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洁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血液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
  • 1篇动脉
  • 1篇性疾病
  • 1篇血常规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变
  • 1篇血流变学
  • 1篇血流变学指标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血液病
  • 1篇血液科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性
  • 1篇血液流变性分...
  • 1篇严重感染性疾...
  • 1篇抑制血小板
  • 1篇抑制血小板聚...

机构

  • 6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余洁
  • 6篇张红梅
  • 4篇王九菊
  • 3篇卢忠心
  • 1篇刘水逸
  • 1篇陈卫群
  • 1篇熊艳
  • 1篇詹喜炎
  • 1篇詹燏
  • 1篇孔德勇
  • 1篇詹僪
  • 1篇黄琛
  • 1篇孔曼

传媒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白血病患者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骨髓中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86例白血病患者和60例非白血病患者对照组骨髓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况,分析不同白血病类型之间的差异。结果 86例白血病患者中,有12例(13.95%)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而60例非白血病患者骨髓均未检测到甲基化,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系白血病患者RASSF1A基因甲基化比例(23.1%)明显高于髓系白血病患者(6.4%)(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存在RASSF1A基因甲基化,淋巴系白血病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髓系白血病。RASSF1A基因甲基化检测可能成为白血病分型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陈卫群黄琛詹喜炎刘水逸余洁张红梅卢忠心
关键词:白血病甲基化生物标志
急性冠脉综合征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常规和血液流变性分析
2008年
王九菊张红梅余洁
关键词:阿司匹林抵抗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液流变性分析血常规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流变学指标
巨细胞病毒感染致骨髓象异常1例被引量:2
2013年
患者男,59岁,2012年5月29日.因“咳嗽、咳痰1周,发热3d”入住我院血液科。既往史:约20年前肩外伤输注过“O”型血,无其他。体征:心率78次/min.体温38℃(连续4d〉37.8℃),无皮疹、出血点,咽稍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无明显干湿性哕音,肝脾肋下未触及。
王九菊张红梅余洁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骨髓象肺呼吸音血液科既往史出血点
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和N端B型利钠肽原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传统和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hs-cTnT)及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单独及联合应用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比较176例NSTE-ACS患者和240例非缺血性胸痛(NICP)患者血清hs-cTnT、cTnT和NT-proBNP水平,依据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和联合对NSTE-ACS的诊断特性,并将64排CT心脏影像检测异常结果与血清学指标比较分析。结果:NSTE-ACS患者血清hs-cTnT、cTnT、NT-pro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缺血性胸痛组(P<0.05);NSTE-ACS患者血清hscTnT和NT-proBNP水平在胸痛3h内及3-6h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cTnT水平在胸痛3-6h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s-cTnT(或cTnT)与NT-proBNP联合检测双阴性结果对NSTE-ACS诊断的敏感性由71.2%(45.4%)提高到90.5%(86.3%)(P<0.05),阴性预测值都接近99%。Hs-cTnT+NT-proBNP联合检测对NSTE-ACS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从0.81提高到0.91(P<0.05)。Hs-cTnT或cTnT阳性患者CT影像检查异常百分率高于hs-cTnT(或cTnT)与NT-proBNP双阴性患者,也高于NT-proBNP单阳性患者,而双阴性患者CT影像异常百分率最低(P<0.01)。结论:Hs-cTnT(或cTnT)联合NT-proBNP检查提高了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低中危NSTE-ACS患者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结果得到CT心脏影像结果证实。
张红梅余洁詹燏孔曼卢忠心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网织血小板比率在严重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进一步提高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选取228例体温>38℃、中性粒细胞数>8×109/L和血小板数>150×109/L疑似感染的重症患者,根据细菌学检测结果分为感染组(154例)和非感染组(74例),测定其外周血网织血小板比率(IPF),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诊断价值评估。结果感染组IPF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IPF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高于传统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P均<0.05)。结论网织血小板比率可作为早期鉴别诊断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指标。
张红梅卢忠心余洁熊艳詹僪王九菊
降钙素原在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3年
目的:探讨在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中降钙素原(PCT)的表现与部分病原体的关系。方法:对2010-07-2012-09我院住院部血液科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24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原学、影像学、症状等,把患者分为感染性发热组和不明原因发热组,感染性发热组又分细菌感染发热亚组、非细菌感染发热亚组,对比分析各组的PCT阳性率水平差异,计算PCT对血培养结果的敏感性。结果:PCT在不明原因发热组中阳性(≥0.5ng/ml)率9.3%,在细菌感染发热亚组阳性率69.2%,在非细菌感染发热亚组阳性率34.5%。在血培养阳性结果中,PCT阳性率显著增高(83.3%),PCT敏感度为85.7%,阴性预测值95.7%。结论:在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诊断中,PCT可作为细菌感染的初步筛选指标,还可作为排除血液细菌感染的指标,以此推断病原体、明确发热原因,针对性地指导临床用药治疗。
王九菊张红梅余洁孔德勇
关键词:降钙素原粒细胞缺乏发热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