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丽江

作品数:37 被引量:144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鸟类
  • 7篇水鸟
  • 6篇群落
  • 4篇石灰岩地区
  • 4篇鸟类多样性
  • 4篇种群
  • 4篇保护区
  • 4篇巢址
  • 3篇多样性
  • 3篇生境
  • 3篇水鸟群落
  • 3篇自然保护
  • 3篇自然保护区
  • 3篇活动区
  • 3篇候鸟
  • 3篇巢址选择
  • 2篇地理分布
  • 2篇栖息
  • 2篇栖息地
  • 2篇区系

机构

  • 34篇广西大学
  • 3篇广西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陕西省动物研...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国立台湾师范...

作者

  • 36篇余丽江
  • 21篇周放
  • 14篇陆舟
  • 8篇蒋爱伍
  • 6篇徐蕴丽
  • 5篇韩小静
  • 3篇舒晓莲
  • 3篇孙仁杰
  • 3篇潘红平
  • 3篇房慧伶
  • 3篇黄成亮
  • 3篇伊剑锋
  • 2篇李相林
  • 2篇李肇天
  • 2篇梁无恨
  • 2篇袁朝原
  • 2篇安树强
  • 2篇林源
  • 2篇徐雪怡
  • 2篇余桂东

传媒

  • 6篇四川动物
  • 5篇动物学杂志
  • 4篇野生动物学报
  • 3篇广西农业生物...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广西科学
  • 1篇中药材
  • 1篇农业灾害研究
  • 1篇环境影响评价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第二届全国野...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广西生态学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3
  • 2篇200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0年间红耳鹎在中国的分布变化探讨被引量:9
2018年
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为华南区常见鸟类。我们在整理中国鹎科鸟类分布区变化情况时发现,2006年以来红耳鹎的地理分布范围发生较大的变化。本文收集整理了中国1976至2016年期间红耳鹎的分布信息,并利用GIS技术详细地描述分析了该物种的地理分布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红耳鹎jocosus亚种的分布范围呈现一个辐射状的扩散趋势,且向北方地区迁移。除少数扩散属人为因素造成外,基本上都是自然扩散。本研究还初步讨论了生境选择、繁殖习性以及食性等生态特征对红耳鹎扩散的影响,并对该物种地理分布扩散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讨论。
徐雪怡林源伊剑锋周放余丽江
关键词:地理分布扩散生态习性
广西龙滩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被引量:17
2006年
2002年7~8月、10月和2004年4~8月对龙滩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发现该保护区共分布有两栖爬行动物88种,其中两栖类22种,爬行类66种,并发现两栖类广西分布新纪录1种——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nsis,爬行类广西分布新纪录1种--棕背树蜥Calotes emma.
周放余丽江覃建欢韦智毅田发聪韩小静
关键词: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海南鳽活动区的水鸟群落研究
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在上思县海南鳽的活动区,分布有水鸟32种:其中在海南鳽主要觅食地浅水区活动的有14种,包括11种白昼活动的水鸟和3种夜行性水鸟,海南鳽属夜行...
周放陆舟余丽江房慧伶徐蕴丽
关键词:水鸟候鸟
文献传递
广西合浦发现一例白化红颈滨鹬
2025年
2020年8月18日18:08时,在广西合浦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附近的盐田(21°28′27″N,109°45′26″E,海拔2m)发现1只通体灰白色滨鹬,其额部至头顶浅灰色,一条黑色贯眼纹从嘴基延伸至耳部,上体夹杂少许黑色羽毛,嘴黑色,腿黑色,虹膜仍为褐色,初步判断其为局部白化红颈滨鹬(Calidris ruficollis),体型大小与正常个体无差异(图1a)。该鸟与其他正常红颈滨鹬、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蒙古沙鸻(C.mongolus)和铁嘴沙鸻(C.leschenaultii)等混群活动,行动迅速,休息时站立于混群中,受到惊扰后与其他鸻鹬同时起飞,行为与其他正常红颈滨鹬相同,且未发现被排斥。2021年1月21日12:00时,在相同位置再次发现1只局部白化红颈滨鹬(图1b)。
梁苗苗田禾张伟琼黄红玮陆舟余丽江
关键词:白化
广西壁虎科分布新记录——疣尾蜥虎被引量:4
2003年
周放余丽江徐蕴丽
关键词:壁虎科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冬季鸟类组成与鸟击防范被引量:6
2015年
2014年12月~2015年2月,对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冬季鸟类进行了调查,在场内及周边4 km范围内共发现鸟类11目30科60种,留鸟有38种,占63.33%;冬候鸟22种,占36.67%。重要性值分析表明池鹭(Ardeola bacchus)、白鹡鸰(Motacilla alba)、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等10种为机场冬季鸟类群落中最重要的种类。分布系数划分表明,广性分布型鸟类有19种,中性分布型有16种,狭性分布型25种。场内观察发现一天中7:00~8:00、17:00~18:00两个时段鸟类最活跃。根据数据分析和实际调查,机场冬季构成鸟撞隐患的主要为鹭科、鹰科、隼科、鸱鹗科、鹬科的鸟类。同时对机场及周边不同生境进行多样性分析,结合各生境的特点和高危鸟种初步提出生态治理对策和鸟击防范措施,以期减少鸟类和飞行器之间的相互影响。
黄才斌李东余丽江梁启联
关键词:鸟击群落结构
广西金钟山鸟类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初步研究被引量:27
2006年
本文共记录到金钟山鸟类274种,分别隶属于18目57科,其中陆生鸟类251种,水鸟23种;以留鸟为主,共157种;候鸟、旅鸟分别为104种、13种;东洋种为优势类群,共有171种,古北种和广布种分别为4种、27种。这些鸟类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9种,中国特有种鸟类3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名录中的鸟类5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中的鸟类20种,列入CITES附录中的鸟类34种。本文还对金钟山鸟类保护区的5种不同生境类型的鸟类种类组成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灌丛+农田的鸟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为3.04;水域的鸟种多样性指数最低,为2.14。
周放韩小静蒋爱伍黄成亮余丽江孙仁杰李相林
关键词:广西金钟山鸟类多样性
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的鸟类多样性被引量:2
2015年
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2002-2014年,对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的15个自然保护区、3个林区和2个水库共20个调查点进行鸟类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共记录到21目66科414种鸟类,其中留鸟245种,夏候鸟54种,冬候鸟97种,旅鸟18种;有60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1种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弄岗穗鹛为该区特有种。繁殖鸟是桂西南石灰岩地区鸟类的主体,在地理区系上呈现出典型华南区区系成分和显著的北热带鸟类属性。本研究结果反映了该地区鸟类物种丰富、鸟类多样性高的现状,其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价值应值得继续关注,但相应的保护工作还亟需跟进。
余丽江陆舟舒晓莲蒋爱伍杨岗余桂东李肇天周放
关键词:鸟类生物多样性石灰岩地区
桂西南中越边境地区的蛇类被引量:3
2002年
广西西南部中越边境地区现已知有蛇类5科66种,其中黑头海蛇(Hydrophis melanocephalus)为广西蛇类新纪录。腹斑水蛇(Enhydris bocourti)在该地区的分布纪录应为可疑记录,需作进一步调查。
周放余丽江
关键词:蛇类
广西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对人工替代栖息地的利用被引量:1
2024年
水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作为湿地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沿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水鸟的重要停歇地,但天然滩涂的减少使越来越多的水鸟利用保护区内的人工生境作为替代栖息地。为了解水鸟对替代栖息地的利用情况,于2016—2021年持续对广西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4类人工生境(养殖塘、盐田、草地和农田)进行了水鸟调查。结果表明:(1)4种人工替代栖息地共调查到13个优势种和常见种,其中以养殖塘生境的物种丰富度最高,农田生境的最少;(2)多样性指数与水鸟数量以养殖塘和盐田生境的为优势;(3)广义线性模型显示,不同类群的水鸟对生境的利用存在显著差异。综合以上结果,保护区内人工生境对承载水鸟的作用显著,建议今后加强对养殖塘生境与盐田生境的科学管理,维护水鸟的生境需求。
田禾杨岗张明辉贺垚银梁苗苗陆舟余丽江
关键词:水鸟群落多样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