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肿瘤
  • 3篇泌尿
  • 3篇结石
  • 3篇草酸钙
  • 2篇动物
  • 2篇诊治
  • 2篇手术
  • 2篇糖尿病大鼠
  • 2篇尿道
  • 2篇前列腺
  • 2篇睾丸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泌尿系
  • 2篇膀胱
  • 2篇膀胱癌
  • 2篇勃起
  • 2篇勃起功能

机构

  • 16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遂宁市第一人...

作者

  • 19篇刘卓
  • 16篇刘继红
  • 10篇叶章群
  • 9篇王涛
  • 6篇李明超
  • 6篇王少刚
  • 5篇杨为民
  • 4篇杨俊
  • 3篇郭水明
  • 2篇白剑
  • 2篇郭小林
  • 2篇胡波
  • 2篇陈瑞宝
  • 2篇杨竣
  • 2篇陈志强
  • 2篇张世林
  • 2篇杜广辉
  • 1篇李凡
  • 1篇蓝儒竹
  • 1篇谌科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国男科学杂...
  • 3篇现代泌尿生殖...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大众医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草酸钙尿石症患者肾脏组织中VKORC1基因剪接异构体的表达和鉴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草酸钙尿石症患者肾脏组织中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亚单位1(VKORCl)剪接异构体进行分析。方法收集草酸钙肾结石患者肾脏组织标本21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肾脏组织中的VKORCl进行扩增,经过PCR产物纯化,通过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的方法分析得到肾脏组织中VKORCl的剪接异构体。结果应用RT—PCR的方法成功地在草酸钙尿石症患者肾脏组织中扩增出VKORCl,并且得到2个剪接异构体,3%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1条约500bp的电泳条带(V1)和另1条约400bp的电泳条带(V2),经过测序鉴定可见两者碱基相差110bp,其余序列完全一致。结论草酸钙尿石症患者肾脏组织中存在VKORCl的剪接异构体。
胡波王涛刘卓郭小林杨俊刘继红王少刚叶章群
关键词:肾脏维生素K
水刀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初步探讨水刀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13例行水刀辅助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完成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情况。其中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5例,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3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3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2例。结果应用水刀辅助的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手术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初步随访情况良好。结论水刀技术在多种泌尿外科手术中都具有可行性,初期研究显示其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需更大样本的研究及长期随访。
宋晓东刘卓马礼坤袁慧星李凡詹鹰陈忠杜广辉杨为民叶章群
关键词:经尿道手术腹腔镜手术
男性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治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男性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0年8月收治男性IHH患者92例资料,患者年龄(21.04-3.2)岁。伴有嗅觉减退或缺失(卡尔曼综合征,KS)52例,表现为部分青春期发育47例,无明显青春期发育45例,男性乳腺发育3例,单侧隐睾15例,双侧隐睾5例。92例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血清甲状腺、肾上腺功能及糖脂代谢检测正常;92例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0.7±0.3)U/L,卵泡刺激素(0.8±0.4)U/L,睾酮(0.8±0.1)nmol/L,均低于正常值;6例行骨龄测定5例落后于实际年龄1—5年;头颅MRI检查显示52例KS患者均存在嗅球或嗅沟缺失或发育不良;92例患者均无下丘脑一垂体区占位性器质性病变。分别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000U肌内注射,1周2次)加或不加雄激素(十一酸睾酮40mg口服,2次/d)替代疗法,疗程1—5年,每3—6个月随访1次。结果92例治疗后均有明显的第二性征发育,性功能改善,治疗后血清睾酮水平为(11.0±0.8)n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结婚,性功能评价正常,1例生育。结论根据第二性征发育异常患者合并的各种先天异常、病史、体格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性激素水平、MRI等可进行IHH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雄激素与HCG替代疗法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张世林王涛刘卓陈瑞宝转黎王少刚刘继红杨为民叶章群
关键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1例特殊的双侧肾上腺占位
2011年
夏丁医师:病史简要介绍:患者,男,16岁,因"体检发现双侧肾上腺占位3个月"于2011年8月入院。无发热,无腰腹痛,无四肢乏力,无血压升高等。既往发育早于同龄人(9/10岁即开始发育),骨骺闭合早(12.5岁即闭合),无其他特殊病史及家族史。
刘卓夏丁郭小林李震蓝儒竹刘喆隆王少刚刘继红
关键词:肾上腺占位四肢乏力血压升高腰腹痛家族史
糖尿病大鼠睾丸组织中iNOS及ROS含量的变化
2011年
目的检测糖尿病大鼠睾丸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活性氧(ROS)的含量变化。方法构建雄性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造模2个月时,取睾丸组织,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检测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组大鼠睾丸组织内i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二氢乙啶活性氧探针检测ROS的含量。结果糖尿病组大鼠睾丸组织中i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ROS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糖尿病组大鼠睾丸组织中iNOS及ROS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iNOS与ROS可能参与了糖尿病睾丸组织的病理生理改变。
李明超王涛郭水明刘卓饶可王少刚刘继红叶章群
关键词:糖尿病睾丸一氧化氮合酶
乙二醇诱导果蝇草酸钙结石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索果蝇草酸钙结石模型的培养方法,并对果蝇模型的成功率、适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同天龄雄性黑腹果蝇400只随机分成结石A组(n1=100)、结石B组(n2=100)、结石C组(n3=100)和对照组D组(n4=100),通过二氧化碳麻醉法,分别将其转入带有0.50%、0.75%、1.00%乙二醇的果蝇培养基和不含乙二醇的正常培养基并放入25℃恒温箱内培养。观察统计果蝇的寿命,并解剖果蝇分离体内的马氏管,观察果蝇的结晶形成情况,对形成的晶体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A、B、C、D组的果蝇马氏管结晶生成率分别为87.0%、92.0%、98.0%和6.0%(χ2=273.057,P=0.000)。在含0.5%乙二醇培养基(A组)里果蝇中位生存期为36d,0.75%乙二醇培养基(B组)里果蝇中位生存期为31d,1.0%乙二醇培养基(C组)里果蝇中位生存期为23d,正常培养基(D组)的中位生存期为52d,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F=35.403,P=0.000。所得晶体通过定性分析为草酸钙晶体。结论0.75%的乙二醇浓度由于其诱导结石形成率高,死亡率相对较低被认为是较理想造模的浓度。稳定的果蝇草酸钙结石模型适合进行高通量的药物试验以及大样本量的结石机制研究。
江弘炀刘卓刘继红
关键词:肾结石果蝇马氏管乙二醇动物
烯丙基半胱氨酸对糖尿病大鼠睾丸功能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抗氧化物烯丙基半胱氨酸(S-allyl cysteine,SAC)对糖尿病大鼠睾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1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7只:正常对照组(N)、糖尿病组(DM)和糖尿病SAC治疗组(SAC)。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诱导糖尿病模型。糖尿病SAC治疗组大鼠每天灌胃SAC150mg/kg,其余组大鼠用纯水替代。30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睾酮、睾丸组织丙二醛含量,观察睾丸组织学差异,TUNEL法检测睾丸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糖尿病组大鼠生精小管形态发生严重紊乱,血清睾酮含量显著减少,睾丸组织丙二醛含量显著增高,生精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糖尿病大鼠经SAC治疗后,生精小管形态显著改善,血清睾酮水平明显提高,睾丸组织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生精细胞凋亡显著减少。结论SAC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糖尿病对大鼠睾丸功能的损害。
郭水明刘卓李明超杨竣王涛刘继红叶章群
关键词:糖尿病睾丸半胱氨酸
E2F-1、E2F-3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膀胱癌转录因子E2F-1、E2F-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9例膀胱癌与12例正常膀胱粘膜中E2F-1、E2F-3的表达,以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E2F-1在膀胱癌组织与正常膀胱粘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1%(32/39)和41.7%(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E2F-1的表达在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E2F-3在膀胱癌组织与正常膀胱粘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21/39)和91.7%(11/12),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中E2F-3的表达在不同的分级、分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2F的异常表达参与膀胱癌的发病过程,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刘卓杨为民陈志强叶章群
关键词:膀胱肿瘤免疫组织化学肿瘤标记物
急性子不同提取部位对人膀胱癌EJ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观察急性子不同提取部位对人膀胱癌EJ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急性子进行提取分离,得到水部、醇部、石油醚部、乙酸乙酯部及正丁醇部,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各提取部位对人膀胱癌EJ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结果 急性子乙酸乙酯部、正丁醇部、水部、醇部、石油醚部对EJ细胞增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其对EJ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依次为0.041、0.442、2.224、1.254、1.671 g/L.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0.08 g/L的急性子乙酸乙酯部作用于EJ细胞24 h后,G2/M期细胞比例为(22.3±3.1)%,较空白对照组的(14.5±2.5)%显著增高(P<0.05).不同浓度的乙酸乙酯部作用于EJ细胞24h后,EJ细胞的凋亡率由对照组的(14.27±1.42)%分别增至(29.88±1.29)%、(36.91±2.35)%、(43.77±3.48)%、(77.73±3.18)%和(80.35±5.41)%.结论 急性子不同提取部位对人膀胱癌EJ细胞株的增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部抑制作用最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分裂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蔡阳宋文丁玉峰杨俊陈瑞宝刘卓杨竣王涛王晨刘继红叶章群
关键词:急性子膀胱癌细胞周期
阴茎癌51例诊治体会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阴茎癌有效合理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状细胞癌44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恶变7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肿瘤切除+包皮环切术2例,阴茎部分切除术36例,阴茎全切+尿道会阴部造口术13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1例。结果41例获得随访,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者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和76.7%,行阴茎全切除术者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和63.6%。结论阴茎癌早期诊断并予以手术为主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应积极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刘卓杨为民庄乾元刘继红张旭陈志强杜广辉王少刚叶章群
关键词:阴茎肿瘤淋巴结外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