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宁

作品数:18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颌关节
  • 6篇颞颌
  • 6篇颞颌关节
  • 4篇术后
  • 4篇关节紊乱
  • 3篇牙颌
  • 3篇综合征
  • 3篇颞颌关节紊乱
  • 3篇颞颌关节紊乱...
  • 3篇紊乱综合征
  • 3篇无牙
  • 3篇无牙颌
  • 3篇老年
  • 2篇义齿
  • 2篇术后应用
  • 2篇颞下
  • 2篇颞下颌
  • 2篇颞下颌关节
  • 2篇下颌
  • 2篇下颌关节

机构

  • 18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军事科学院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刘宁
  • 8篇刘洪臣
  • 6篇周继林
  • 3篇齐仕珍
  • 3篇李大伟
  • 3篇崔旭
  • 3篇鲍达
  • 2篇侯康林
  • 2篇胡明
  • 2篇洪民
  • 1篇候康林
  • 1篇黄旭明
  • 1篇胡向红
  • 1篇魏东宁
  • 1篇梁燕
  • 1篇井峰
  • 1篇吴奇光
  • 1篇宋学坤
  • 1篇王燕一
  • 1篇曹丹庆

传媒

  • 2篇现代口腔医学...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临床口腔医学...
  • 2篇口腔医学纵横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口...
  • 1篇军事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第一届华北地...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3
  • 2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塑钢在牙体缺损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
1991年
作者对自1988年以来应用新型塑脂材料新塑钢修复经充填失败的大面积缺损的后牙和经光敏树脂修复不理想变色严重缺损的前牙,共130颗,经两年观察,后牙嵌体、后牙联嵌、前牙联冠的修复均达较理想效果,后牙全冠和联冠易破碎而不够理想.
刘宁候康林齐仕珍
关键词:牙体缺损
变异固定桥各类固位体的联合应用被引量:5
1993年
作者根据缺牙区及基牙的各种不同情况,按照固定桥的设计原则,综合利用壳冠、嵌体、桩冠、3/4冠、粘接翼的各自特点,设计出各类变异固定桥。经过临床51例的应用以及3个月至4年的随诊观察,证实该设计的变异固定桥既可减少对牙体组织的损伤又完成了固定桥的制作,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有应用前途的固定桥设计方法。
刘洪臣刘宁吴云虎侯康林郭贵华
关键词:固定桥固位体
合夹板对术后颞下颌关节修复改建作用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5
1994年
通过对恒河猴颞下颌关节(TMJ)重建术后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术后戴用夹板组的TMJ修复改建明显优于未戴夹板组者,提示夹板在TMJ术后的及时应用,有助于关节的修复改建。作者认为,夹板的应用平衡了双侧肌力,消除了手术造成的紊乱,减轻了术侧TMJ的压力,使关节在适当的机械生物压力刺激下得以修复改建。而关节下腔的保留,有效地防止了关节盘的继发性损伤,为TMJ器质性疾病手术后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刘宁周继林洪民刘洪臣柳春明吴奇光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关节重建术
磁共振成像对翼外肌功能的定量分析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磁共振成像对翼外肌功能的定量分析研究胡向红曹丹庆梁燕桂玉山刘宁翼外肌在解剖结构和功能上与颞下颌关节的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以往的检查手段不能直观地显示翼外肌的形态及它对颞下颌关节的作用。本研究对25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和7例无症状对照者的翼外肌进行...
胡向红曹丹庆梁燕梁燕刘宁
关键词:翼外肌MRI颞下颌关节紊乱
〓夹板对老年TMJDS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与TMJ术后应用的实验研究
刘宁
关键词: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老年人全牙列固定义齿修复被引量:10
1995年
为老年人保存经治疗的残根制备桩核,与其它基牙共同设计、制作全牙列固定义齿,为11例老年患者应用该技术进行了修复。经0.5~2.5年的随诊观察,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此种义齿咀嚼功能好、舒适,使用方便、美观。该项修复技术和特点为大跨度固定义齿至全牙列,在基牙及桥体的设计上不同于常规固定义齿的设计。本文对其适应证、设计特点、制作方法及疗效进行了初步探讨。
刘洪臣黄旭明刘宁侯康林吴云虎周继林
关键词:残根桩核口腔修复学
中国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中未检测到EB病毒感染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胸腺中是否存在EB病毒感染?针对这一问题,近期的3项研究得出了相矛盾的结论.然而这些研究的对象都是高加索人种,目前缺乏针对中国MG患者的相关研究.为探讨中国MG...
井峰魏东宁王殿军刘宁崔方杨飞陈朝晖黄旭升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病理机制病毒感染
合夹板对老年TMJDS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与TMJ术后应用的实验研究
刘宁
无牙颌位嚼肌及颞肌的肌电图峰值电压改变的意义被引量:12
1994年
作者通过对12例无牙颌患者分别进行戴总义齿保持在正中位紧咬与不戴总义齿保持在无牙颌位紧咬以及戴与不戴总义齿嚼肌与颞肌的肌电图测定,发现嚼肌及颞肌在两位紧咬时峰值电压均值间无统计学差异,息止颌位时戴与不戴总义齿肌电活动测定结果均值间亦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在失去全部牙齿后,肌肉的进一步收缩活动是导致无牙颌位这一病理性颌位的动力,认为提颌肌群进一步收缩的能力既有利于咀嚼功能的发挥,又可成为TMJDS的因素,由于提颌肌群功能的发挥,并不依赖于牙齿的有无,在总义齿修复时不能仅仅依赖最大肌力及力确定垂直距离与最适位。
刘洪臣周继林刘宁苏凤霞沈定国
关键词:义齿牙槽义齿学无牙颌肌电图嚼肌颞肌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对结核性与非结核性脊柱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背景结核性脊柱感染是脊柱外科比较棘手的疾病之一,其早期临床症状大多不典型,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特异性不高。病原学诊断是结核性脊柱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但病原微生物培养存在周期长、阳性率低的缺点。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目前已应用到临床的诊断中,但关于mNGS与其他常见临床检测方法之间比较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mNGS对结核性脊柱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2023年9月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脊柱外科的脊柱感染患者的病历信息,提取采集血液、脓液及病灶组织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细菌培养、结核菌培养、病理学检查、X-pert和mNGS检测的结果,以临床诊断(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收集112例脊柱感染患者,男性68例,女性44例,年龄14~87(58.98±13.70)岁。临床诊断结果为非结核性脊柱感染63例,脊柱结核感染49例。mNGS法检出脊柱感染阳性90例(80.4%),微生物培养法检出阳性51例(45.5%)。判断脊柱感染中的结核性感染方面,mNGS阳性检出34例(69.39%);微生物培养阳性检出仅17例(34.69%)。mNGS法检出病原微生物102例,其中细菌70例。在mNGS、微生物培养、T-spot、X-pert对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断效能分析结果中,mNGS效能最高(AUC=0.839),其诊断的准确度最高,甚至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mNGS以及4种方法联合的诊断效能最高,ROC-AUC(95%CI)分别为0.846(0.701~0.971)和0.876(0.773~0.962),显著高于其他3种单独方法,Delong检验P<0.05。结论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对脊柱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并且对于结核性脊柱感染疾病有着较高的检出率、敏感度和特异度。该技术是诊断与鉴别脊柱感染性疾病较好、较快的方法,可为结核性脊柱感染性疾病�
郭路明于龙李力韬吴云峰李大伟鲍达罗展鹏刘宁杨尚杰崔旭
关键词:脊柱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