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保学明
作品数:
1
被引量:6
H指数:1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合作作者
丁昌璞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潘淑贞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吴又先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农业科学
主题
1篇
土壤
1篇
空间分异
机构
1篇
中国科学院
作者
1篇
吴又先
1篇
保学明
1篇
潘淑贞
1篇
丁昌璞
传媒
1篇
土壤学报
年份
1篇
1993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空间分异和特征
被引量:6
1993年
本文应用新的电化学方法,原位测定了中国热带和亚热带主要类型红壤、黄壤及相应的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状况。首次将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综合起来,用直接测定结果反映在自然条件下这些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指出了自然土壤和农用旱地属氧化性土壤(Eh,为400—590mV,还原性物质浓度相当于0.1—5.0·10^(-5)mol/L亚锰);水稻土则包括氧化性、还原性和强还原性三种类型(Eh_7为400—(-20)mV还原性物质浓度相当于1.3—1.78·10^(-5)mol/L亚锰);论证了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在不同地形部位,垂直高度和地带之间的空间分异,并概括了氧化还原状况的共同特征;进一步证明了有机物质对氧化铁、锰的还原和络合反应同时存在,并重叠作用于土壤,它是水稻土和红壤成土过程中物质转化和迁移的本质原因,在水稻土形成中其强度和速度均较红壤为甚。
丁昌璞
保学明
潘淑贞
吴又先
关键词:
空间分异
土壤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