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蔚秋

作品数:67 被引量:62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生物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农业科学
  • 7篇文化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4篇植物
  • 10篇群落
  • 9篇苔藓
  • 9篇苔藓植物
  • 8篇氮沉降
  • 7篇植物学
  • 7篇教学
  • 7篇黑石顶
  • 6篇生理响应
  • 6篇区系
  • 5篇植物区
  • 5篇植物区系
  • 5篇植物学实验
  • 5篇自然保护
  • 5篇自然保护区
  • 5篇保护区
  • 4篇黑石顶自然保...
  • 4篇红树
  • 4篇红树林
  • 4篇浮游植物

机构

  • 67篇中山大学
  • 4篇暨南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吉首大学
  • 2篇赣南师范大学
  • 2篇台州学院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井冈山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广东省水利水...
  • 1篇深圳市仙湖植...
  • 1篇江口中学
  • 1篇八岭国家级自...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7篇刘蔚秋
  • 18篇廖文波
  • 11篇刘滨扬
  • 9篇凡强
  • 9篇王永繁
  • 9篇刘莹
  • 7篇张以顺
  • 7篇李春妹
  • 6篇余世孝
  • 5篇朱术超
  • 4篇石祥刚
  • 4篇李善
  • 3篇练琚蕍
  • 3篇黄建荣
  • 3篇姜重臣
  • 3篇陈桂珠
  • 3篇周仁超
  • 3篇郭泺
  • 3篇夏北成
  • 3篇张宏达

传媒

  • 15篇中山大学学报...
  • 6篇高校生物学教...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广东省植物学...
  • 2篇生物学通报
  • 2篇广西植物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亚热带植物科...
  • 2篇植物研究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地钱Reboulia hemisphaerica光系统Ⅱ对氮沉降的响应特征
2010年
对石地钱Reboulia hemisphaerica在不同模拟氮沉降条件下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加氮对石地钱的光系统Ⅱ产生明显影响,40和60 kg.hm-2.a-1(以N质量计)处理对其光系统Ⅱ产生严重破坏。加氮导致植物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降低,并导致PSⅡ反应中心电子受体侧的氧化还原状态及异质性发生变化,破坏电子传递链,叶片吸收的光能无法在电子传递链中消耗,迫使其大幅提高荧光和热耗散的比率以消耗掉电子传递链中的能量,从而使光系统Ⅱ的性能指数大幅下降。对推动力指数的分析显示,QA-后面的电子传递对加氮最为敏感。
雷纯义刘蔚秋刘滨扬张以顺
关键词:氮沉降
植物学基础知识点与植物多样性的微课教学模块设计被引量:6
2017年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配合精心设计的场景、文字、旁白、图片等,采用多样化、灵活、简便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以建设中山大学"植物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目标,提出了植物学教学内容的微课模块设计方案。首先强调应该重视对植物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点的设计。其次针对植物界本身丰富的多样性,提出了从系统学、地理学、生态学、资源学,以及植物学人文关怀等模块进行多方位的微课布局。
廖文波石祥刚凡强刘蔚秋李春妹刘莹周仁超
关键词:植物学植物多样性教学模式教学资源
林奈二界系统中的植物界在演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被引量:2
2016年
植物界的系统演化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形态演化和形态建成事件,从而促进了植物界由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向陆生的演化。在45亿年以前,炽热的地球形成,经历了5亿年的演化形成了原始生命;又经历大约5亿年的演化形成了原核蓝藻;直至14亿年前才最终演化形成真核藻类,并一直延续到6亿年前的寒武纪;此后,于5亿-3.9亿年前,出现了苔藓的精子器、颈卵器,以及高等植物的胚。4.75亿-4.25亿年前,依次出现了水生蕨类的维管组织,以及裸子植物的胚珠;3.75亿年前,开始出现种子,而在1.8亿年前最终形成了被子植物的花和果实。
刘蔚秋廖文波石祥刚李春妹刘莹凡强
关键词:植物界地质时期被子植物真核生物
植物学实验教学中数字切片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克服传统玻璃切片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局限性,利用全自动显微镜扫描系统将玻璃切片制作为数字切片,建立数字切片库,并与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相结合,应用于植物学实验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实验技能,促进相关教学资源的分类管理和持续利用,有效推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以实验教学实践为例,介绍数字切片的制作过程、应用和不足,以期为更好地利用现代化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技术和方法提供帮助。
李春妹凡强张以顺刘莹刘蔚秋廖文波
关键词:数字切片植物学实验实验教学
广东省枫树坝水库浮游植物研究及其富营养化评价被引量:18
2002年
对龙川县枫树坝水库中的浮游植物的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 10水样的分析 ,共检出浮游植物 49种 ,其中绿藻门 10属 18种 ,蓝藻门 5属 9种 ,硅藻门 6属 11种 ,裸藻门 2属 10种 ,金藻门 1种 ;水库浮游植物的密度为 0 8× 10 3 ~ 4 87× 10 3 个 L之间 ;浮游植物的Shannon_Weaver多样性指数在多数位点大于 3,均匀度指数均大于 0 5。根据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组成、密度及多样性系数的评价结果 。
刘蔚秋陈桂珠李金泉骆三娣邓亚成
关键词:浮游植物富营养化水质评价均匀度指数
珠海淇澳岛红树林蟹类区系被引量:12
2011年
2008年7月—2010年9月,对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不同生境和不同植被群落的蟹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蟹类8科24种,其中相手蟹科Sesarmidae种类最多,为9种;弓蟹科Varunidae次之,为5种,沙蟹科Ocypodidae 4种。Jaccard区系相似性指数表明,林内泥滩与林外硬质泥滩蟹类区系为中等相似(J=0.523),林外硬质泥滩与高潮区光滩蟹类区系(J=0.071)及林内泥滩与高潮区光滩蟹类区系(J=0)都极不相似。林内泥滩蟹类中,谭氏泥蟹(Ilyoplax deschampsi)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中华中相手蟹(Sesarmops sinensis)和弧边招潮蟹(Uca arcuata)等在红树林外道路两侧和堤坝较硬质泥滩数量较多,而林外高潮区光滩的蟹类都是耐干旱和奔跑能力较强的种类。天然秋茄(Kandelia candel)群落蟹类种类数和平均密度较人工引种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群落的少,但平均生物量较无瓣海桑群落高。秋茄群落蟹类密度和生物量与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等理化因子都呈不显著相关;无瓣海桑群落土壤速效磷与蟹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蟹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全磷与蟹类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红树林土壤类型和新生蟹类补充进种群是影响珠海淇澳岛红树林蟹类密度和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黄建荣刘启智赵一臣窦碧霞李连春刘蔚秋林继球
关键词:红树林
福建漳浦中中新世几种藓类植物研究
2023年
亚洲新生代藓类植物化石非常稀少,漳浦琥珀是目前已知的我国低纬度地区唯一含苔藓植物化石的新生代琥珀矿床。漳浦琥珀源自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14-17 Ma)的龙脑香树脂,温暖潮湿的热带季雨林气候和广泛分布的龙脑香科植物,为藓类植物的生长、多样性演化和三维立体保存提供了条件。本研究共报道了漳浦县中中新世藓类植物化石3个属种,包括:白发藓属Leucobryum Hampe、牛舌藓属Anomodon Hook.et Taylor和扁枝藓属Homalia(Brid.)B.S.G.。首次利用三维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研究了白发藓属化石,发现其与现生种短枝白发藓Leucobryum humillimum Cardot非常相似,因此将其命名为短枝白发藓(相似种)Leucobryum cf.humillimum。此外,当前牛舌藓属Anomodon和扁枝藓属Homalia化石是东亚地区的首例记录。漳浦琥珀中的藓类植物化石揭示了中中新世时期苔藓植物的多样性,丰富了东亚低纬度地区新生代苔藓植物的化石记录。
王姿晰刘蔚秋李亚吴谐婷尹素心董重
关键词:琥珀中中新世苔藓植物多样性
深圳围岭公园植被类型及主要植物群落分析被引量:24
2003年
根据对深圳围岭公园的实地调查,认为深圳市围岭公园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其原始植被已基本被破坏。目前其现有植被可分为南亚热带次生人工常绿阔叶林和南亚热带次生常绿灌木林;主要植物群落有:南亚热带常绿灌木林、台湾相思林、马占相思林和桉树林等。对围岭公园植被、植物群落的结构、物种多样性等进行分析,进一步与典型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比较,结果表明围岭公园的次生人工林种类组成简单、种类较少,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其优势种突出,优势种群多数处于一、二、三级立木阶段。
刘郁李琪安刘蔚秋凡强廖文波
关键词:植被类型植物群落年龄结构
不同氮沉降条件下两种藓类植物对干旱或低温处理的胁迫记忆特征
植物在胁迫条件下产生一系列响应,在胁迫结束后植物保留对重复胁迫的抗性即胁迫记忆,胁迫记忆是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机制之一,在全球变化条件下植物的胁迫记忆特征对于已成为生态学家关注的热点.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已成为继...
李善关易云刘蔚秋
关键词:氮沉降干旱藓类植物生理响应
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瘿椒树群落特征及保护策略被引量:1
2021年
对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的典型瘿椒树(Tapiscia sinensis)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群落共有维管植物54科78属104种;(2)群落中植物区系组成以北温带分布为主,泛热带分布次之,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山地群落;(3)对立木层进行重要值分析显示,钩锥(Castanopsis tibetana)、瘿椒树、紫楠(Phoebe sheareri)和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是群落优势种;(4)径级与高度级分析显示,瘿椒树种群处于衰退阶段,但占据了顶层空间,具有竞争优势,整体状态稳定;(5) Raunkiaer频度关系为A>B>D>C>E,符合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规律;(6)α多样性分析显示,群落Simpson多样性指数0.8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3.65,Pielou均匀度0.73。本文调查的官山瘿椒树群落是官山地区少数的几个瘿椒树群落之一,群落多样性较高,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但瘿椒树种群整体处于衰退型,未来宜采用就地或迁地方式开展保护。
王倩陈京锐熊勇刘忠成刘蔚秋廖文波
关键词:瘿椒树Α多样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