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圣春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接种物
  • 3篇厌氧
  • 3篇硝化
  • 3篇反硝化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特性
  • 2篇硝化特性
  • 2篇硫化物
  • 2篇硫化物氧化
  • 2篇反硝化特性
  • 2篇N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灾区
  • 1篇厌氧污泥
  • 1篇灾区
  • 1篇震灾
  • 1篇水管
  • 1篇水系统
  • 1篇脱氮
  • 1篇脱氮硫杆菌

机构

  • 6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6篇侯圣春
  • 5篇黄廷林
  • 4篇徐金兰
  • 1篇王宝山
  • 1篇卢金锁
  • 1篇蔡道健

传媒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进水COD浓度对厌氧同步脱氮除硫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研究了不同进水有机物浓度条件下,接种物不同的厌氧体系的同步脱硫反硝化特性。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从零增加到250mg/L时,两个接种物不同的反应器对硫化物、硝态氮和COD的去除率变化不同。接种厌氧污泥的1#反应器对硫化物的去除率从85%逐渐增加到99%,80%~90%的进水COD被去除,但产气量逐渐降低,出现了亚硝态氮的积累,反硝化脱氮困难;接种脱氮硫杆菌到厌氧污泥中的2#反应器对硫化物的去除率一直稳定在99%,相应的产气量也逐渐增大,脱氮效率高,55%~73%的进水COD被去除。此外,在这个浓度范围内,还观察到两个反应器出水硫酸盐的浓度由不加乙酸钠的23mg/L分别降到18mg/L和19mg/L,理论上硫转化率提高了4%~19%。当进水COD>400mg/L时,仅60%~76%的硫化物被去除,相应的产气量也迅速降低,硫化物的氧化和反硝化过程均明显受到抑制。总而言之,在进水COD为250mg/L时,2#反应器对硫化物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均达到了100%左右,对硫化物的比降解速率和产气量也提高了1.1~1.2倍,相应的出水硫酸盐浓度最低,80%左右的硫化物转化为单质硫,73%的COD被去除,可以实现同时脱氮、除硫和除碳,为同步脱氮除硫工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徐金兰蔡道健侯圣春黄廷林
关键词:接种物
强化厌氧污泥体系同步脱硫反硝化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以硫化物为电子给体的自养反硝化厌氧体系是代替传统异养反硝化工艺处理低C/N比含氮废水的有效工艺,可以同时去除硫化物和硝酸盐.将脱氮硫杆菌菌悬液接种到厌氧污泥体系中,脱氮硫杆菌快速富集,采用5组进水比N/S比不同的反应瓶进行试验,运行15d后,测定不同时段的出水硫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浓度等指标,考察强化厌氧污泥体系去除硫化物和硝酸盐的特性,并对生化反应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厌氧污泥体系运行3h后,进水中90%的硫化物被去除,硫化物的去除与进水N/S比无关,硫化物(以S计)去除速率高达20~24g·(m3·h)-1,是相关文献报道的10倍左右;运行6h后,进水中65%的硝氮被去除,硝氮的去除负荷随着进水N/S比的提高而增大,最高达到940g·(m3·h)-1,约为硫自养反硝化体系硝氮去除负荷的2倍,此时体系中亚硝氮积累,最高浓度达到93mg·L-1,进水N/S比低的条件下,6h后亚硝氮消失,进水N/S比较高时,21h后出水中未检测到亚硝氮.表明强化厌氧污泥体系停留6h后可以实现同时去除硫化物和硝酸盐,但硝酸盐首先转化为亚硝氮.与以往不同的是研究发现硫化物与生物硫粒产生多硫化合物的链式反应,是硫化物迅速转化的主要途径,此外,还原硝氮的电子给体并不来源于硫化物,可能主要来源于体系中产生的单质硫.
徐金兰侯圣春黄廷林
关键词:硫化物氧化自养反硝化脱氮硫杆菌
地震灾区过渡房安置点供水系统设计探讨
2008年
针对"5·12"震后灾区过渡房安置点建设的具体情况,介绍了临时安置点供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介绍了临时安置点供水系统设计思路,探讨了管网布置方式及管材的选择.为保障过渡房安置点的供水安全可靠性及消防安全,整个区域管网按环状网布置,管材优选PE管.结合现有规范,对临时安置点给水系统及消防系统进行了规划与设计.给水系统主要保障公用厨房、公共卫生间以及沐浴间的用水,消防系统采用室外消火栓与室内消火栓联合消防的方案,保证临时安置点的消防安全.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供水系统的建设,将为灾区群众提供有力的生活保障.
王宝山黄廷林卢金锁侯圣春
关键词:过渡安置房汶川地震供水管网
不同接种物条件下厌氧同步脱硫反硝化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本试验分别以厌氧污泥、脱氮硫杆菌菌悬液和厌氧污泥并添加脱氮硫杆菌菌悬液为接种物启动同步脱硫反硝化反应器,研究不同接种物条件下各反应器的脱硫特性、反硝化特性、微生物特性及产生硫粒特性;并研究硫氮比、有机物及HRT等影响因素...
侯圣春
关键词:接种物微生物特性HRT
文献传递
进水N/S值对同步脱硫反硝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研究了不同进水N/S值条件下,不同接种物的厌氧体系的同步脱硫反硝化特性。结果表明:在N/S为0.6或0.4的条件下,3个体系对硫化物的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以进水N/S为0.4时产生的悬浮态硫最多;硝态氮的去除特性与硫化物不同,3个体系对硝态氮的去除率均在进水N/S为1.0时达到100%,且此时N2的产量也最大。可见,尽管同步脱硫反硝化工艺具备同时脱氮及除硫的能力,但其进水N/S的控制值却不相同。对于脱硫而言,最佳的进水N/S为0.4;对于脱氮而言,最佳的进水N/S为1.0。此外,研究发现3个不同接种物的厌氧体系对硫化物及硝态氮的去除途径不同,进水N/S值的影响也有差异。对于接种了厌氧污泥的体系,存在自养反硝化和异养反硝化的竞争,改变进水N/S值可调节二者的竞争,高N/S值会抑制硫化物自养反硝化过程,降低对硫化物的去除率;对于接种脱氮硫杆菌的纯菌体系,多硫自催化反应会与硫化物自养反硝化反应竞争硫化物,降低对硝态氮的去除率,高N/S值会导致出水硝态氮浓度较高;对于添加脱氮硫杆菌的强化厌氧污泥体系,以硫化物自养反硝化过程为主,最佳的N/S为0.4。
徐金兰侯圣春黄廷林
关键词:接种物
接种物对厌氧同步脱硫反硝化特性的影响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分别以厌氧污泥、脱氮硫杆菌菌悬液和厌氧污泥并添加脱氮硫杆菌菌悬液为接种物,以硫化物和硝酸盐为进水基质,考察不同接种物条件下,各反应器的硫化物氧化特性、反硝化特性、生化反应机理及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在无菌条件下,硫化物不能被硝酸盐化学氧化。接种脱氮硫杆菌菌悬液的2#反应器的硫氧化速率为1.98 g S/(m3.h),停留24 h硫化物的去除率高达97%,脱硫能力最强,该接种条件下以硝酸盐氧化硫化物为主反应,优势菌为杆菌,进水的NO3--N/S应控制在0.4以下,可以实现高效生物脱硫。接种厌氧污泥的1#和3#反应器的脱氮效果比2#反应器好,停留时间为24 h时,硝酸盐的平均去除率为96%。单独接种厌氧污泥的1#反应器的硫氧化速率为1.78 g S/(m3.h),其优势菌为球菌,该接种条件下以硝酸盐氧化硫化物和硝酸盐氧化单质硫为主反应,进水的NO3--N/S应控制在0.8左右。以厌氧污泥联合脱氮硫杆菌为接种物时,硫氧化速率为1.71 g S/(m3.h),反应器以硝酸盐氧化硫化物、硝酸盐氧化单质硫以及异养反硝化为主反应,驯化后优势菌为球形、卵圆形和短杆状,应控制进水NO3--N/S为1.2,可以实现同步脱硫反硝化,该工艺既可以用于含硫废水的处理,也可以用于C/N低的硝酸盐废水的处理。
徐金兰侯圣春黄廷林
关键词:接种物硫化物氧化反硝化微生物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