满意而皮质骨壁保持完整或球囊内压力达400Pa,抽出造影剂,拔出球囊,用配套器械通过工作通道于复位后的骨折椎体空腔内缓慢注入骨水泥3~5mL,等骨水泥固化后拔出工作通道,皮肤穿刺口用创可贴封闭。共治疗胸腰椎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5~71岁,平均64岁,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9例,椎体轻度爆裂性骨折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为1侧穿刺成形,平均手术时间55min,术中出血10~20mL,无1例损伤脊髓、脊神经、血管或胸腹腔脏器,无骨水泥渗漏与栓塞;术后1~3d戴腰围下地行走,除3例有腰背部酸胀外无其它不适。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可靠、操作简便、定位精确、损伤小、恢复快,适应证较广,放射暴露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 彭耀庆何友智
- 关键词:脊柱骨折微创治疗PKP
-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加椎旁置管注药治疗脊柱结核90例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对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加椎旁置管注射抗痨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05-03/2008-04我科对90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椎旁置硬膜外导管于体外,局部注射INH 0.2+SM 0.5,隔日1次,持续1个月。结果:90例患者经过6~36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结核无复发。所有患者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后6个月左右骨性融合。结论: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加椎旁置管注药,是一种可行的,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 汪学徽罗为民缪时金罗琦山何友智
-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体支撑体在儿童脊柱结核前柱重建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 66,n-HA/PA66)椎体支撑体在儿童脊柱结核前柱重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2月应用n-HA/PA66椎体支撑体行儿童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前柱重建手术23例,其中胸椎结核9例,胸腰段脊柱结核9例,腰椎结核5例。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D级14例,E级9例。采用VAS评分、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估手术疗效,通过X线片及三维CT评价术后脊柱序列恢复、支撑体融合及移位下沉情况。结果 23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6(9~36)个月。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1.3)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1.8±1.1)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结核症状消失,病灶完全治愈,无复发。术前14例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D级患者均恢复到E级。病椎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45.2°±2.5°矫正至28.3°±2.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支撑体脱出、破裂、塌陷等情况出现。术后9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复查X线及三维CT示4例椎体支撑体出现轻微下沉,但n HA/PA66椎体支撑体与相邻椎体终板间均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结论 n-HA/PA66椎体支撑体能有效恢复及维持融合节段的生理高度及弧度,促进植骨融合,是一种儿童脊柱结核病灶清除脊柱前柱重建手术的理想支撑及植骨材料。
- 王强罗为民许宇霞何友智王永福
- 关键词:人工椎体脊柱结核儿童
-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4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分析研究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放式手术,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镇痛药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治疗脊柱损伤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其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何友智王永福许宇霞王强
- 关键词:脊柱创伤微创手术手术治疗
-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在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两种不同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该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62例,均采用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将所有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Ⅰ组:椎旁肌间隙入路组;Ⅱ组:后正中入路组。对比两组的手术用时、Cobb角纠正率、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的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后Cobb角纠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于Ⅱ组。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周时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于Ⅱ组;第2周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对比传统的后正中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在保证压缩椎体高度复位满意的同时,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疼痛缓解早,术后早期康复等优点。
- 何友智罗为民王永福汪学辉王上元王强
- 关键词:椎旁肌间隙脊柱骨折
- 辩证思维在骨科疾病诊治中的运用被引量:7
- 2007年
- 何友智彭耀庆
- 关键词:骨科医生辩证思维疾病诊治医学辩证法哲学问题医学哲学
-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25例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置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胸腰段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手术,比较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伤椎楔变角、胸腰段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SI)、腰背疼痛VAS评分改善等指标。结果本组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神经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0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650mL。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个月(16~28个月),术后各时间点伤椎楔变角、胸腰段后凸Cobb角、SI及腰背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能充分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恢复脊柱前、中柱力线结构,减少后凸矫正角度丢失,减少长期腰背疼痛发生。
- 王永福罗为民王上元许宇霞何友智王强
- 关键词:椎弓根钉经椎弓根植骨
-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失败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失败原因。方法 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采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患者421例,其中男279例,女142例;年龄21~59岁,平均39.7岁。腰椎间盘突出节段位于L3~413例,L4~5319例,L5S189例。记录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改良Macnab标准)、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失败率及复发率。结果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31.6个月。手术时间30~100min,平均58.4min;住院时间2~5d,平均3.4d;临床疗效优良率90.3%;PELD失败率4.3%(18/421);复发率0.7%(3/421)。18例失败病例中,椎间盘摘除不完全者12例(66.7%),复发者3例(16.7%),术后顽固性疼痛者2例(11.1%),神经根损伤者1例(5.6%)。12例椎间盘摘除不完全者中,工作通道位置不适宜者4例(33.3%),游离型者3例(25.0%),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者3例(25.0%),腋下型者3例(25.0%),肩型者1例(8.3%)。其中游离型者中有2例工作通道位置不适宜,腋下型和肩型者各有1例工作通道位置不适宜。2例顽固性疼痛者,经MRI及CT检查示椎间盘摘除完全,但是有侧隐窝狭窄。结论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要想成功的实施PELD术,仍需要根据椎间盘突出类型进行个体化对待、精确的工作通道置入和手术经验的积累。
- 王永福何友智王上元许宇霞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