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慧
- 作品数:19 被引量:78H指数:4
-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YP19、COMT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cytochrome P450 19,CYP19)基因的240A/G位点以及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的1947G/A位点的等位基因突变与山东省滨州地区汉族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技术对80例EMs患者(EMs组)和40例同期行妇科手术并经术后病理排除EMs的患者(对照组)的CYP19基因240A/G位点以及COMT基因1947G/A位点进行分析,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加以佐证。结果:两组均存在CYP19 240A/G和COMT 1947G/A位点的多态性。EMs组CYP19 240A/G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等位基因G突变可使EMs发病风险增加2.809倍,携带AG和GG基因型的妇女EMs发病风险增加了4.529倍。EMs组COMT 1947G/A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A等位基因突变的基因型(GA+AA)频率与野生型(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A等位基因的基因型(GA+AA)并不增加EMs发病风险。结论:滨州地区汉族妇女CYP19基因240A/G等位基因突变增加了EMs的发病风险,COMT基因1947G/A位点多态性与EMs发病风险无相关性。
- 李攀顾振鹏刘顺振刘晶晶代培培刘志慧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CYP19COMT单核苷酸多态性
- PCR-RFLP及HRM技术研究CYP19、COMT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关系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CYP19 240A/G、COMT 1947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滨州地区汉族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及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和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技术分别检测EMs、AM患者和对照组CYP19 240A/G、COMT 1947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EMs及AM发病的关系。结果CYP19240A/G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EMs组、AM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等位基因G突变EMs、AM发病风险增加,携带AG和GG基因型的患者EMs、AM发病风险增加。COMT 1947G/A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EMs组、AM组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携带A等位基因突变的基因型GA+AA分别与野生型GG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能增加EMs及AM的发病风险。结论滨州地区汉族妇女CYP19 240A/G基因多态性增加EMs和AM发病风险,COMT 1947G/A基因多态性与EMs和AM发病风险无关。
- 郭光红李攀刘顺振刘晶晶刘志慧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CYP19COMT基因多态性
- RECK与MMP-9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RECK和MMP-9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6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RECK蛋白及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相比,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ECK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χ2=9.307,P<0.05),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χ2=11.438,P<0.05),RECK蛋白与MMP-9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存在明显负相关(P<0.01)。RECK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均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RECK蛋白的表达缺失和MMP-9的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 刘晶晶顾振鹏姚丽娟李攀刘志慧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膜糖蛋白类肿瘤侵润
- MUC1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表达及其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MUC1蛋白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3月至2014年12月手术切除的人垂体腺瘤标本86例,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42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44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ting检测标本MUCl蛋白的表达;术前取患者外周全血400m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s),将DCs分为MUCl组、5μg/mLpolyI:C组、25μg,mLpolyI:C组、50μg/mLpolyI:C组、脂多糖(LPS)组、对照组,分别加入100μL 50μg/mL MUCl、5μg/mL polyI:C、25μg/mLpoly I:C、50μg/mLpolyI:C、50μg/mLLPS和100μL溶剂,培养48h后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的浓度;将DCs分为PBS对照组、polyI:C组、MUC1+polyI:C组,分别加入100μL PBS、50μg,mLpolyI:C、50μG/mLMUCl+50μg/mL polyI:C,培养48h后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CD40、CD80、CD83、CD14、组织相容性基因位点抗原DR(HLA—DRl的表达;C57BL/6小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UCl组、MUCl+polyI:C、PBS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在第1、15天皮下注射1mL50汕卧nLMUCl抗原、50μg/mL CMUCl抗原+50μg/mLpolyI:C和PBS。注射后7d取各组小鼠脾细胞(CTL)加入到体外培养的小鼠垂体瘤细胞AtT20中,D-乳酸脱氢酶fD.LDH)释放试剂盒检测各组CTL的杀伤活性。结果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UCl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4%(38/421、20.5%(9/44),MUCl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2.0353±0.0359)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0.3488±0.0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0.05);ELISA检测显示MUCl组、5μg/mLpolyI:C组、25μg/mL polyI:C组、50μg/mLpolyI:C组DCs上清液中3种细胞因子的浓度均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马立新刘志慧隋德华徐文虎王波邢海龙李勐李泽福
- 关键词:侵袭性垂体腺瘤MUC1蛋白树突状细胞
- 胶质瘤中Toll样受体2与LC3B、Beclin1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Toll样受体2(TLR2)与自噬相关蛋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74例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其中WHO分级Ⅰ~Ⅱ级32例,Ⅲ级20例,Ⅳ级2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自噬相关蛋白LC3B、Beclin 1与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情况,分析TLR2和LC3B、Beclin 1之间相关性。结果在高级别胶质瘤(HGG)组织和低级别胶质瘤(LGG)中TLR2表达阳性率为92.9%(39/42)和75.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HGG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B、Beclin1表达强阳性率为45.2%(19/42)和52.4%(22/42),在LGG组织中LC3B、Beclin1表达强阳性率为18.8%(6/32)和15.6%(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胶质瘤患者TLR2水平与LC3B(r=0.563 8,P〈0.05)、Beclin 1(r=0.610 1,P〈0.05)呈正相关。结论TLR2高表达于HGG组织中,其表达水平可能与自噬水平相关,具有成为免疫靶向治疗的潜在价值。
- 马立新刘志慧刘永良王清波李泽福李承龙
- 关键词:胶质瘤TOLL样受体2自噬
- 血清中CA125、HE4及NLR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血清中糖链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相关性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检查或开腹手术,术后病理结果确诊为EMs的患者127例(内异症组)。同期选取健康女性83例为对照组。收集血清中CA125、HE4及血常规结果,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分析三项指标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三者对EMs的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其单项和联合检测在诊断EMs中的价值。结果:EM组患者的CA125、HE4和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A125与HE4、NLR均呈正相关(r=0.405,P=0.000; r=0.191,P=0.005),HE4与NLR无明显相关性(r=0.003,P=0.961),三指标联合回归模型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3,均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时的面积(0.981、0.801、0.745),随着EM分期逐渐递进,CA125、HE4和NLR水平均随之增高(P<0.05),但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和解释能力一般。结论:CA125、HE4和NLR联合在EM的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孟骞顾振鹏崔金秀李霞刘志慧孙玉洁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糖链抗原125
- 紫草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病灶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究紫草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异位病灶及子宫内膜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受体-4(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3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EM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实验组大鼠灌胃紫草素(10 mg·kg-1·d-1),阳性对照组大鼠灌胃孕三烯酮(0.23 g·kg-1·d-1),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5 d。干预结束后,测定异位病灶体积;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激素(E2)、孕激素(P)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SDF-1、CXCR4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异位病灶体积分别为0,(126.62±79.34),(28.36±24.12),(16.38±14.51)mm3;子宫内膜组织SDF-1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9.23±2.86)%,(84.38±3.11)%,(62.42±3.73)%,(41.12±4.25)%;CXCR4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8.06±2.54)%,(78.68±3.23)%,(56.45±2.93)%,(43.13±3.26)%。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异位病灶的体积缩小,且阳性对照组小于实验组;模型组大鼠血清FSH、LH、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升高,且阳性对照组高于实验组;血清E2水平及子宫内膜组织SDF-1、CXCR4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降低,且阳性对照组低于实验组(均P<0.05)。结论紫草素可抑制EMs大鼠异位病灶的发展,同时抑制E2的异常分泌,提高FSH、LH、P水平,降低子宫内膜组织中SDF-1、CXCR4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达到治疗EMs的目的。
- 张洪涛陈莉刘志慧李芳芳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紫草素异位病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 宫内节育器盆腔异位伴输卵管妊娠流产及黄体破裂1例
- 2010年
- 患者女性,40岁,因"停经40 d,下腹痛伴肛门坠胀2 d"于2009-10-22,06:30 am入本院.病史采集:患者系G6P3,顺产1子2女,末次生产3个月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1枚,17年前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单纯丝线结扎),14年前意外宫内妊娠1次,人工流产终止妊娠后官腔内未见IUD,遂再次放置IUD 1枚,于3年前取出.
- 刘玉芳刘志慧齐雪莲孙斌
-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流产黄体破裂盆腔异位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放置IUD病史采集
- 输卵管结扎术后输卵管妊娠流产2例教训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1病例报告例1,患者,40岁。因停经40天,下腹痛伴肛门坠胀2天于2009年10月22日入院。患者40天前末次月经如期来潮,经量、颜色、持续时间同以往。2天前夜间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下腹坠痛,呈阵发性,伴头晕及肛门坠胀感,便后腹痛无缓解,无阴道流血,不伴尿频、尿急、尿痛、腹泻、便秘等症状。至当地医院就诊,超声检查显示"盆腔积液",疑诊异位妊娠,患者遂急诊入我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
- 刘玉芳刘志慧齐雪莲孙斌
-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流产输卵管结扎术后肛门坠胀感下腹痛病例报告末次月经
- PTEN及Survivin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及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和Survivin蛋白在20例正常卵巢组织、21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和38例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结果:PTEN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与PTEN相反,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P<0.05)。Survivin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527,P=0.001)。两者的表达均与年龄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是否转移相关(P<0.05)。结论:PTEN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 刘志慧顾振鹏马立新王桂红刘晶晶姚丽娟
- 关键词:卵巢上皮性癌PTEN基因SURVIVIN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