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傅昭仁

傅昭仁

作品数:23 被引量:29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矿床
  • 8篇走滑
  • 8篇成矿
  • 7篇铀矿
  • 7篇控矿
  • 5篇铀矿床
  • 5篇走滑断裂
  • 5篇控矿构造
  • 4篇流体
  • 3篇地质
  • 3篇断层
  • 3篇热液
  • 3篇成矿流体
  • 2篇地壳
  • 2篇地质异常
  • 2篇断裂带
  • 2篇铀矿田
  • 2篇杂岩
  • 2篇铜矿
  • 2篇铜矿床

机构

  • 16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篇武汉化工学院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铜陵化学工业...

作者

  • 23篇傅昭仁
  • 13篇李先福
  • 13篇李建威
  • 9篇李紫金
  • 5篇宋鸿林
  • 2篇单文琅
  • 2篇颜丹平
  • 2篇李德威
  • 1篇陈小东
  • 1篇王学平
  • 1篇任建业
  • 1篇郭建慈
  • 1篇张华
  • 1篇王春增
  • 1篇王俊

传媒

  • 5篇地球科学(中...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武汉化工学院...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铀矿地质
  • 1篇地质找矿论丛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华南地质与矿...

年份

  • 1篇2002
  • 4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0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维动态成矿理论的探索与实践-以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区为例
李德威李先福傅昭仁郭建慈张华
基于对喜马拉雅造山带和青藏高原的构造研究,提出了层流隆陷的大陆动力学模式,合理地解释了青藏高原的地质现象,为研究造山带及其与毗邻盆地等大地构造的时空关系,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新思路。对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进行了多尺度的构造研...
关键词:
关键词:控矿构造铬矿床矿床成因论
湘赣边区中新生代走滑断裂系统及对热液铀成矿作用的控制被引量:3
2000年
湘赣边区自晚三叠世开始进入全新的陆内走滑造山作用阶段 ,并在白垩纪早期经历了从会聚走滑向离散走滑的转换。对该走滑断裂系统的构造解析及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 ,NNE向走滑断裂直接控制了区域大规模热液铀成矿作用的发生。对走滑断裂控矿作用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李建威李先福李紫金傅昭仁
关键词:铀矿床热液成矿走滑断裂新生代
湘东地区某些典型铀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被引量:6
1999年
根据流体包裹体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液相和气相成分测试及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对湘东地区某些典型铀矿床的成矿流体组成、性质和来源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铀矿床成矿流体为一种中低温、低盐度热液体系,流体中的水主要来自被循环加热的大气降水,而CO2 等气体则来自深部地壳或上地幔。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的铀矿床,其成矿流体具有十分相似的特征,说明湘东中新生代区域热液铀成矿作用具有统一的动力学背景,即铀矿床的形成受中新生代NNE向走滑断裂作用控制。
李建威李紫金李先福傅昭仁
关键词:铀矿床成矿流体热液体系
四川省九龙县江浪穹隆的变形变质作用与李伍铜矿控矿构造模式被引量:23
1994年
四川省九龙县江浪穹隆的变形变质作用与李伍铜矿控矿构造模式颜丹平,宋鸿林,傅昭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李伍铜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九龙县南部江浪穹隆的核部杂岩之中,属扬子地台西南缘被动大陆边缘,是松潘甘孜三角带南端的木里弧内侧由叠加褶皱而成的一...
颜丹平宋鸿林傅昭仁
关键词:控矿构造铜矿床变质作用被动大陆边缘叠加褶皱
对加拿大萨德伯里撞击构造的考察及其启示被引量:4
1996年
简介了近年来萨德伯里撞击构造及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现状和作者现场考察所得的认识。记述了萨德伯里的撞击构造、陨石撞击事件及其构造效应、岩浆杂岩(SIC)和有关成因争论;叙述了该大陨石坑的变形和邻近格林威尔造山作用导致的NW—SE向缩短和剪切作用;还介绍了萨德伯里铜镍硫化物矿床撞击成矿假说;最后,特别提出在从事地球动力学和成矿作用动力学研究时。
傅昭仁李紫金
关键词:陨石撞击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
湘赣边区NNE向走滑造山带构造发展样式被引量:118
1999年
应用马杏垣教授倡导的构造解析方法,对湘赣边区NNE 向走滑盆岭山链的构造发展过程及样式进行了研讨,论证了该地区前中生代EW 向古特提斯构造体系与中新生代NNE向滨太平洋构造体系之间的立交桥式横跨叠加关系和构造背景,建立了华南陆壳俯冲 会聚走滑转换造山模型,提出了新华夏式变质核杂岩构造的新概念,并对其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阐述。文中强调,发育在湘赣边区的NNE 向走滑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南段的主干成分,由NE30°同向走滑断裂(P) 和NW320°反向走滑断裂(R′) 交织而成的雁列菱形网结系统是该断裂在地表的基本构造样式。大多数陆壳俯冲型和会聚走滑型的花岗岩都具剪切重熔成因,雁列的半地堑盆地和新华夏式变质核杂岩体主要受走滑 伸展变形场所控制。指出自晚三叠世以来,该地区曾经历了两次不同的重大构造转换和两个性质及发展趋向相反的走滑造山过程,即印支晚期的陆壳俯冲向陆内会聚走滑转换和侏罗纪时期的会聚走滑造山;早白垩世开始的会聚走滑向离散走滑转换和白垩纪- 老第三纪的离散走滑造山。每次构造转换和构造变形对该地区的成岩成矿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傅昭仁李紫金郑大瑜
不同样式的剥离断层控矿研究被引量:16
1991年
剥离断层是大陆板块内部的一种重要控矿构造。本文在探讨这一构造型式控矿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叙述了桃林铅锌矿、月山铜铁矿和中条山胡篦铜矿的剥离控矿表现。建立了三类不同构造经历和样式的剥离断层控矿模式,并提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必须遵循构造序列分析与成矿过程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傅昭仁李先福李德威王显达汪劲草
关键词:剥离断层断层控矿构造
鹿井铀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的地球化学模拟被引量:6
2000年
借助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水-岩相互作用地球化学模拟的思路和NETPATH2.0反向地球化学模拟软件,以华南鹿井铀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矿物包裹体分析资料为基础,对该矿床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演化进行了初步的模拟。结果表明,NETPATH2.0所产生的溶液描述模型提供了比流体包裹体丰富得多的资料和信息,而溶液分配模型则计算出了每种元素(尤其是成矿元素)的若干种存在形式及每种形式的相对重要性。模拟所得到的地球化学模型揭示了矿床内主要相态在成矿流体不同演化阶段的质量迁移情况,为全面理解矿床的形成机制和动力学过程提供了新的途径。
李建威李紫金傅昭仁陈小东
关键词:成矿流体地球化学模拟
湘赣边鹿井矿田与走滑断层有关的铀矿化作用被引量:23
1999年
鹿井矿田是湘赣边高值地质异常带内最重要的局部性致矿异常区.野外解析构造学研究表明,遂川-热水走滑构造直接控制了矿区剪切重熔型岩浆岩、拉分盆地及大型铀矿床的形成和分布重点讨论了走滑断层作用与铀矿质来源、成矿构造条件和成矿媒介条件之间的密切关系,初步提出了鹿井矿区走滑剪切成矿作用模式.
李先福李建威傅昭仁
关键词:走滑断层铀矿田矿化作用
变形分解作用与中条山上玉坡变基性侵入岩席的厘定被引量:9
1990年
通过对中条山胡家峪—上玉坡背斜核部正变质基性岩的变形分解及变质作用的研究以及变形变质系列的建立,结合成因矿物学的研究及铜矿峪地区绛县群变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的对比,确认背斜核郎的黑云片岩系为与中条运动早期区域性伸展有关的沿剥离断层侵入的基性岩席的变形变质产物。从而否定了长期以来一直把它定为“绛县群铜矿峪组(或西井沟组变基性火山岩)”的论断,对中条山变基性浸入岩的形成和演化作出了新的解释。
王春增宋鸿林傅昭仁
关键词:变形分解作用侵入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