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超

作品数:19 被引量:87H指数:7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土壤
  • 6篇冻土
  • 6篇冻土区
  • 6篇消化道
  • 6篇化道
  • 5篇细胞
  • 4篇多年冻土
  • 4篇多年冻土区
  • 4篇有机碳
  • 3篇形态学
  • 3篇形态学观察
  • 3篇嗜银
  • 3篇嗜银细胞
  • 3篇土壤酶
  • 2篇地理
  • 2篇地理区域
  • 2篇冬眠
  • 2篇冬眠期
  • 2篇有机碳矿化
  • 2篇增温

机构

  • 19篇哈尔滨师范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9篇刘超
  • 6篇李淑兰
  • 5篇赵光影
  • 4篇赵文阁
  • 3篇李苗
  • 3篇臧淑英
  • 2篇宋艳宇
  • 2篇任媛
  • 2篇吕晓慧
  • 1篇付桂荣
  • 1篇高欣
  • 1篇孙玉刚
  • 1篇王冰莹
  • 1篇王硕
  • 1篇王宪伟
  • 1篇王丽影
  • 1篇刘宇刚
  • 1篇李玉宪
  • 1篇夏国滨
  • 1篇王迪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四川动物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冰川冻土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适于不同地理区域土壤水分就地研究的管道井
一种适于不同地理区域土壤水分就地研究的管道井,属于地理科学技术领域,由钻头(1)、渐升渗水孔(2)、尺管连接(3)、储水筒(4)、抽水泵(5)、筒帽(6)、抽水管(7)、抽水泵把手(8)、牵管标杆(9)、连钻方头(10)...
李苗董星丰鲁博权刘超满浩然
文献传递
增温及冻融循环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土壤CH4通量的影响与机制
北方高纬度多年冻土区作为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近年来经历了快速的气候变暖,其升温速度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气候变暖会诱发多年冻土退化,加速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并释放温室气体,从而形成多年冻土碳-气候变暖的正反馈效应。CH...
刘超
关键词:气候变暖冻土退化冻融循环CH4通量
红耳龟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和形态学观察被引量:5
2009年
红耳龟嗜银细胞见于消化道全长,其分布曲线大体呈倒"V"字型,其中食道嗜银细胞分布密度最低,幽门分布密度最高,以后各部分布密度依次降低.嗜银细胞分布于粘膜上皮之间或腺泡上皮之间,也有少量位于固有层和上皮细胞基部.嗜银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呈圆形、椭圆形、锥体形等,其中锥体形嗜银细胞突起伸向肠腔、固有层或腺泡腔.
王冰莹任媛刘超李淑兰
关键词:红耳龟消化道嗜银细胞
黑龙江林蛙冬眠前期、冬眠期和冬眠后期消化道嗜银细胞的比较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对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冬眠前期、冬眠期和冬眠后期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密度进行比较研究,以了解黑龙江林蛙胃肠内分泌细胞与冬眠的关系.方法:应用Grimelius银染法染色黑龙江林蛙.结果:黑龙江林蛙冬眠前期、冬眠期和冬眠后期消化道各段都有嗜银细胞,且这3个时期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密度曲线相似,大致呈波浪形.冬眠前期和冬眠后期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高峰分别是胃贲门部和胃幽门部;而冬眠期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最高峰是胃体,不同时期消化道内嗜银细胞的形态和分布位置相似,以锥体形、椭圆形为主,其次还有圆形和梭形等,嗜银细胞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和腺泡上皮细胞之间.结论:冬眠期嗜银细胞的密度高于冬眠前、后期,提示黑龙江林蛙冬眠期消化道内分泌机能有较大的贮备;根据其内分泌细胞的形态,认为其消化道的嗜银细胞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刘超吕晓慧李淑兰赵文阁
关键词:黑龙江林蛙冬眠消化道嗜银细胞
增温对冻土区泥炭沼泽土壤孔隙水甲烷关联微生物和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多年冻土区泥炭沼泽土壤孔隙水甲烷关联微生物及底物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寒区湿地生态系统甲烷循环过程。选取大兴安岭连续多年冻土区柴桦-泥炭藓和狭叶杜香-泥炭藓两种典型植被群落泥炭沼泽,设置开顶箱(Open Top Chamber,OTC)增温实验。于生长季(6月、7月、8月和9月)采集土壤孔隙水样品,对比分析OTC内外土壤孔隙水中产甲烷菌数量、甲烷氧化菌数量及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并探究土壤孔隙水甲烷关联微生物与DOC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温提高了生长季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土壤孔隙水中产甲烷菌数量和DOC浓度,而对甲烷氧化菌数量的影响因月份而异。生长季柴桦-泥炭藓和狭叶杜香-泥炭藓泥炭沼泽土壤孔隙水中产甲烷菌数量的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54.52%和44.97%,DOC浓度的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34.16%和28.33%。增温使得生长季柴桦-泥炭藓和狭叶杜香-泥炭藓泥炭沼泽土壤孔隙水中甲烷氧化菌平均数量分别降低了46.20%和31.42%。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孔隙水中DOC浓度可分别解释柴桦-泥炭藓和狭叶杜香-泥炭藓泥炭沼泽土壤孔隙水中产甲烷菌数量变化的29.00%和24.10%(P<0.01),而对两种植被群落下土壤孔隙水中甲烷氧化菌数量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
刘超王宪伟王宪伟宋艳宇宋长春董星丰赵光影
关键词:增温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溶解性有机碳
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土壤碳氮含量及有机碳矿化特征被引量:4
2021年
多年冻土区土壤碳库对水热变化的响应是气候预测中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国内外关于浅层土壤(0—30 cm)有机碳储量及潜在排放量的研究已取得一系列突破成果,然而深层土壤对气候变暖作何响应仍需进一步探讨。利用钻孔技术采集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0—6 m(含活动层和多年冻土层)土壤样品,探究土壤碳、氮、磷等理化指标的剖面分布特征,设置三种温度(5、10和15℃)及水分(30%、45%和60%)梯度的室内培养实验,明确多年冻土区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H、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与土壤深度呈显著正相关,多年冻土层中的平均储量高于活动层。培养60天后,各深度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变化范围为0.20—4.86 mg C。整体来看,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其对水分变化的响应较为复杂,表现出先减小(幅度较大)后增大(幅度较小)的趋势。分析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发现多年冻土层平均值显著高于活动层。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水分和深度及交互作用对累积矿化量影响显著(P<0.001)。活动层Q_(10)平均值为2.46,多年冻土层顶部出现极低值,多年冻土层Q_(10)平均值为1.91,两者的差值随着水分增大而减小。土壤性状及有机质的垂直分异是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及其温度敏感性在深度上显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董星丰赵光影李苗刘超王迪杨盛东臧淑英
关键词:多年冻土有机碳矿化温度敏感性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策略研究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突出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沟通师生情感具有积极意义。虽然国内外对课堂提问有过深入的研究,但对高中...
刘超
关键词:英语课程课堂提问教学模式
文献传递
温度和水分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9
2019年
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的重要因素,而北方高纬度地区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本文选取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落叶松和樟子松两种森林土壤(0~15 cm)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温度(5、10和15℃)及水分(设置土壤含水率分别为30%、45%和60%)处理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以明确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矿化对不同梯度环境变化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累积碳矿化量为0.39~2.29 mg·g^-1,落叶松林土壤高于樟子松林土壤,且矿化率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呈先降低后稳定的趋势;土壤有机碳矿化程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加(p<0.001),但其对水分的响应因林型而异,落叶松土壤有机碳矿化程度随水分增加而降低,樟子松土壤有机碳矿化程度随水分增加而增加;温度和水分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程度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以土壤含水量为30%的落叶松土壤培养时最低(2.11),以土壤含水量为60%的落叶松土壤培养时最高(2.50),水分和林型对其影响不显著.
董星丰陈强臧淑英赵光影刘超吴祥文
关键词:多年冻土有机碳矿化温度水分
我国东北不同类型冻土区泥炭地土壤酶及微生物分布特征
土壤酶及微生物是土壤碳、氮、磷循环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变化反应快速且敏感,被用来评价土壤质量和功能多样性。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冻土退化导致冻土的连续性发生改变,影响土壤表面水热动态及理化性质,...
刘超
关键词:冻土区泥炭地土壤酶微生物
文献传递
大兴安岭呼玛河流域多年冻土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和有效氮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3年
多年冻土区土壤碳、氮的可变性及对深层土壤特性了解的缺乏限制了人们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理解。为明确东北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森林土壤有机碳、有效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分布特征,于2020年秋季(9月末)采集呼玛河流域三种类型多年冻土区(不连续多年冻土区、零星多年冻土区和岛状多年冻土区)16个1 m深的土壤剖面,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海拔、气候、冻土区类型和植被类型等环境变量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和有效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在不连续多年冻土区高于零星多年冻土区和岛状多年冻土区,土壤铵态氮含量在零星多年冻土区高于岛状多年冻土区和不连续多年冻土区;在垂直剖面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和有效氮含量呈降低趋势,且土壤有机碳与有效氮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植被类型和年平均温度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年均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最弱;冻土区类型和植被类型是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能够为未来准确模拟和估算呼玛河流域多年冻土区森林土壤碳氮储量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郑智超满浩然臧淑英刘超刘超
关键词:森林土壤多年冻土有机碳有效氮结构方程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