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仁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卫生厅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放疗相关的颈动脉狭窄4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放疗相关的颈动脉狭窄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的头颈部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43...
- 漆君刘建仁
- 关键词:放疗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文献传递
- 活血化瘀系列方结合针刺及穴位按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 脑梗死急性期早期如不开展有效的康复疗法,仅注重于药物治疗,致使病人错过了康复最好时间,致残率明显增加,结果病人只能回归家庭,而不能回归社会,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3年来,我们使用活血化瘀系列方结合针刺及穴位按摩方法对...
- 刘华张国平别晓东刘建仁丁美萍宋水江周君富单昀刘光国李灼华高海峰费来霆
- 文献传递
- 活血化瘀系列方结合针刺及穴位按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 脑梗死急性期早期如不开展有效的康复疗法,仅注重于药物治疗,致使病人错过了康复最好时间,致残率明显增加,结果病人只能回归家庭,而不能回归社会,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3年来,本研究使用活血化瘀系列方结合针刺及穴位按摩方法...
- 刘华李灼华高海峰费来霆张国平别晓东刘建仁丁美萍宋水江周君富单昀刘光国
- 关键词:活血化瘀穴位按摩疗法急性脑梗塞血液流变学
- 文献传递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的支架植入术一例
- 2011年
- 我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开展较晚,手术例数很少。2002年2月,我国成立了中美脑中风协作组,这是一个由中美双方的多科专家组成的、主要致力于脑血管疾病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推广的特殊组织。
- 刘建仁黄金秀晁明张广强张广强李斌伍建军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支架植入术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再狭窄
- 5-脂氧合酶抑制剂齐留通对NMDA诱导的小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 5-脂氧合酶(5-LOX)是半胱氨酸白三烯生成的关键酶,5-脂氧合酶/半胱氨酸白三烯通路参与脑缺血损伤。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是脑缺血损伤的重要机制,以前的研究发现,兴奋性氨基酸通过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介导5...
- 徐彬刘建仁周未莹
- 文献传递
- 实验性脑积水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脑积水是一种由于脑脊液吸收、分泌和循环障碍导致脑室系统扩大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目前为止,脑积水的病理机制主要分为3种,即脉络丛产生脑脊液过多;脑脊液吸收障碍和脑积液循环受阻。然而,对于脑积水的病因和分子机制依然不清。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基因敲除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基因遗传在脑积水的发生中起着主要作用。
- 周佳君丁美萍刘建仁
- 关键词:多因子遗传
- Gateway-Winspan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12例
- 背景 颅内动脉高度狭窄的预后极差,即使规范的药物治疗也会有极高的卒中发生率.材料和方法 本文报道从2010年1月到4月期间使用Gateway-Winspan系统治疗的12例颅内动脉高度狭窄的患者.这些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
- 刘建仁
-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
- 肯尼迪病一家系临床特点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报道一经基因诊断的肯尼迪病家系,探讨其临床特征和分子机制。方法:收集肯尼迪病患者家系的临床资料,用基因分析的方法,明确家系先证者雄激素受体(AR)基因第1号外显子CAG序列的重复数。结果:该家系有4例患者,临床特征为男性成年期发病,进行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萎缩,可伴乳房女性化、性功能减退,先证者经AR基因检测CAG重复数为51次,肌电图显示感觉、运动神经均受累,血清甘油三酯增高。结论:雄激素受体基因检测是诊断该病最可靠的方法,对怀疑为肯尼迪病的患者均应进行基因诊断。
- 欧阳志远宋水江刘建仁张宝荣吴鼎文
- 关键词:肌萎缩延髓
- 神经节苷脂GM1对体外缺糖缺氧/再灌注大鼠海马脑片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 1对体外缺糖 /缺氧再灌注 (OGD/Rep)大鼠海马脑片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测定脑片OGD/Rep后光通透度改变和 2 ,3 ,5 三苯基氯化四氮唑 (TTC)染色。结果 :①在 0 (对照 )、0 .1、1.0、10 μmol/LGM1四个处理组中 ,1μmol/LGM1组脑片光通透度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和 0 .1μmol/LGM1组 (P <0 .0 1,ANO VA) ,10 μmol/LGM 1组脑片的峰值明显低于其他组 (P <0 .0 1)。脑片OGD后光通透度到达峰值的时间在四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Kruskal Wallistest) ,1μmol/LGM1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Mann WhitneyUtest)。②GM1与OGD/RP后大鼠海马脑片TTC染色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在 0 (对照 )、0 .0 1、0 .1、1.0、10μmol/LGM1五组中 ,1μmol/LGM 1组脑片TTC染色最深 (P <0 .0 5vs对照、0 .0 1和 0 .1μmol/L组 ,ANOVA) ,10 μmol/LGM 1组次之 (P <0 .0 5vs对照和 0 .0 1μmol/L组 ,ANOVA)。 结论 :GM 1可以有效的保护体外大鼠海马脑片缺糖 /缺氧再灌注损伤。
- 刘建仁宋水江魏尔清王梦令葛求富李伟刘若英
- 关键词:海马脑片
-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魏国兰刘建仁
-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影像学分析免疫功能低下延误诊治隐球菌病全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